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正月十三日接到皇帝的命令,張楊正月十六日接到總督府的命令,說明這大冷天的,用的是最快的馬,幾乎沒有歇息地趕路。
足見總督府對北面局勢的重視。
事實上,在張楊将上一次的情報送到總督府後,袁崇煥不太放心,就又增加了2000人手到定北寨。
這事比較棘手,定北寨位于遼東省的最北邊。
遼東地廣人稀,定北寨方圓三百裡的人不多,後勤線的補給點從崇祯八年年底皇太極敗走後就開始建設。
但是遼東實在太冷,基本上到了冬天就沒法幹活。
在崇祯八年剛結束遼東之戰後的年底,遼東軍根本不可能立刻開始在鐵嶺以北快速建立城寨連接過去。
到崇祯九年的時候,冰雪融化了,遼東軍才在鐵嶺以北建立了三個城寨,同時有驿站的功能。
但依然無法有效的補給定北寨的補給線。
關于定北寨的營建,遼東總督府曾經發生過重大分歧。
例如祖大壽就反對在如此北的地方建立定北寨,那樣離沈陽太遠,後勤補給壓力太大。
但是何可綱卻認為,一定要在那裡建立一個前哨點。
(定北寨大約在後世的吉林市的位置。
)
何可綱非常犀利地指出,北面有大量的無人區,如果明軍不将前哨推到定北寨的位置,遼北發生了什麼,明軍很難及時掌握情報。
簡單點來說,定北寨根本不是防禦型城寨,而是一個前哨點。
即便後勤線長一點也無所謂,一定要提前覆蓋一定的範圍,畢竟遼北信息的收集,才是最重要的。
趙率教就同意祖大壽的說法。
他們兩人都是實戰派,都是領兵打仗,沖鋒陷陣的。
他們非常清楚前線距離後方過遠會有什麼風險。
但袁崇煥還是同意了何可綱的說法。
這并不是說何可綱的說法不切實際,這再次證明了定北寨根本就不是用來防守的,隻是前哨刺探情報點。
隻要定北寨的守将自己不作死,即便敵人打來了,有紅夷大炮和威武大将軍炮的防守,敵人也休想攻破。
正月十六日一大早,張楊看完總督府軍令後,就立刻開始執行命令。
明軍的執行力絕對足夠強。
更何況遼東軍是在戰火中錘煉出來的鐵皿強軍。
張楊本人也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做事雷厲風行,上面有命令,堅決執行。
當天,他就派了100人,分出10個小隊,分頭出發,潛入北邊的雪原裡。
探查情況,沒有必要太多人,人多了行動起來反倒不方便。
10個小隊快速進入雪原深處。
不過張楊本人認為上面反應過頭了。
遼北地廣人稀,且環境極其惡劣,想要在遼北生存下來,很難很難。
那些羅斯人也不過是極少數,絕不會構成軍事威脅。
正月十九日,一支明軍小隊深入到定北寨前方150裡。
這一日,風雪吞沒了整個世界。
明軍牽着馬匹,在雪地裡艱難前行着。
風呼呼的響,掃過前面的雪松林,如同巨浪一樣,排山倒海一樣在天地間快速掠過。
經曆了三天的探查,沒有也沒有發現。
饒是這支意志力堅定的明軍,也認為這種天氣,沒有人會出來。
等再往北一百多裡,他們便打算繞道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