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
此時沈陽的諸位貝勒,六部大臣,齊聚一堂。
監國的哲哲坐在正中間。
氣氛一度沉重。
明軍此時就在六十裡之外的遼河,明天就可以兵臨沈陽城下,最晚後天也可以到。
但是現在八旗精銳要麼在廣甯、錦州,要麼在朝鮮,還有一部分駐紮在耀州,提防遼東半島的明軍。
沈陽城現在兵力空虛。
哲哲說道:“都說說吧,怎麼辦?
”
大臣們都閉口不言,沒有人敢說話。
因為現在根本不是說話不說話的問題,是沒有兵。
沒有兵,啥也做不了。
巴步泰說道:“依我看,沈陽城有300門火炮,沈陽城城牆又固若金湯,根本不必害怕明軍!
”
他說得倒是有道理。
沈陽城可不是普通的城池,城牆比一般城池要厚許多,即便是用紅夷大炮轟,也不可能短時間内轟塌。
可問題是,把城門轟開後,沈陽要在城内打巷戰,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巴步泰繼續說道:“依我看,此時大可不必擔心,先探明明軍的具體人數再說。
”
但是禮部尚書張采就不這麼認為了,他出列說道:“守是下策,臣倒是有一計上策。
”
“先生但說無妨。
”
張采說道:“崇祯暴虐無道,天下正義之士無不痛恨!
小臣倒是認為,當聯合各地有識之士,一起反抗明軍,捐糧的捐糧,出人的出人。
”
他此話一出,哲哲倒是陷入了沉思中。
因為張采說得很有道理。
事實上,在努爾哈赤時代,遼東的女真與漢人關系是極端對立的。
因為努爾哈赤殺了太多漢人。
這些年,皇太極大大緩和了這些矛盾。
那些漢人地主,你給他們權力,讓他們擁有土地,他們絕對不會拒絕。
甚至他們害怕明軍打過來。
因為明軍一旦真的收複了遼東,肯定要找他們算賬。
例如曹振彥(曹雪芹的高祖父)這樣的人,本身出身遼陽,努爾哈赤時代投降過來的。
原本就是明軍軍官,他這種就更不願意明軍收複遼東。
因為一旦收複,他們第一個死。
民間那些地主老爺也是一樣。
大明朝現在的律法制度是損害他們的利益的,他們當然反對。
張采說,集結他們,其實就是動員那些鄉紳地主的力量。
哲哲說道:“我倒是覺得張大人這話有些道理。
”
一邊一直沒有說話的塔拜說道:“張大人,請問如何聯合那些有識之士呢?
”
“如此好說,請出衍聖公,号召天下有識之士,捐糧的捐糧,出錢的出錢,出人的出人。
”
塔拜點了點頭,說道:“我覺得此計可行。
”
“那此事便交由張大人全權操辦,如何?
”
張采連忙說道:“小臣領旨。
”
哲哲又道:“城樓各處安排守備,火炮務必齊全,前線即刻打探明軍真實兵力,我已向大汗寫信,沈陽城固若金湯,想要破城并非易事,待大汗天兵回援,明軍必驚退而逃。
”
他們并不知道,崇祯已經對半路的儒生們動刀子了。
崇祯本來以為在關内殺了那麼多人,儒生都老實了。
沒想到這關外的儒生,竟然還是這麼的不怕死。
他崇祯難道不知道遼東的地主老爺們都不願意他收複遼東麼?
他當然知道!
這是社會意識形态的矛盾和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