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十二月,正是隆冬臘月。
可偏偏袁崇煥就從冬天開始修城了。
這其實也是被逼無奈。
他七月才到遼東,七月遼東又出現嘩變,他以雷霆手段控制了嘩變,随後開始整頓遼東一系列的軍務。
等整頓好軍務,真要開始動手的時候,也已經進入十一月了。
十一月的遼東,是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時節。
按照後世的溫度計的标準,現在大淩河一帶,應該有個零下七八度,溫度還可能繼續降,晚上甚至零下十幾度。
為什麼在如此惡劣的天氣下,袁崇煥還要修建大淩河城呢?
因為它實在太重要了啊!
薩爾浒之戰後,大明潰敗,戰略全線退縮,隻剩下遼西走廊一帶,也就是山海關到錦州這狹長的一帶。
偏偏這一帶,是關外入關的必經之地。
于是雙方在此後的十幾年展開了你争我奪的拉鋸戰。
自孫承宗提出了關錦甯防線後,天啟年間,袁崇煥的甯遠之戰,将努爾哈赤打死,大明再一次将戰線推到了錦州一帶。
這也讓大明朝堂上的某些人看到了希望。
于是層層推進的戰略收到了認可。
而大淩河城呢?
它在哪裡?
為什麼在這場雙方角逐的遊戲裡如此重要?
因為它在距離此時大明最前線的錦州城隻有四十裡的地方,它是錦州的衛星城。
為什麼錦州很重要,非要大冬天的修城呢?
就是為了在這裡建立戰略緩沖地點,不要将所有的軍事壓力全部放在甯遠城和山海關。
而且大明現在的戰略本身就是一步步推進,崇祯也沒有給袁崇煥設置什麼複遼的任務,讓他安心在前線穩紮穩打即可。
大冬天修城,建奴來攻打的難度也會大大增加,也減少了軍事壓力。
更何況,現在明軍許多都有了大棉衣,糧食也比較充足。
原本還在為喀喇沁部鬧心的皇太極一聽說丫的袁崇煥居然又開始在大淩河修城了,立刻更加坐不住了,連忙派大貝勒代善領兵三萬去大淩河,千萬不能讓袁崇煥在那裡修城。
一旦大淩河城修建起來了,和錦州城相互呼應,就很難打了。
建奴出兵三萬的消息立刻傳到了京師,朝堂上下震動。
這下誰都來了精神頭呢?
言官!
就是那幫禦史和給事中。
什麼?
建奴居然大兵三萬壓進,袁崇煥你是幹什麼吃的,你怎麼能讓建奴出兵呢!
陛下,袁崇煥失職!
失職啊!
僅僅一天,禦史們的奏疏就像山一樣了。
遼東的戰局牽動起了每一個人的神經,因為它離京師太特麼近了。
京師的權貴老爺們總有一種被害妄想症,一旦打起仗來,就總覺得建奴要攻破山海關直逼京師了。
眼下這局面,崇祯什麼态度?
沒有任何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