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長安廷議,朝廷發兵
皇後在書信中說已經找到了人傑榜上的人,他們全都在歸義鎮,而且這些人都是劉景培養出來的。
李世民看到這些的時候,整個人感覺被雷劈了一樣。
他欣喜異常,因為這些人都找到了,大唐盛世就在眼前。
但是這些人傑全部由劉景一個人培養出來,這就很離譜了。
李世民對劉景的印象隻停留在從八品左拾遺階段,而且,他給楊岌的密信中問了好幾次歸義鎮的情況。
楊岌的回信都說歸義鎮一切正常,劉景在體弱多病,到了歸義鎮以後,一直卧病在床,眼看就要挂掉了。
現在皇後突然說劉景培養出了全部大唐天下第一,那種震驚,沒有人能理解。
皇後的信和楊岌的信沖突,李世民當然選擇相信皇後,因為皇後絕對比楊岌可靠,書信又是韓娘子親手送回的。
看完了人傑榜的事情,又看到了皇後說羅藝要造反。
對于此事,李世民仍然選擇相信,原因很簡單:皇後身為一國之母,不可能亂說!
所以,李世民馬上在太極殿召集群臣議事。
坐在龍椅上,李世民思緒萬千。
這三年來,楊岌以各種理由不回長安城,給自己的消息又是錯的,他應該已經叛變了。
果然,隻有一個線索來源的時候,這條線索一旦被控制,結果是緻命的。
李世民在台上沉思,大臣在台下開小會。
房玄齡站在最前面,杜如晦站在身後,二人正在低聲議論着什麼。
武将班列的程咬金更是躁動不安,左問問右瞧瞧,到處打聽事情。
“尉遲老黑,啥情況?
突然召集我們議事?
”
程咬金用肘怼了怼尉遲恭。
尉遲恭一臉嫌棄,冷哼道:“不知道,别問我。
”
程咬金不死心,又轉頭問李靖:“李藥師,你跟皇上關系好,什麼情況?
說說呗。
”
李靖搖頭,說道:“我也不知道。
”
龍椅上。
李世民看人到齊了,便開始議事。
“衆位愛卿,今日緊急召集你們議事,是因為朕剛剛接到密報,羅藝這厮反了!
”
李世民聲音不大,但是說出口的時候,猶如驚雷落地,把所有人都吓到了。
特别是程咬金,他聽到羅藝造反的時候,馬上想到自己的摯友親朋秦瓊已經很久不見人影了。
程咬金心中升起一個很不好的念頭:難道叔寶知道羅藝要反,提前離開了長安城?
他們兩個當初一起投奔李世民,後來為李唐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對李家十分忠心。
但人總會變的,這一路走過來,程咬金見過太多的背叛和變心,所以由不得他升起這樣的念頭。
李世民說完,台下轟然炸開了。
“羅藝這厮反了?
”
“這厮手握幽州和雲州兩個大鎮,精兵幾十萬,若是南下,兵鋒不可擋啊。
”
“颉利剛剛離開,怎麼又來一個羅藝,真是國運多艱。
”
“别說這些沒用的,想想怎麼應對,若是打到長安城,我們就麻煩了。
”
“诶?
秦瓊呢?
”
台下什麼議論都有,搞得鬧哄哄的。
李世民看着這些人頭皮發麻,問道:“衆位愛卿有何良策?
都說來聽聽。
”
這一問,台下反而安靜了。
所有人都不說話,因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颉利剛剛打了一遍,精兵損失慘重,至今沒有恢複過來。
而且,為了防備颉利再次突襲,剩下的精銳都放在了蕭關和長安城附近。
如果此時抽兵離開,萬一颉利再來一次突襲,那又該怎麼辦?
台下的人說了半天,沒有一個大臣說出計策。
李世民很無奈,開始點名回答問題。
“杜尚書,你總領兵部,你來說。
”
李世民問杜如晦。
杜如晦走到中間,沉思半天,說道:“皇上,如今我們的精兵都在蕭關附近防備突厥,剩下的守衛長安城,這些兵馬不能用。
”
“所以,我們現在能用的兵力實在不多。
”
這是廢話,李世民比他杜如晦更清楚。
李世民問道:“那依杜尚書的意思,朕該如何?
”
所有大臣都等着杜如晦的妙策。
所謂房謀杜斷嘛,他是大唐智囊,這時候該他大顯身手的時候。
杜如晦說道:“微臣建議沿途招兵,從長安城往洛陽,一路到幽州,路上的郡縣征兵跟随出征。
”
這意思就是從長安城出發,然後沿途招兵買馬,能招到多少算多少。
大唐實行府兵制,兵農合一,平時種地,戰時打仗,朝廷劃撥耕地。
現在這樣做是沒辦法的辦法。
同時面對兩個強敵,颉利和羅藝,李世民也很頭大。
李靖走出來,拜道:“皇上,幽州雲州臨近突厥,羅藝造反,很可能會勾結颉利,不得不防,臣請往蕭關守城。
”
李靖精通,自然能想到羅藝會勾結颉利,但是他以為颉利會從西線策應羅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