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南幸诏書
京城很快就亂了起來,但又并沒有遭受多救多大的混亂,因為崇祯、秦朗走的當天夜裡,羅虎就再帶着幾百騎來到了城外,各處城門禁閉,無人敢在夜間開啟城門。
但李順的檄文到了天亮時候卻已經張貼在了京城各處,城内的亂兵們也紛紛老實了起來。
京城内不少人都選擇了跟随崇祯帝南逃。
數量遠遠超過曆史上為大明殉死的人數。
這個不難理解麼。
可對比京城大小衙門數以千計的官員數量,跟随崇祯帝走的人到底是小部分,甚至隻能說是微小部分。
絕大多數的官員,乃至大多數的勳貴都是沒有跟着走的。
因為他們已經對大明喪失了信心。
大同降了,宣府降了,居庸關也降了,這叫他們真心沒了抵抗信念。
走?
又能往哪裡走?
等到大順軍南下了,那轉眼還不都是新朝的天下嗎?
隻不過羅虎自始至終都沒有叫城頭上的人開啟城門。
除了把檄文告示張貼城内之外,他更多的注意力還在大通橋。
其部探馬甚至都來到了大通橋,秦朗等雖一刻不停的裝船上船,但還是有不少人依舊沒能夠完事。
一支支火把,一堆堆篝火,把大通橋附近照的如是白晝。
顯然這裡是要晝夜不停的。
如果李闖軍這時候有大股部隊抵到,趁勢猛攻,那該占多大的便宜啊。
可惜羅虎的大部隊還在後頭呢。
他不過是驚聞李雙喜受傷,更知道了崇祯帝南逃的消息後,這才不顧戰馬疲累,再度趕來的。
所能做的僅是盯着對面。
李自成也非不願意提前趕到京城,然後興大軍追殺崇祯皇帝。
而是他根本不能夠。
随着一路上勢如破竹的殺到京師,李自成手下的人馬是越來越多。
不管是各地依附來的丁壯,還是各地投靠的降軍,說句毫不客氣的話,他李闖王現如今真的是擁兵百萬也。
但擁兵百萬和實際投入到戰場上的主戰兵力卻是完全兩個概念。
大批軍兵投入到前線戰場,那可是需要耗費巨大的民力物力方可保障的。
如果能用十萬人就解決了的問題,沒有哪個正常的皇帝會派出二十萬人的。
在武甯關一戰前,這一切都不在話下,李自成是盡可能的把所有的可用兵力通通彙聚到自己的手下。
可随着大同宣府兩鎮的投降,他就立馬意識到自己不需要數量如此巨大的新兵新丁跟從了。
轉而開始把手中的新兵新丁分散到各地鎮守駐防,他倒也清楚自己的根基是有多麼的薄弱。
李自成軍如此就大大的瘦身了一次,不過宣府大同雖都投降了,兵入京城的困難度大大的見弱了,可京城外頭卻還有一個居庸關呢,他也不會太疏忽大意。
那時候李自成手下的兵馬依舊衆多。
而為了讓這些人馬順順利利的向京城挺進,那就需要數量更多的民力民夫來幫襯,巨大的耗費真的叫新生的李順政權感到肉疼。
因為李自成在兩路人馬進軍京城的同時,也派人在中原和齊魯開始招降納叛,甚至連江淮都派出去降官前往招撫了。
這當然就需要把大量的兵丁分到各個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