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瑄沒有殺龜茲大王子賀那也,而是下诏将賀那也流配青海。
當然,大食人在昭武九姓之地,駐軍并不算多,而主要兵力。
就是放在康國,有一萬餘人。
蔥嶺之上,大食人的總兵力加起來,差不多有近五萬。
中華皇帝舉大軍西征昭武九姓之地的消息傳到蔥嶺之上,大食人的兵馬都督孟白一邊向國内禀報,一邊主動撤退,将半數兵馬撤守怛羅斯城。
而半數則留于康國王城。
協助和威逼昭武九國調動兵馬,抗擊中華大軍來犯。
昭武九國都是小國,沒有多少兵馬,全部加起來,也不過六七萬人,再加上大食兵馬,統共也不足十萬。
以十萬之衆迎擊中華号稱三十萬的大軍,昭武九國人的底氣嚴重不足,有不少貴族甚至主張舉國撤離昭武九姓之地。
退居大食境内,以避中華大軍鋒芒。
然而大食人怎麼可能讓這些小國退守大食,将昭武九姓之地拱手讓給中華朝廷。
這樣一來,就相當于是打開了大食的邊防門戶,有可能讓中華大軍長驅直入。
在大食人的調動和威逼下,昭武九國合兵一處,硬着頭皮在康國一線擺出了與中華大軍決一死戰的架勢。
但實際上,軍心不穩士氣低迷。
從塔裡木盆地邊緣的疏勒到蔥嶺高原上,要沿高原東緣的峽谷溯河而上,再翻越高原上的幾條山脈,經過終年冰雪覆蓋的山口。
道路十分艱險。
好在安西都護府百餘年經營,從疏勒通往康國的兵馬棧道修得比較通暢。
西征大軍緩緩西進。
大半個月的跋涉,越過高原直入高原之上的平川地帶,進入了昭武九姓之地。
數十萬大軍行動聲勢浩大旌旗招展,昭武九國聯軍的探馬每一次傳遞回消息,都讓聯軍高層的心裡越來越緊張不安。
昭武九國的兵馬根本就沒有與大國和大軍作戰的經驗,當初高仙芝的安西高家軍的鐵蹄,他們都難以阻擋,何況是這支滅了吐蕃和突騎施,平定整個西域的近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的中華大軍。
滅掉吐蕃和突騎施之後,張瑄整個皇帝的威名和他麾下這支大軍的威勢,已經遠遠地傳播了開去,對于昭武九國人而言,這是一支太過強大的武裝力量,根本就不是他們這些彈丸小國所能抵抗的。
縱然是有大食人撐腰,他們也覺得沒有勝算。
張瑄的大軍緩緩行進,因為在高原之上,張瑄擔心軍卒高原反應水土不服,所以放緩了進軍腳步。
大軍日進數十裡,每到一處,就如同鋼鐵洪流一般,将大食人和康國人設立的戍堡和保護商道的兵營基地連根拔除。
康國這邊,聯軍的首領是康國國王史來賀,大食都督孟白手下的偏将伊斯裡也率兩萬大食騎兵駐守康國王城之西的草原上,與昭武九國聯軍形成相互策應之勢。
康國王城。
史來賀站在王城的城牆上,他的身邊正是各**馬的主将,也就是聯軍的上層人物。
實際上,這些人也就是各國的王族。
北方的煙塵漫卷,遮天蔽日。
雖然還看不見中華大軍的旌旗,但這種大軍行動的無上威勢已經足夠讓人心驚肉跳了。
史來賀的臉色非常陰沉,他揚了揚手裡的彎刀,長歎一聲道,“諸位,中華皇帝大軍距離王城不足百裡,僅憑我們這六萬人,出城與中華大軍作戰,隻能是自尋死路。
我們唯一的勝算是,嚴守城池,等待大食人的救援。
”
史來賀嘴上雖然這樣說,但心裡卻根本沒有譜。
康國王城已經是昭武九國中最大、也是最堅固的一座城池了,但是,這樣的城防,還是不足以阻擋中華大軍的腳步。
而史來賀又深知,攻城戰本來就是中原王朝兵馬的強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