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接連大事
這些日子,郁洲山島上是一片熱火朝天,造紙作坊、水泥窯、磚窯相繼投産。
出産的水泥轉頭立刻就派上了用場。
别的不說,光是一個軍造局的建設,都跟一個無底洞一樣,吞噬着送來的一切。
從鍛造車間到儲備庫,以及堆放木炭焦煤的大棚庫房,這都需要大量的水泥轉頭。
所以磚窯水泥窯雖然是跟造紙作坊一起投建的,但它們的規模可比造紙作坊打十倍幾十倍了。
造紙作坊隻出産一個草紙,擦屁股用的。
因為郁洲山島靠内陸的西海岸線上長滿了蘆葦,簡直是天然的草紙原料地。
而水泥窯和磚窯的建造,不僅要有一定的技術含量,更需要在投入生産後配置大量的人手。
打土坯可是一個重活兒,碾磨石灰爐渣,更是需要人手。
即使秦朗都已經在搞水力鍛錘了,那也需要時間。
水力鍛錘可不止水泥窯用得上,軍造局更用的上,但想要搞好水力鍛錘,先就必須修一水庫,挖好溝渠,把水引導過來,以之催動水輪,再用水輪帶動鍛錘。
這并不是多麼高科技,西漢的時候中國就已經有水碓了,除加工糧食外,還有捶紙漿、碎礦石等多種用途。
東漢的時候更是有了水排這種水力驅動的冶煉鼓風機。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技術成熟的水磨就成型了,連動力構造都分出了卧輪式和立輪式兩種。
所以秦朗搞的水力鍛錘真心不是什麼高科技,隻就是國人沒有想到這個罷了。
秦朗有銀子有人力,還有充裕的物力和權利,他從金陵淮安勾搭來的師傅們,完全可以實現他的構思構想。
但這必須要有足夠多的時間!
因為他要建造的根本不是幾個适合人口定居的村落,而是一個城市。
一個有着道路規劃,有着地上地下排水系統,有着公共衛生體系的新城市。
這是很大的一個工程。
别看秦朗現下有了一萬多人在勞動,可想要把一切都做好,短時間裡那還差得遠呢。
從各項工作事宜看,進度最快的開墾種植簡直是一騎絕塵。
跟其他幾項初見成果或者說才紮下個根基不同,開荒種地已經完成一半了。
人多力量大不是說笑的。
三千壯勞力來墾荒,兩萬餘畝田地,短短旬日間便料理好了。
非但如此,他們還順帶着修了多條灌水渠,後者工程量并不大,隻是一尺深半米寬,溝通着臨近的一條被當地人叫做“沐馬河”的河流。
郁洲山島上當然有水源了,要不然漢唐時期這裡怎麼會那麼興旺?
北宋時候更是在之前設立有縣治?
不過灌水渠并非這麼簡單的挖一土溝子就算了的。
他們還要等待轉頭和砂漿水泥的送到,到時候連田間地頭的幾間公廁都能給好好的整治整治。
兩萬多畝地當然不可能堆成一片,那是被分割成了三十塊差不多大小的區域。
每片地兒都設立了多個男女公廁,以及配套的打麥場,亦或是打稻場。
今年再去種稻子肯定是來不及了,但郁洲山島水源充沛,光照也适合水稻生長,來年肯定會變更一些田畝種稻子的。
條件允許了就要照顧人的口味麼。
忙忙碌碌一直到了下旬,這個期間秦朗自始至終都埋頭苦幹,在郁洲山島上修理地球,都沒擡頭向外看上幾眼,更沒有去理會海州的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