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一連收到了好幾封奏疏。
一封是袁崇煥的,關于遼東目前的局勢,皇太極的确在遼河邊上調集了大軍,不過一直按兵不動。
看來皇太極隻不過是虛張聲勢,在大明國内動蕩的特殊時期,皇太極這麼玩是一種戰略上的施壓。
連張凡也是這麼想的,袁崇煥自然也是這麼想的。
但真實情況是這樣嗎?
第二封信來了。
誰的?
陳新甲!
陳新甲現在是什麼職務,在何處?
去年的時候,崇祯派陳新甲去朝鮮和遼東的邊界之地,義州,去建立軍事重鎮,組建聯盟防線。
陳新甲是皇帝的欽差大臣,義州巡撫。
就是這麼一個角色。
他在信中寫到,建奴兩萬八旗精銳兵鋒南指朝鮮,義州城破,朝鮮五萬軍民潰敗,五千明軍退守皮島。
崇祯深吸了一口氣,果然,皇太極果然是對朝鮮下手了。
遼東戰局突變。
西部的漠南蒙古被堵死之後,皇太極對外有兩條路。
一是憐惜漠北蒙古各部。
二是東南之下朝鮮,搶朝鮮的東西。
皇太極現在在做改革,改革就是利益重新分配,這就需要有新貴崛起,新貴需要的是軍功。
不僅如此,皇太極還缺糧食。
綜合這兩條,打朝鮮是最合适的。
曆史上的皇太極也是這麼玩的。
皇太極真的是個很強很強的對手啊!
實際上,張凡也早就料到了他會對朝鮮下手,但他沒有想到,朝鮮居然這麼廢!
要知道,八旗在去年才被盧象升狠狠教做人,又在大同鎮的時候,被張之極追着趕了好幾個月。
按理說士氣應該受到很大的挫敗。
而朝鮮在義州布置了五萬大軍,又還有五千明軍支援。
卻還是敗得如此之幹脆!
哪怕再撐半年,袁可立就可以以水師兵鋒直逼遼東半島的複州(大連),來一個圍魏救趙也好。
而朝鮮的戰敗,卻是讓局勢惡化了起來。
當然,對大明本身沒有造成損害,可是卻打亂了崇祯在遼東的整體戰略布局。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畢竟朝鮮太弱了。
崇祯給陳新甲寫了一封安撫他的信,不用想,這件事很快就會傳開,大臣們接下來就是發言了。
無非就是出兵援朝和不出兵的問題。
現在皮島的毛文龍肯定是調不動的,就算調動了,他也不會認真打仗,就算認真打仗,他也打不赢。
如果從袁崇煥那裡調兵,就更不可能了,現在皇太極幾萬大軍在遼河以東。
所以陳兵于此,便是為了牽制袁崇煥。
還有一種方法是從登萊的袁可立調兵。
不過從山東過去,就是跨海作戰了,一旦登陸,就是長線作戰,後方的補給是大問題,畢竟皮島的補給中轉地位尚未建立。
所以,就這樣貿然去支援朝鮮是不可能的。
不過真正牛逼的人,看問題從來不單獨看。
張凡分析問題,既要抓住單一的點做具體分析,更會站在宏觀面看整個局面。
要接朝鮮之圍也不是沒有它法。
直接讓袁可立出兵複州,重兵壓制複州,從複州登陸後,迅速進攻遼陽,從後方切斷進入朝鮮的八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