捷報沿着河西快速朝内地送去。
勝利的聲音在各鎮傳開。
五月一日一大早,八百裡加急的捷報進入北京,引起了無數人的注意。
早上八點的時候,這份捷報就放在了皇帝的桌案上。
老實說,崇祯從未擔心過敦煌的問題。
在一個國家綜合國力蒸蒸日上的時候,遇到階段性的挫折都太正常不過了。
即便敦煌暫時淪陷了,隻要他強行摁住朝堂上的反對聲,西部戰區也能在冰雪消融後,将敦煌重新拿回來。
隻要他能把控住大方向,控制住全局,以目前大明朝的赫赫武功,要拿回敦煌,不是像吃飯喝水一樣簡單嗎?
隻是,這場風雪,的确造成了一次大規模的人員傷亡。
被孤立的敦煌城,死守數月之久,那裡的守備軍一定經曆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
他立刻給洪承疇寫一封信,讓洪承疇親自走一趟敦煌,去慰問敦煌城。
與此同時,着軍委會派特使前往,安撫軍心。
再讓軍委會立刻籌備後續安撫之事。
還給禮部下了一道指令,《大明日報》通報歌頌敦煌之戰。
最後,讓工部協助西部戰區,在敦煌為戰死的士兵修建一座紀念碑。
崇祯将這份捷報放下,諸位禦前大臣在下面。
他說道:“蘇裡唐發兵十萬侵犯我大明,此仇朕記下來了,你們也都要記着,等朕收拾完遼北,朝廷王師西出玉門關,朕定要滅了葉爾羌!
”
諸位大臣不說話。
事實上,這一次是真的有驚無險,一大批人已經想着必須勸皇帝從敦煌撤回來了。
這些人會因為現在曹文诏解了敦煌之圍就閉嘴嗎?
當然不會。
人的屁股一旦坐下,是很難輕易站起來的。
他們會先自我說服,讓自己繼續相信屯兵敦煌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然後再開始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别人。
為什麼他們會這樣?
難道真的是吃飽了沒事幹嗎?
當然不是。
政治的背後都是利益。
政治博弈說到底也是在賭博。
例如朝廷在敦煌屯兵,剛開始大家都沒說什麼,在節節勝利的時候,全部高呼皇帝聖明。
但遇到了一丢丢挫折,就有投機分子意識到機會來了。
等等,為啥這個時候投機分子們認為機會來了?
難道他們反對皇帝,還認為這是機會?
這個邏輯不通啊!
不不不,他們不是為了反對皇帝。
例如敦煌被圍,戰事吃緊,随時有兵敗可能。
那這個時候就得找人出來背鍋吧,就得有人未敦煌屯兵一事負責吧?
總不能皇帝負責,那就得找背鍋俠。
他們認為這個時候皇帝心裡其實也是想找背鍋俠的,所以站出來反對敦煌屯兵,不是在反對皇帝,是在幫皇帝找背鍋俠,給皇帝顔面下。
這些都是政治遊戲裡的潛規則。
而禦前大臣們不會就此事表态,到了他們這個級别,不會輕易先說話。
要說話也是下面的人說,最後皇帝才問他們意見。
這是常規套路。
不信?
即便捷報送來了,此時許多官員也在奮筆疾書寫彈劾信。
彈劾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