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臣有本要奏
風卷塵沙起,雨化雲落地。
春雨過後,萬物複蘇。
清新的空氣迎面吹拂而來,令人神清氣爽。
盛京城外,馬蹄轟隆,塵土飛揚。
長甯公主黑色勁裝,騎在龍鱗馬上,英姿飒爽。
李青一身青衣,身騎白馬,風度翩翩。
兩人身後,百名長甯軍結成陣列追随,氣勢恢宏。
“李青,這些天本将對你也算了解頗多,總體上很滿意。
但你這個人一點逗笑的俏皮話都不會說,連夫子那個老古闆都比你風趣。
本将可不想和你婚後過着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枯燥生活。
夫子曾說過他孫子孔德祥,看似迂腐,實則不然。
現在距離婚期還有幾天,這些天你得好好向他請教。
否則本将可不想天天對着一個木頭。
”
躍馬入盛京之後,長甯公主和李青分别之際說道。
李青愣在原地,看着長甯公主的背影,難以置信這個志在戰場殺敵立功的公主,居然這麼簡單就接受了自己。
逗笑的俏皮話,李青不是不會說。
前世網絡信息爆炸,他耳濡目染也知道不少幽默風趣之言。
可他本性卻非風趣之人。
前世父母都是資深大學教授,對他要求極其嚴苛。
除了讀書似乎也沒有其他愛好。
大學到博士,學的都是曆史和漢語言。
畢業後在圖書館工作。
從小到大的生活經曆以及所接觸的人,造就了他現在的性格。
來到這個世界,性格非但沒有改變,反而在這個時代背景之下愈演愈烈。
李青搖了搖頭,策馬趕往頤陽王府。
頤陽王府,如今已經被改造成禦史台。
二十一天過去,改造工程早已完成。
禦史台前,空曠無人。
盛京百姓都知道禮部附近,多了一個名為禦史台的官署,卻鮮有人知道這禦史台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所在。
禦史台大門正開,四名持刀侍衛站于兩列。
“來者何人?
禦史台重地,不可擅闖!
”
李青剛靠近禦史台,門口侍衛便上前阻攔。
“我乃李青,陛下欽點禦史台侍禦史,此乃陛下禦賜金牌。
”
李青翻身下馬,他離開盛京之時,禦史台并未制作相關的身份令牌,隻好從懷中掏出天符帝賜的金牌。
這四名侍衛,都是天符帝從宮中調遣過來,認得天符帝賜的金牌。
當即收回刀,恭敬道:“原來是李大人,請李大人恕我等無禮。
”
李青搖搖頭,道:“職責所在,有何無禮?
禦史台可曾完善,是否有禦史中丞赴任,又是哪兩位大人任禦史中丞?
”
禦史大夫品級過高,權勢也太大。
在沒有完全信任的人選之前,天符帝絕不會敕封出去。
但禦史台不可群龍無首,作為禦史台副官的禦史中丞,一定得有人選。
侍衛道:“回大人,原鴻胪寺少卿任禦史左中丞,原殿閣侍講學士任禦史右中丞。
”
鴻胪寺主掌外賓、朝會儀節之事,政令仰承禮部。
禮部官員,要麼出自孔家或孔家門生,要麼是天符帝心腹。
因而禮部是三省六部當中,各大世家滲透最輕的官署。
鴻胪寺少卿,乃鴻胪寺副官,正四品官職。
如今任禦史左中丞,官至從三品。
雖然僅僅隻是升了半級,但二者之間的權利卻相差十萬八千裡。
李青推測,此人應當是天符帝的心腹之一。
而殿閣侍講學士,從四品官職直接官升一級擔任禦史右中丞。
不出意外,此人應是殿閣大學士楊郢的人。
傳言司馬眕之後,丞相之位要麼是文淵閣大學士朱九淵,要麼是殿閣大學士楊郢。
按理說,朱九淵那個派系的朝臣,絕不會允許楊郢的人任職禦史右中丞。
各種信息交織,錯綜複雜。
李青完全看不透如今這朝堂局勢。
身為禦史,不結黨營私,本就是孤臣。
朝堂局勢如何,皆與我無關。
李青讓侍衛幫忙把馬拴好,擡起腳步走進禦史台。
“長青兄,你終于回來了!
”
剛進禦史台,李青便看到孔德祥抱着一堆公文迎了過來。
李青看着孔德祥滿臉疲倦的樣子,詫異的問道:“孔兄,一别多日,你怎麼如此憔悴?
”
孔德祥一臉幽怨的看着李青,道:“長青,這還得怨你。
”
“怨我?
”李青有點納悶。
孔德祥苦着一張臉,道:“禦史台正式啟用已有五天,所有雜事瑣事,都得我來辦。
可不得怨你嗎。
”
李青更加納悶了,“禦史台不該隻有孔兄一人,為何所有雜事瑣事都由孔兄來做?
”
孔德祥道:“确實不止我一人,可除了我之外,隻有兩位禦史中丞。
這些事情總不能讓他們來做吧。
陛下下令,着長青你任免殿中侍禦史、監察禦史。
兩位禦史中丞隻有我一人可用,一應事務待處理,也隻能坐在那幹着急。
隻能等你回來任免各大殿中侍禦史和監察禦史,我們這禦史台才能算是真正完善。
”
李青聞言,這才恍然大悟。
同時對天符帝那道聖谕有了更深的感觸。
禦史台除了兩位禦史中丞之外,其餘人都由李青任免。
換句話說,李青有機會徹底架空禦史中丞!
整個禦史台,都有機會成為他李青一個人的禦史台!
“難怪這禦史中丞的人選,如此讓人捉摸不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