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站在上天的視角來看,世界格局正在發生大變化,曾經無比輝煌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衰敗已經不可挽回。
他們在東方的殖民正在全面崩潰。
而在西方日漸壯大的資本家,傍上了大明朝這條大腿,正在加速崛起。
繼大明朝在崇祯十八年十二月拿下斯裡蘭卡這個印度洋中心港口的同時,以荷蘭和英國為首的西方陣營,開始對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地發起了全面戰争。
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徹底清掃東方航道上的釘子。
崇祯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乾清宮内,皇帝拿到了今年最新一輪與英國貿易的财政彙總。
數據顯示,大明朝與英國的貿易,已經從崇祯十一年的幾千兩,增加到現在每年流水達到1000萬兩。
而英國在中間的淨利潤達到了800萬兩之多。
800萬兩對于英國來說是一個什麼概念?
相當于這個時候,英國在除了大明朝以外,其他地方總收入的5倍!
而且崇祯從安娜口中得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英國人已經開始投入使用蒸汽機。
這意味着,英國将會開始慢慢從單純的海外中間商,變成原材料進口商,本國工業化建設,本國商品制造商,然後利用産能對外做商品傾銷。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英國必将開辟一條殖民主線,去全球各地挖掘原材料。
畢竟英國本土的資源是有限的。
這将使歐洲在未來也進入到真正的工業時代。
世界的發展格局,并非一個人所能決定的。
當年火藥從東方傳到歐洲,不是某一個人能阻擋的。
現在,蒸汽機從東方傳到歐洲,也不是某一個人能阻擋的。
即便是美帝在最強盛的時候,也無法阻止世界其他國家擁有核武器。
同樣的,張凡也不可能憑借他一個人,來阻止歐洲的發展。
世界正在改變,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面對這樣的局面,難道就無可奈何了嗎?
當然不是!
人類文明的發展,在進入工業時代後,有一個很明顯的規律:世界正在相對變小,各地正在變得越來越密切。
在遠古時代,各地幾乎全部是隔絕的,歐洲的遠古人不會和亞洲的遠古人交流。
到了國家建立後,兩河流域的人類同樣不會和歐洲、東亞的人交流。
直到古典帝國誕生後,漢朝開始打通絲綢之路,這個連接是微弱的。
這種微弱的連接,一直持續到大航海時代之前。
當海洋被人類解鎖之後,世界各地開始逐漸清晰起來。
當蒸汽機船和火車出現後,人類開始可以花幾個月橫渡太平洋了。
而當電報出現後,世界大戰變成了現實。
想象一下,如果沒有電報,世界大戰打得起來嗎?
各國傳遞一個信息,要個把月,怎麼打世界大戰?
個把月還是短的,僅限于歐洲内部各國打。
如果讓歐洲以外的也加入進來,首先軍報的傳輸就沒法滿足。
所以說啊,世界一定在慢慢變得相對越來越小。
工業時代的規則,注定由農業時代的多點中心文明,變成多個邊緣弱勢文明,圍繞一個中心文明旋轉的“類太陽系”形态。
誰能站在這個中心文明的位置呢?
正統曆史上,第一個站在全世界中心文明位置的是英國,第二個是美國,第三個……俺也不知道,俺估計燈塔耗盡,日出東方。
問題回來了,回到張凡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