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方調度糧食,是無法避免的,哪怕是以後,也必然如此。
這不是人為能夠改變的局面,南方一年兩熟,廣東一帶一年三熟,這都是自然的饋贈。
除非将遼東打下來,然後大力開發北大荒。
但那時需要時間的。
崇祯并不反對從南方調度糧食,但必須放置嚴重依賴一方的局面。
大明朝的交通運輸便是過于依賴大運河了。
數日之後,崇祯便已經抵達淮陰,也就是清江。
他一路走的非常低調,并未有擾民,也沒有通知沿途的官員,要不然非得搞得雞飛狗跳不可。
到淮陰的時候,渡口的船隻數量明顯多了起來。
一艘艘河船,停歇在渡口,連成片,看上去頗為壯觀。
遠處,河岸邊連綿起伏的房屋,一眼望不到盡頭。
那些就是清江督造船廠,河岸邊還停歇着不少尚未使用的新船。
每年清江督造船廠可以造出近500艘各大小船隻,以确保京杭大運河的漕運順暢。
至于每年也都是要淘汰一批船的,淘汰的船并未有收回,大多被下面的人拖出當廢材賣了。
這邊的岸邊,穿着單薄的夥計正扛着大包小包,往岸上搬。
淮陰已經是南直隸的腹地,這裡因為靠近揚州,貨物明顯比山東一帶要多得多。
崇祯站在岸邊,看見那些河船,不由得感慨萬千。
大明的造船技術還是比較強的,隻是發展方向偏了,清江督造船廠造的船都是河船,而且基本上都是貨船。
這些船要用來組建海軍,無疑是癡人說夢。
而清江督造船廠的模具基本都是按照河船來的,所以要改。
要改的東西還非常多。
例如京杭大運河上的漕運士兵人數就有12萬,每人每個月0.8兩的俸祿,一年發的俸祿就要120萬兩。
而這些人的真實作用其實微乎其微。
或者說根本不需要這麼多人,這也是一筆非常龐大的開支。
而且這些都是勞動力的浪費。
那麼問題來了?
明知道浪費了不少人力,能不能直接裁掉?
肯定不能!
為啥?
直接裁掉,一是無法拿捏這度,萬一影響漕運了,會引發很嚴重的後果。
二是這麼多人的就業,無法安置。
每一個人背後都是一個家庭,就算每一個人背後的家庭是6口之家,也牽扯到72萬人的生計。
“走,咱們去造船廠去瞧瞧。
”
崇祯帶着人風風火火便往前面的造船廠去了。
剛到那附近,便被人衛兵攔了下來。
這裡好歹也是朝廷重地,守衛必然嚴格。
不過那軍官一見崇祯這些人的來頭,便知道來曆不凡,也不敢得罪,隻是道:“敢為這位大人前來清江督造船廠所為何事?
”
“你叫什麼名字?
”
那軍官思忖了一下,看崇祯說話語氣自然流露出一股上位者的威嚴,也不敢得罪,便客客氣氣道:“卑職張嵩。
”
“張嵩,我要見這裡主事的。
”
“劉大人不在。
”
“不在?
他去哪裡了?
”
“淮安縣現在正在秋收,劉大人去淮安縣調度今年的糧稅。
”
崇祯道:“這糧稅的調度自由漕運衙門的人來負責,他劉玉吉是清江督造船廠的主事,為何會去調度糧稅?
”
這清江督造船廠屬于工部管轄,那稅收原本是戶部,現在乃是國稅局管轄。
工部的官員,插手國稅局的事,這還能有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