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禮制:“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
”
意思是說,天子之臣為一國諸侯,幫助天子牧野四方;諸侯之臣為卿大夫,幫助諸侯治理國家;卿大夫自己也有家臣團,便是士人,幫助卿大夫治理封邑;大夫和士的家族也會有大宗小宗之分,大宗管理小宗。
這就像落後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日本戰國時代的情況,豐臣秀吉和柴田勝家等人雖是織田信長的封臣,但也可以擁有自己的封地和家臣。
左林左濮二人便是左氏的小宗分支,他們這一支傳到此時已然沒落,不僅混不上“士”,竟淪落到以砍柴為生。
如今父子二人皆被于正收為家臣,也算是這一支重新複起的信号。
能夠脫離平民階層,登上了“士”的階級,是一件非常可喜可賀的大事。
得蒙主君看中,特地派遣了商賈出身的端木容來為左濮操辦“加冠”典禮。
端木容為人老道,辦事沉穩,而且為人謙恭有禮,将一切都操持地井井有條。
正式加冠禮這一天,于正也是親自來了,送上了玉佩、銅劍、士人華服、冠冕等物。
又有兩封手書的任命書,寫上于某某年月,收錄左林、左濮二人為于氏家臣,從此脫去民籍成為士族,并用上了自己的大夫印鑒,這才算讓左氏父子二人真正有了合禮合法的“士人”出身。
父子二人自是興奮不已,相繼下拜行了大禮稱謝,又忙回裡屋,正式換上了士人的華服,配上了玉佩、青銅劍等物。
左林束發為冠,倒也顯出幾分周正模樣來。
左濮因還未進行加冠禮,此時仍做垂髫打扮。
士人的身份光從打扮上就能看出與平民的明顯不同,士人可以穿絲綢華服,而平民隻能穿麻衣短褐;士人出行必須配玉佩攜青銅佩劍,這些都是身份的象征,而平民則不能;士人應該挽髻帶冠冕,而平民則不能,這些都是士人的規範,構成了所謂的“禮”制。
周圍人見二人換了士人打扮,紛紛上前祝賀,誇贊左氏“一門二士”的榮光。
未幾時,祝禮官出來言道,吉時已到。
衆人這才紛紛入座,觀看左濮的加冠典禮。
春秋時代,貴族們都習慣于坐而論道,穿華服長衣被視為貴族特權,一旦棄長就短,則是不法古、不循禮的表現。
冠冕也是春秋士人服飾一個重要的标志,“人之有冠,猶宮牆之有牆屋也”(《國語·晉語六》),講究“君子衣冠楚楚”,普通百姓的發髻最多隻能是用塊布包一下,卻不允許用冠。
何為冠?
首上之服,稱“冠”。
其中,又可細分為“冠、冕、弁”等類型。
加冠典禮由左濮的父親左林親自主持,端木容在一旁輔助,擔當祝者角色。
本來冠禮是應該在家廟中舉行的,要先告慰祖先,但此時也隻能因陋就簡。
于正撥出了浚邑城中被狄人毀壞嚴重的大夫家廟,略微收拾了一下,左氏父子放上祖先牌位,整個儀式便在此中舉行。
左氏父子先行祭告了祖先、家廟。
禮畢,擔當祝者的端木容大聲唱詞,祭告天地曰:“左氏有子,年漸長成,将以四月二十二日,加冠其首,謹以告之。
”
左林便領着左濮對着天地四方行李,敬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