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8章扯淡不止的大評議
越後國,禦館。
政廳之内,主位空懸,下半座是六位常務理事會的坐位,左三位常任理事,右三位非常任理事。
其餘統戰衆根據身份地位,依次坐席下首。
像這種大評議,一般時候如上杉謙信,北條氏政,武田信玄這樣的大佬,是不會來的。
原因嘛,無它,太掉檔次。
斯波義銀雖然一直在淡化自己的存在,想要把關東侍所大評議搞得像關東武家衆議的自治平台。
但事實上,誰都知道關東侍所缺不得斯波義銀。
沒有這位聖人的權威坐鎮,關東大小名主身份懸殊,根本沒有第二個人能讓大家坐在一起,群力群策。
所以,即便義銀自己想要躲在幕後,但大評議最上面的這個位置,總歸是他的。
而關東侍所以大評議為最高權力機構,授權常務理事會來處理大評議閉會期間的日常事務,所以六位理事的地位,僅次于斯波義銀。
那麼問題就來了。
常務理事會有三名常任理事,三名非常任理事。
她們的實力遠遠不如上杉,北條,武田這樣的大藩,甚至還不如由良,長尾這樣的地方有力武家。
六位理事坐在上首,上杉謙信這位關東管領坐在下首,合适嗎?
武家重實力,也重禮儀。
為了避免尴尬,之前的大評議都是由上杉家臣出席,上杉謙信不會參與正式會議。
但這次的新春大評議,卻是非同小可。
首先,随着北條氏政,武田信玄先後加入關東侍所,并且決定出席這次大評議,上杉家臣已經壓不住這些咄咄逼人的後來大佬。
上杉謙信不出面,上杉家就有可能在決議中吃虧。
若是平時,武田北條也不喜歡來大評議,平白坐在下首,上杉謙信要面子,她們難道不要面子嗎?
可這次大評議是決議征伐東方之衆的具體事務,例如各家動員多少兵力,拿出多少軍糧,戰後獲得哪塊地盤。
家督的面子再重要,能比實打實的新領地重要嗎?
各家恨不得一畝地一畝地的争論,自然需要自家大佬壓陣,臣下才有底氣去吵架。
于是,大小各藩的家督名主,隻要是有統戰衆身份的,這次幾乎全都來了,上杉武田北條三強藩也不例外。
特别是上杉謙信的出席,更是意義非凡。
舊關東體系的關東管領,與各家統戰衆一起,坐在關東侍所常務理事會下首。
這并非是上杉家的實力不夠,而是意味着上杉家已經不在意舊關東體系的尊卑,開始真心融入新的關東侍所體系。
上杉謙信的身份實力高于六位理事,但依然願意坐在下首,這是遵從新關東侍所體系的遊戲規則。
當然,上杉武田北條三家家督坐在下首,周遭一群統戰衆都是其附屬,看起來聲勢浩大,坐在上首的六位理事,反倒有些如坐針氈。
如果義銀坐在這裡,也許會為這一幕感到欣慰。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精髓在于制衡。
貴族共治為基礎的古典皿煮制度,是最适宜鎮壓庶民的政權。
理事位卑權重,強藩位高權輕,兩者相互制衡,這樣大評議才有利于協調大小武家的利益矛盾。
不管是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本質上都是一家獨大,破壞平衡,摧毀協商的基石。
雙方各有弱點,才是坐下來談判的基礎。
但這樣的制度有好處,自然也有壞處。
就像現在,新春大評議開了好幾天,除了早就暗箱操作好的三位新非常任理事上位,被全票贊成通過,大評議再沒有談成功一件事。
今天,大家又是白白坐了半天,武田信玄直了直腰肢,看向不遠處的上杉謙信。
這幾天,大家看似白天在大評議争執,其實大多矛盾已經在晚上的走訪私交中解決了不少。
但核心的矛盾不解決,就沒辦法推進,重點還是在武田上杉北條三家,特别是武田上杉兩家之間。
簡單來說,就是上杉謙信不肯松口,要給武田信玄一點顔色看看,别以為武田家有斯波長女在手,就可以為所欲為。
武田領地在甲斐,信濃,即将徹底退出駿河國。
這一退讓,再加上武田信玄用柔情軟化斯波義銀,換來了武田家征伐常陸國,将取代佐竹家常陸守護的大好處。
可斯波義銀心軟松口,不代表武田信玄就達到了目的。
武田領地與常陸國不接壤,甚至是相隔甚遠,想要出兵征伐,必須搞定沿途後勤補給。
征途越遠,對後勤的壓力就越大,為了能順利出陣,武田信玄希望得到關東侍所的支持,最起碼能在沿途建立兵站,補充軍糧軍需。
但這件事硬是被上杉謙信卡住了,上杉謙信自然不會當衆打斯波義銀的臉面。
斯波義銀答應武田家去征伐佐竹家,上杉謙信不攔着,但是,武田信玄你自己想辦法飛過去吧!
别說是沿途建立兵站補給線,上杉謙信甚至不允許武田家借道通過自己的領地。
要知道上杉家控制着上野國廄橋領,武藏國岩付城太田資正也是上杉家附屬勢力,想利用利根川中遊水道運輸補給,繞不開上杉家。
水運消耗遠遠低于陸運,如果不能使用水路,軍需耗損能翻十倍,武田家根本沒法攻略常陸國。
而另一邊,北條氏政的臉色也不好看。
北條家想攻略房總半島之心,衆人皆知,上杉謙信卻反對北條家途徑下總國前往征伐。
因為下總國名義上是關東将軍的直領,北條家與裡見家在國府台城幹過仗,簽了協議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