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的蘇裡唐自然有一套他自己的邏輯,才敢派使者前來強勢的要回土地。
什麼邏輯?
站在蘇裡唐的角度,明朝根本沒有精力去維持敦煌。
他這樣想,确實再正常不過了,而且換做任何一個聰明人都會他這樣想。
這又是為什麼呢?
明朝曾經主動放棄敦煌,原因就是離北京核心統治區太遠。
如此,想要有效管理到敦煌,是非常難的,而且花銷很高,投入和産出不成正比。
正德朝的大臣們可都不是蠢貨,為什麼放棄?
不就是這個原因麼。
所以,蘇裡唐的想法和行為,都是和邏輯的。
但是,蘇裡唐不知道,大明朝已經不是過去的大明朝了。
第一、大明朝有糧食了,能夠供給軍隊吃。
第二、大明朝有錢了,能夠擴充更多的軍隊。
第三、大明朝的制度發生了一些變化,鋪水泥路的工人和水泥這種原材料都能夠供給上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經曆了九年的改革,大明朝的吏治得到了整改,不說沒有貪官了,但至少大多數官員都開始幹活了。
朝廷的吏治,行政效率,都得到了空前改善。
同時又建立起了一套全新的軍政體系,真的要打仗,至少在玉門關打,問題還是不大的。
這就是底氣。
這是蘇裡唐不知道的。
蘇裡唐不知道,使者更不會知道,不知道就要付出不知道的代價,代價就是被砍腦袋。
腦袋被砍後,就打包快遞往西北送去。
到了七月初十,盛大的祭奠儀式開始了。
這一天,北京城的街道人山人海,施行了全方面的嚴控。
皇帝帶着文武百官,朝忠烈祠去了。
這一天,大明日報的頭條就是關于邊疆戰死士兵的。
人們用了樸實無華的文字,來歌頌那些在戰争中逝去的忠魂。
這一天的北京城,沒有熱鬧的喧嘩,連許多酒樓都打烊了。
不少人着素衣。
還有一些人站在路邊哭泣,有人過去問她們,才知道原來他們是戰死者的家屬。
還有兩鬓斑白的父母前來送自己兒子最後一程。
酒樓的老闆站在門口,擺好了酒,等待靈位路過的時候,他們将酒抛灑在地上,拜了三拜。
悲傷和歌頌的情緒混在一起。
今天的北京城,沒有風月,隻有壯懷。
有人說道: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崇祯帶着百官到了忠烈祠,在忠烈祠前祭拜,并且講話。
“我們勝利了。
”
皇帝的聲音響徹在空闊的廣場上。
“以後的以後,都不會再有敵人能打到北京城,因為他們已經被我們消滅。
”
“我們的勝利來之不易,是無數我漢家兒郎用生命和鮮皿換來的。
”
“他們的忠魂将在這裡得到安息,他們的名字永遠镌刻在這裡,名垂青史。
”
“他們是為了我們大家死的,為了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未來!
”
“我們所有人都不能忘記他們,我們也必須教育我們的孩子,不能忘記他們。
”
有人已經泣不成聲了。
皇帝的話很簡單,但非常有感染力。
等儀式結束後,就是殺漢奸了。
一排一排的人跪在那裡,劊子手手起刀落,人頭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