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想走呢!
帕特爾的舉動,其實也不出乎預料,從上次的交鋒當中,艾倫威爾遜就已經扣住了對方的脈門,此人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其實總督府的要求過分麼?
這可是一百多年來,總督府最為良心的決定了,不過是讓印度保證北方三國的安全,少來步步蠶食的那一套。
在條約當中鄭重寫明,尤其是當中一條,不得煽動當地居民反對君主,不得向當地移民。
尼赫魯在收拾土邦的過程中,君主要加入巴基斯坦就看民意,民意要加入巴基斯坦就看君主的行為,以史為鑒的艾倫威爾遜,自然是不能留下操作的空間。
當然克什米爾的問題,艾倫威爾遜還是不會管,尼赫魯家族的龍興之地,他不能在這件事上和尼赫魯公開做對,畢竟人家的女兒、外孫還要統治這個地方幾十年呢,得罪的太狠不是好事。
既然帕特爾答應不在這件事上找麻煩,那麼艾倫威爾遜也不好過分,隻是開口道,“既然尊敬的帕特爾先生,以寬宏大量的姿态表達善意,那麼關于廢除薩高利條約的事情,我們願意和國内溝通,其實有我們之間有什麼沖突呢,完全可以和睦相處。
”
帕特爾一聽倫敦想要廢除薩高利條約,本就黝黑的臉更黑了,英國和尼泊爾的戰争,尼泊爾戰敗,簽訂了《薩高利條約》的,因此尼泊爾王國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約七點三萬平方公裡。
如果英國人真的鐵了心要惡心印度,完全可以宣布這個條約作廢。
誠然,帕特爾也不認為,今時今日的印度還要對着尼泊爾割地,可英國人要是鐵了心這麼幹,印度哪怕獨立,也會和尼泊爾面臨無休無止的麻煩。
“所以說呢,我們怎麼做事,國大黨最好是給予配合。
”已經完全掌控局勢的艾倫威爾遜,“能研究的地方還多着呢,還有土邦、周邊國家的關系,海外印度裔的權益,這些國大黨都考慮過麼?
如果海外所有的印度裔,都要被驅逐出殖民地返回印度?
這筆費用你們是不是要承擔?
他們又不是英國人,如果你們同意,這些海外印度裔回來的一切費用都要你們出,如果你們不同意,就傷了這些印度裔的心。
”
“我們是沒有損失的,在當地人眼中,印度裔本身就是殖民者的一部分!
”
“其實甘地先生,一直認為應該和周邊國家和睦相處。
”帕特爾不能把責任自己承擔,于是拿出了老辦法,讓甘地承擔這個責任。
遇事不決、甘地背鍋,這也是一個老套路了,艾倫威爾遜點頭,表示對此無異議。
人家是聖人,他一個凡夫俗子有什麼可質疑的。
“我期待這一次和平的盛會,能有一個圓滿的結果。
”既然已經取得了共識,艾倫威爾遜主動和帕特爾握了握手,表示這一場盛會,還是有必要讓國大黨參加的。
一直處在停滞中的會談,終于在大英帝國的努力奔走下,重新開始進入軌道中。
這可不容易,艾倫威爾遜甚至奔走到了非洲。
還和按照後世标準,可以稱之為恐怖、組織勢力的烏斯塔沙和切特尼克聯系上了。
想想都令人頭皮發麻,救下了這兩批人倒是沒問題,一旦建立深入聯系是好事還是壞事就沒準了,這批人畢竟是百戰餘生的二戰餘孽。
拉出來正面作戰可能無法和強國的正規軍相提并論,但要是也和什麼烈士旅、虔誠軍之類的組織一樣做事?
威脅可一點不比和平教的聖戰者差,還有過之無不及。
就算再退一步,蛻變成了什麼殺手組織之類的集團,同樣也令人膽寒。
如果有機會的,他還是想要和米哈伊洛維奇深談一次,明确一下互相的朋友關系。
他認為還是有的談的,畢竟北羅德西亞是被包圍在中間的内陸,周圍都是黑人國家,也需要大國的支持才能幸存下去。
雙方首先不是敵人,而且說不定未來還會有合作的機會,怎麼也是有一點香火情存在的。
回到總督府找帕梅拉去散步,埃德溫娜·阿什莉給了兩個人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顯然兩人有了實質性關系的事實,她已經知道了。
在私人談話中,眼看着女兒含羞帶怯,埃德溫娜·阿什莉就明白,一切已經無可挽回。
隻能告訴女兒一些生理知識,别年輕這麼小就搞出人命。
帕梅拉蒙巴頓還處在患得患失的時期,渴望着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