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金陵
四月裡草長莺飛,是小冰河時期裡一年中最美妙的時節。
人們都換下了厚重的冬裝,穿上了薄薄的單衣。
冬季裡的潮寒陰冷已經離去,花紅柳綠,小橋流水人家,江南又回到了那個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美妙天地。
煙雨之地,最是一年春好處,多撩人呐。
金陵秦淮河上的花船畫舫,秀美婉約的歌女舞姬們載歌載舞,與登上船來的風流才子多财善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不歡樂。
雖然贛西的局勢有些不那麼美妙,雖然淮西的局勢也有些壓力增大,可這一切對于金陵何曾有半分的影響?
尤其是江南士紳集團,早就是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了。
伴随着去歲長江之戰的結束,金陵城已然是脫離了戰争的威脅,高官顯貴們也好,士林名流們也罷,放浪形骸者頗多。
這些人裡有的是報複性消費,有的則是喪失了希望。
崇祯帝跑到金陵之後可沒有荒廢時日啊,真的很努力很辛勤的。
可好不容易湊出來的五萬金陵京營又濟的什麼事了?
如果不是秦朗來力挽狂瀾,崇祯就要落跑第二回了。
而同時秦朗集團表現出的強大軍事實力,也真的震動了很多很多的人心。
那麼多的八旗兵加上整個左軍集團的精銳精華,近乎被秦朗一舉全殲,這真太震撼人心了。
以南都京營為準,那需要數量增長到多少,才能達成如此成就啊?
而且秦朗此前徐州之戰時候的兵力多寡還明明白白的擺在那兒呢,如此大的增長幅度,增長速度,根本就不是金陵可比的。
所以一些人就沮喪了,認為差距太大。
别看金陵似乎還擁有不小的地盤,比如說江南江浙,比如說胡建兩廣,還有大半個贛西和大半個兩淮,認真的看一看,比當年老朱稱吳國公時候的地盤可大多了,但是真正有用的地盤真心沒有多少啊。
首先胡建那是人家老鄭家的地盤,兩廣中的桂西是白瞎的,鄂東倒是每年能提供一些糧饷來,可也僅限于此了。
至于贛西和淮西,那就是兩大消金窟,一個鳳陽戰場能把整個黃河以南的淮揚精華之地的錢糧稅賦全給吞沒了,而贛西的厮殺,也一樣是金陵一沉重的負擔。
可以說,若不是兩淮鹽業在撐着,隻靠着大明朝正常的稅賦收入,崇祯帝最多是個維持現狀。
與當年的太祖爺朱八八比,崇祯帝眼下看着地盤不少,可真的很缺兵少将啊。
也就是有了一百多萬且還在繼續向上增長中的兩淮鹽稅打底兒,崇祯帝這才能騰出手來繼續發展南都的水陸京營。
但如此的擴充速度和軍伍的戰鬥力,怎麼看也都無法與秦朗相比。
那如此情況下,一些人選擇發憤圖強,千方百計地增強自身實力,就比如說秦朗的小舅子。
朱慈烺從去歲秋日裡起便坐鎮工部,當然了,名義上朱慈烺還是去學習去觀摩的。
實際上則是監工,對于一應軍器的打造很是上心。
内閣和六部的幾名幹實事兒的重臣也真的革除了不少痹症,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漂沒。
大明朝文官當政最瘋狂的時候,錢糧不出京就能直接給‘漂沒’了三成,這是何等的可笑啊。
而如此腐敗的吏治,大明不亡豈還有天理?
崇祯帝在燕京時候不是沒想過革除這一痹症,然而他不是無腦笨蛋,感覺得出‘漂沒’這兩個字後所代表的巨大能量。
那是在跟整個文官集團做對啊。
所以崇祯帝沉默了,他選擇了視而不見。
可是到了金陵後,崇祯帝思來想去,感覺自己之前的妥協退讓也并沒能得到好啊。
自己對文官集團妥協了,退讓了,但文官集團就真的忠誠于自己了嗎?
大難來臨之時不還是有諸多的文官投降了李自成?
舍棄了自己?
自己的妥協退讓并沒有換來忠誠,也沒有換來國家社稷的複興,要不是自己那個好女婿關鍵時刻趕到,大明保不準就已經亡在甲申年了。
所以崇祯帝二度開局,他還妥協退讓個屁啊?
先沉默不言,等南都京營有了一定規模之後,崇祯帝便對戶部、工部痛下辣手。
在錦衣衛和東廠的配合下很是摘掉了一些人的頂戴和腦袋。
還别說,一時間還真的讓官場上的風氣好轉了一些呢,但也隻限于此了。
想要徹底帶動大明的複興,這談何容易?
沒聽說過那句老話麼?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大明已經病入膏肓了,真想要活命,就隻能一點點的去調養。
但實實在在的事兒有人去做,這到底是好的。
範景文、方嶽貢,還有李邦華幾個人,雖然牽扯到的枝枝蔓蔓甚多,但個人能力和操守還是很不錯的。
加上性格有些轉變的崇祯帝,在金陵這兩年光景,君臣真心做了不少實事。
這也讓不少大明忠臣看到了複起的希望。
漢獻帝這樣的傀儡天子都還有土孫瑞、董承、孔融、種輯、吳碩、王服幾個忠臣呢,高洋這樣的禽獸之輩,荒淫無度,草菅人命,整日不理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的皇帝也一樣有不少忠心耿耿的幹臣,大明執掌天下二百七十年,朱由校又怎麼可能沒有忠心效死之人?
隻是大明真的早就病入膏肓了,吏治腐敗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革新扭轉的,再加上那沉重的外部壓力,令一部分人喪失了鬥志,隻求今朝有酒今朝醉,就也一樣沒什麼稀奇!
對于他們來說,救國圖強這麼個大命題實在太沉重了,哪裡有靡費之音好聽?
今朝有酒今朝醉才是生活的态度,何必去放着旖旎絢爛的好日子不過,而自找麻煩呢?
秦朗與崇祯帝畢竟是翁婿,到時候還真能手下無情嗎?
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各方對峙牽制,誰也滅不掉誰,誰也亡不了誰,然後再來一個僵持數十年乃至過百年的諸侯争霸呢。
比如東漢末的三國,比如東晉後的南北朝,再有李唐之後的五代十國……,這可都是現成的例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