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九年,吳國國政發生巨大的禍亂,作為世族權臣的伯鹭與吳王子期的王室之争到了真正的激烈之時,吳王子期任用的上将軍伍陽掌權吳國兵權,與伯鹭争奪吳國之權。
事實上,吳王子期的父親,子夫乃是吳國真正的霸主,一生将吳國發展的繁榮強盛,更是慧眼辨識了範枳這樣的人才。
掌權期間,吳國世族也是與王室安然正處,哪怕是世族之掌權者太宰樂喜也是在吳王麾下頗為安守本份。
這樣的一個霸主,看人的眼光自然很準,上将軍伍陽被其罷黜也不是沒有任何原因的。
當年的第一次征漢之戰,或許是一個原因,但是絕對不是全部的原因。
吳王子夫都能夠任用範枳這般勸谏之臣,何以容不下區區伍陽,況且伍陽之才識,确實乃是頂尖的。
但是吳王子夫還是深知伍陽之缺陷,為人也是頗為傲慢,做事可謂是不計後果,在朝中得罪之人甚多。
這樣之人,範枳在時,或許還能夠壓制住他,但是範枳去後,伍陽勢必不會如同範枳一般,對于世族采取溫和政策,最後受損的依舊是吳國國力。
但是吳王子夫能夠預料到他在世之時的場景,卻是預料不到,其病逝之後的場景。
吳國太宰樂喜病逝,權臣伯鹭傲慢極緻,更是視吳王子期如同孺子小兒,吳王子期自然不忿,所以才會再次任用伍陽,最終導緻樂這場吳國之災。
最後的結果乃是伯鹭身死,但是王室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尤其是吳國國力,因為這一次的内鬥,大為衰退,吳王子期也是在伯鹭死後,迫于世族的壓力,再次将伍陽罷黜,貶為庶人。
這一次的内鬥,可以說幾乎沒有勝者,吳王子期雖然如願殺了伯鹭,可是王室之權,再次削減不少,更是導緻了國力大衰,使得吳王子期之王位差點不保。
若不是吳王子期及時抛棄伍陽時,恐怕吳王子期之君位已經易主。
吳國禍亂之時,劉紀本欲征伐吳國,但是天不遂人願,來自長城之外的匈奴威脅,漢室在黃龍九年與匈奴展開了一次大戰,最終以景溫率領七十萬漢軍大敗匈奴,卻匈奴數十餘裡而告終。
不過漢室因為這一次的大戰,也是錯失了滅吳國最佳時機。
黃龍十一年,漢室天下已定,各地禍亂已平,劉紀再次興兵伐吳。
這一次伐吳前期極為順利,漢室太尉孫懿在三月之間,便是在巫江大敗吳軍,一路順江而下,幾乎兵臨吳都壽春,逼迫吳王子夫棄都而逃。
不過,就在漢軍将要滅吳之際,太尉孫懿卻是忽然病危,劉紀不得不臨陣換帥,在危難之際,命令白胤代替孫懿,繼續統帥漢軍征戰。
黃龍十一年,七月。
太尉孫懿回歸雒陽,隻不過這一次卻是他的遺體,劉紀終究是沒有再見其最後一眼,這位為漢室立下莫大功勳的太尉孫懿便是溘然長逝。
也是這一月,代替孫懿繼續統帥漢軍的白胤未曾辜負劉紀之望,再次攻破吳都堰江,俘獲吳王子期,吳國亡。
十一月,征吳大軍回歸雒陽。
白胤獻上從吳都所得到的虞舜鼎,加上早在黃龍八年,便是在楚地得到的誇父鼎,大禹當年建立夏朝,所立的鎮壓國運的九鼎已經全部為漢室所得。
十二月,劉紀舉行了浩大的祭天儀式,将九鼎置于漢室太廟之中,以慰漢室曆代先祖之靈。
黃龍十二年,正月。
左相李斐病逝,這無疑是給漢室以巨大的打擊,李斐為劉紀治國數十餘載,早已經功過曆代名相,名垂青史之中,劉紀與李斐之間,也早已經默契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