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商業的底層。
它并不高大上,在曆史上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21世紀的金融人才們之所以出入高端寫字樓,是因為人對金錢很敏感,隻有高端的地方,才會給人安全感,讓人們相信那些玩錢的金融家不會随時卷錢跑路。
試想想,一個私募基金公司開在郊區的廠房裡,你會買他們家的基金嗎?
金融并不是近代才有的,在古老的年代,民間就隐藏着大量的借貸生意。
世界上的許多事,都逃不掉人類社會和自然規則的底層邏輯。
金融也是如此。
曆史長河中的舊時代裡,農業文明因為生産力和生産環境的原因,必然是要用土地來穩定社會的。
所以統治者們不太希望土地上的人到處跑,那個時候,社會流動性越高,對農業的發展越不利。
但是,當冶鐵技術,農業技術開始發展,糧食出現剩餘的時候,商業也變得繁華起來。
典型的就是宋朝冶鐵技術大幅度提升,促進農業大發展,進而導緻商業繁榮。
但商業繁榮之後,錢就加快流通了。
民間的借貸也随之變多。
例如宋代的交子、會子,當時可是國際貨币,南洋和日本不少人跟宋朝做生意,都是用交子、會子結算的。
到了明代,糧食産量更高,尤其是南方,商業非常發達。
以至于後世的課本上會委婉地提到,資本主義萌芽。
在這種情況下,金融業其實會更加發達。
例如明朝的錢莊、票号,還有朱元璋時期就發行的銀鈔。
那麼問題來了。
商業的本質是什麼?
是交換,交換就是流通。
隻不過物品與物品之間有差别,于是人類就發現了沒有統一的貨币來證明物品交換的合理性。
換句話來說,貨币是商品流通的媒介。
而地域與地域之間的隔閡是靠什麼打通的?
沒錯,就是靠流通。
按照這個邏輯,其實隔閡是可以依靠同一種貨币的使用而打通的。
當兩個不同的地方,都使用同一種貨币,這個兩個地方就可以自由的做買賣了,不就通了嗎?
即使語言暫時不通,可相互為了賺錢,語言是可以學的嘛,文化是可以适應的嘛!
就像一個漂亮妹子和你沒有共同語言,但是她使用你的錢,你們不就有共同語言了嗎,你們不也就通了嗎?
那麼按照人類社會的這個底層邏輯來看,真正想要長期穩定的統治一個地方,首先要做的就是讓那個地方使用你發行的貨币。
或者說,當那個地方使用你發行的貨币的時候,已經證明你這裡和那裡的商品交換成熟了,對方也認可了。
一旦局面成為這樣,那個地方就很難再擺脫你的控制。
因為錢是人生存的基礎。
如果那個地方想要自己發行貨币,就必須要你承認,否則你的商人不接受他的貨币,雙方的交易就無法繼續。
這就意味着雙方的貿易突然繃斷。
當貿易繃斷後,對方的利益既得者将會有巨大的損失,從而造成大規模的經濟危機,社會會重新洗牌,造成内亂,普通老百姓會更慘。
這是大多數人都不願意的。
所以,使用你的貨币,是大多數人認可的共識。
這就增加了當地造反的難度。
如果你再在這個時候,在當地駐紮軍隊,維持治安,就能保證文化傳播、貿易穩定,加深對當地的影響。
整體來說,金融、文化和商品的連接,才是矩陣化的征服一個地方,而軍事是維持這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