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是年三月,太子射龍狐
并不很廣闊的東華閣裡,蓄着恰到好處的暖意。
這裡的每一縷風,每一種貼于肌膚的感受,都有專門的人打理。
不使帝君為任何無關緊要的事情分神,就是他們對大齊帝國最大的貢獻。
齊天子坐着。
姜望躬身。
李正書安安靜靜地立在一旁,也不說話。
丘吉守在閣門外,遠處并沒有什麼多餘的聲音。
連房裡的燈光也是本分的,不敢有一絲搖曳……
這種等待的時候最适合用來修行。
姜望心中莫名其妙地想。
但畢竟也隻是想想。
時間的意義在此刻很難度量。
不知過了多久,又一次翻頁聲後
“是年三月,太子射龍狐。
”
天子的聲音像是從九天之上垂落,明明如此之近,卻又如此之遠。
姜望一瞬間反應過來,立即接道:“太祖以為不詳,逐于青丘。
乃立商華。
”
勤苦書院大賢司馬衡所編著的《史刀鑿海》,是記載道曆新啟以來天下列國曆史最為完備的一部史學巨著,是天下公認的信史。
司馬衡周遊天下,拜訪各地舊址,溯古追今,搜集舊聞、秘史、曆代名人的隻言片語……
各國的史書、各地的地方志、人們口耳相傳的故事,氣候的變化,山河的變遷……這些全都是他的素材。
一定要在互相驗證之後,得到可信的曆史資料,方才落筆。
司馬衡筆鋒簡練、精準,行文不偏不倚,幾乎不表露任何個人的情感傾向。
如史刀鑿海開篇的那一句話
“司馬氏名衡者,魯鈍之人,唯觀史而得自知。
無舟可渡,削刀鑿海。
”
他說他這樣的蠢人沒有什麼天生的才情,沒有與生俱來的洞察和智慧,他隻有遍覽曆史興衰,才能夠認識自己。
他說曆史本身就是最真實的評價,他沒有資格置喙前人。
他說他隻是曆史的記錄者,而非評述者……他也的确是這樣做的。
整部《史刀鑿海》洋洋灑灑千萬言,但那些棄置删減的文字,又何止千萬字。
為這千萬言所下的工夫,更何止億萬言!
他用長達三百年的時間,前後修訂四十三次,方才成書。
此書一立,即成天下信史!
《史刀鑿海》記錄的曆史自道曆新啟而始,至道曆三九零零年而終。
國家興衰,王侯将相,使天下人知古今事,人道洪流,盡湧其中。
根據司馬衡的說法,此後每過一甲子,會再增補一次内容。
如今是道曆三九二零年,所以道曆三九零零年後的列國曆史還未成書,不過他的門下弟子也早就開始搜集可信的相關資料。
全千萬言,結成三百零七卷。
有的國家史料自成一卷,有的國家隻能跟其它國家合訂一卷。
而卷一至卷十,皆為《景略》!
那些一直屹立至如今,或者曾經煊赫一時的霸主國裡,景略十卷,旸略六卷,秦略八卷,楚略九卷,牧略六卷,荊略七卷,齊略三卷……
齊天子所誦“是年三月,太子射龍狐。
”,正是《史刀鑿海》卷二的内容。
而下一句,便是“太祖以為不詳,逐于青丘。
乃立商華。
”
這一個部分,講的是景太祖廢立太子的曆史。
姜望接得非常熟練,當然的确是下過苦功的。
“青羊子不要拘禮了。
”齊天子随口道:“坐着說話。
”
姜望心想,原來真的要抽查。
幸好自己背了……一部分。
轉念又想,大齊天子還是很仁厚的,隻考這麼前的篇目……
他松了一口氣,但這口氣畢竟沒有完全松開。
他直起身來,很端謹地道:“歸齊已是休憩,得天子召見更是天幸。
臣站着說話就很好。
”
開玩笑呢,東華學士李正書都站着,他怎敢坐下?
這馬屁拍得畢竟直白,天子毫無波瀾,當然也沒有繼續賜座,隻又問道:“你說說看,景太祖為何視之不詳?
”
姜望愣住了!
當初向您告假,離齊赴楚的時候,您隻說要背書,沒說要全盤理解啊!
我怎麼知道景太祖為何視之不詳?
我又不能去問他!
為何?
為何!
司馬衡也沒有寫呀!
當然這些話他是沒膽子跟齊帝說的。
有心硬着頭皮強行理解幾句。
最後隻是道:“臣魯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
姜望拍馬屁的時候,李正書皺了一下眉,因為實在是沒有什麼水平可言。
但這會魯鈍二字出口,他眼睛裡卻是有了一絲笑意。
司馬衡在《史刀鑿海》的開篇,也是以魯鈍之人自居。
這恰恰是一種對待曆史的态度!
可以不懂,但不能裝懂。
可以不解,但不能曲解。
世間治史者千千萬,何以唯獨司馬衡編著出了天下信史?
答案正在書名中。
無非四字,“史刀鑿海”!
在一尺一寸,在一筆一劃,在實事求是。
不管姜望是有意還是無意,這魯鈍二字,用在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再是巧妙不過。
李正書心中贊許,但默不作聲。
隻聽得齊天子笑罵:“果是不敏、無智又少識!
你讀的什麼書!
”
姜望低頭道:“臣慚愧,今後自當發奮!
但臣少無良師,長無餘暇,短時間内恐怕不能讓陛下滿意。
”
天子轉頭看向李正書:“你看看,現在說話還知道給自己留後門,這是魯鈍之人嗎?
朕看他十分狡猾!
”
李正書笑道:“狡猾或者魯鈍,也都在帝君彀中!
”
天子道:“你也是個狡猾的!
”
這位‘玉郎君’隻道:“李正書豈非王臣?
”
天子用手指了指他,終是又笑了:“那你這個大狡猾,便教教這個小狡猾!
”
齊天子與李正書之間的親近,實在是非同一般。
難怪說東華學士近些年幾乎是李正書一人的頭銜,也難怪李正書明明并不掌握什麼實權,卻在齊國有相當的影響力。
姜望心裡琢磨着,行動上卻并不慢。
趕緊行禮道:“這是姜望莫大的榮幸,有勞學士指點!
”
李正書笑了笑。
“指點”有時候是一種很犯忌諱的事情,尤其是他這種不正式在朝堂任職的大儒,向來對麻煩敬而遠之。
但姜望是可以參與摧城侯府家宴的晚輩,于情于理他指點一下都沒有什麼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