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當、蔣欽,一個軍旅陪隸,一個闾裡遊俠,出身都不高,沒讀過什麼書,更别提兵法了。
不過兩人帶兵多年,特别是韓當,從極北的幽州之地,輾轉大半個天下,一路打到長江以南,可謂用兵老矣。
雖然說不出“軍擾者,将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
”經驗與眼力卻都不差。
對面的荊州軍旌旗雜亂,隊伍交錯,乍一看似乎符合軍心動蕩,倉促出戰的形象,可不知怎地,韓當總隐隐感覺不對勁。
蔣欽不及韓當敏銳,但他為人謙虛謹慎,聽了韓當的疑慮,細心觀察下,也慢慢品出不對。
韓當性情果決,立即便派數百輕兵前去試探荊州軍的虛實。
結果證明,他們的感覺沒錯,荊州軍的亂象隻是表面,實際上方陣散而不亂,士卒雜中有序,派去的輕兵很快就敗下陣來。
韓當、蔣欽不由面面相觑,内心皆生疑窦,荊州軍竟然精銳至此?
就算面臨後路斷絕,軍心不穩,依舊能夠保持戰鬥力?
蔣欽眉頭深鎖,對韓當道:“韓校尉,孫府君雖使孫廬陵襲取宜春,但我們至今也沒有收到南邊的消息。
你說,楚賊連日來的種種表現,會不會是為将我們引出,而故意設下的圈套?
”
“應該不是,”韓當想了想,搖頭道,“楚賊前天确實派遣數千人回援宜春,我方探騎一路尾随,親眼看到楚賊渡江西去,後面也沒有發現楚賊潛回。
”
韓當猜測道:“或許楚賊自恃有劉景在北為奧援,加上諸葛亮治軍有方,才慌而不亂……”
韓當、蔣欽正讨論間,孫贲率步騎八千出南昌,趕來與二人會合。
與此同時,荊州軍亦大開營門,魚貫而出,馳赴戰場,雙方皆擺開陣勢,大戰一觸即發。
孫贲乘馬出于陣前,遙望對面的荊州軍陣地,隻見荊州軍方陣随旗而動,士卒如臂使指,整個陣地除了移動時發出的聲響外,幾乎聽不到一點雜音。
待列陣完畢,荊州軍士卒黑壓壓一片,無邊無際,好似烏雲蓋頂一般,鋪滿整個視野。
各色旌旗雜居其間,迎風飛揚,長矛密集如林,玄甲耀日奪目,遠遠望去,給人以極強的壓迫感。
此時不用韓當、蔣欽再和孫贲多說什麼,隻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對面的荊州軍乃是一支士氣銳盛,軍紀嚴明的虎狼之師。
見到這樣的對手,孫贲内心開始止不住疑神疑鬼起來,腦袋裡也是一團亂麻,出戰前那種必勝之念早就抛到九霄雲外,可惜現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當然,孫贲身為一軍主将,衆目睽睽之下,自是不能露怯,面上始終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樣。
對孫贲來說,惟一的好消息是,荊州軍分兵回援後,能夠出戰的人數并不比江東軍多多少。
鑒于楚賊強勢,孫贲決定修改計劃,變攻為守,以韓當為前部,潘璋為左部,蔣欽為右部,孫贲自将精銳居中,嚴陣以待。
時值日出,一萬五千名荊州軍将士皆屏息凝神,屹立不動,靜靜等待中軍那輛裝飾簡樸的車輿下達作戰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