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要有名,否則就是侵略。
宋太祖一直在為征伐南漢,尋找出兵的借口。
開寶元年(968)九月,趙匡胤召見收複郴州時被俘的十餘個南漢宦官,有個叫餘延業的,長得十分矮小。
趙匡胤覺得好奇,便問道:“你在嶺南是做什麼官的?
”
餘延業道:“外臣做的是扈駕弓官。
”
趙匡胤道:“扈駕弓官,那就是保衛皇帝的弓箭手了。
”于是,命人拿來一張弓給餘延業,讓他試試。
餘延業使出了吃奶的勁兒,也沒能拉開這張弓。
趙匡胤忍不住哈哈大笑,繼續問起南漢的國事,餘延業便把南漢幾代國主奢侈殘暴和南漢的民怨沸騰,一一說與太祖。
趙匡胤聽後心中難平,當即拍案表示:“都是我炎黃子孫,堯舜臣民,吾當救此一方之民!
”
大宋立國之前,南漢中宗劉晟就占領了馬楚管轄下的融州、桂州、道州、粵州、柳州、昭州、賀州、連州、象州、浔州、梧州等十餘州的地盤。
乾德元年(963)三月到八月間,南漢軍隊多次入侵大宋在湖南的地盤桂陽和江華,被宋将潘美等一一打退。
乾德二年(964)九月,丁德裕、潘美、尹崇珂等率兵奪取南漢控制下的郴州,殺死南漢将領陸光圖和暨彥赟。
乾德四年(966)秋,南漢發兵進攻北宋的道州(今湖南道縣)。
見南漢不斷的挑釁,趙匡胤淡定不起來了,他派出使臣,給劉鋹發出诏令,讓劉鋹向大宋稱臣,同時交出侵占的湖南領土。
趙匡胤還讓南唐國主李煜緻書劉鋹,勸他對大宋稱臣。
劉鋹不但蠻橫拒絕,還囚禁了南唐使節。
開寶三年(970),趙匡胤決定出兵讨伐南漢。
他派人送信給李煜,讓他再給劉鋹寫一封信,勸他馬上投降。
◆令人呵呵的勸降書
李煜知道南漢不是大宋的對手,考慮到兩國唇齒相依,唇亡則齒寒,他不敢多想了。
他的筆下都是良辰美景,清風朗月,才子佳人,那堪這金戈鐵馬,皿雨腥風,就想找一位才子來為他代筆。
在南唐這個寫詞都能當飯吃的國度,想找出個大才子,文章聖手,那是分分鐘的事。
李煜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個在國内想力挽狂瀾,大搞改革的知制诰潘佑。
“潘愛卿啊,改革的事你先放下,先幫朕代個筆,寫一封勸降書。
”
潘佑,幽州人,七歲就能作詩,那水平,妥妥的一代鬼才,且看他的《七歲吟》:
朝遊滄海東,暮歸何太速。
隻因騎折白龍腰,谪向人間三十六。
此時的潘佑,正在和戶部侍郎李平二人,想方設法挽救南唐的危難時局,他借鑒《周禮》實行井田制、依周禮置牛籍等思路進行變法。
如果成功了,大宋想滅掉南唐,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
潘佑沒有讓李煜失望,很快就上交了一篇洋洋灑灑兩千多字的勸降書,從各方面分析了南漢對宋稱臣的必要性和好處。
“煜與足下叨累世之睦,繼祖考之盟,情若弟兄,義敦交契,憂戚之患,曷嘗不同……觀夫古之用武者,不顧小大強弱之殊而必戰者有四;父母宗廟之仇,此必戰也;彼此烏合,民無定心,存亡之機以戰為命,此必戰也;敵人有進,必不舍我,求和不得,退守無路,戰亦亡,不戰亦亡,奮不顧命,此必戰也;彼有天亡之兆,我懷進取之機,此必戰也。
今足下與大朝非有父母宗廟之仇也,非同烏合存亡之際也,既殊進退不舍、奮不顧命也,又異乘機進取之時也。
無故而坐受天下之兵,将決一旦之命,既大朝許以通好,又拒而不從,有國家、利社稷者當若是乎……況大朝皇帝以命世之英,光宅中夏,承五運而乃當正統,度四方則鹹偃下風……近奉大朝谕旨,以為足下無通好之心,必舉上秋之役,即命弊邑速絕連盟。
雖善鄰之心,期于永保;而事大之節,焉敢固違。
恐煜之不得事足下也,是以恻恻之意所不能雲,區區之誠于是乎在。
又念臣子之情,尚不逾于三谏,煜之極言,于此三矣,是為臣者可以逃,為子者可以泣,為交友者亦惆怅而遂絕矣。
”
總之就一個意思:“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劉鋹,無論是從私交,還是論兄弟的情誼,你還是早點降了吧!
降了吧!
降了吧……”
公元970年四月朔,“日有食之”,劉鋹收到李煜送來的勸降信。
為所欲為十多年,突然有個鄰居讓自己去當亡國奴,劉鋹立馬勃然大怒,暴跳如雷,幾下将信件撕毀,“你誰誰誰啊?
勸我投降?
投降你個大頭鬼啊!
你也是一國之主,南漢沒了,你南唐還會存在嗎?
寫勸降書給我,你是豬腦子的小陀螺啊,純粹是沒事找抽!
”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
劉鋹立即給龔澄樞、樊胡子、陳延壽等人下達命令:替朕炮制了一篇措辭強硬、惱羞成怒的絕交信,讓龔慎義之子帶回,将南唐信使給事中龔慎義囚禁下獄。
收到回信,李煜是既憋屈又郁悶,他這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他派人把信原封不動地送到了東京,讓趙匡胤替自己做主。
“老大,你交代我的事,我給你辦了,劉鋹這小子不識擡舉,他罵我就是打你的臉,想怎麼收拾他,随你的便了!
”
再說那個在南唐搞改革的潘佑,當他把自己的改革方案在朝堂上提出來的時候,立即遭到吏部尚書徐铉、中書舍人張洎等人瘋狂的抵制與抨擊。
從來政治都是為少數人服務的,變法如果觸碰了富人的奶酪,結局就是滅亡。
李煜也無能為力。
潘佑變法失敗後,李煜沒主意了,欲将潘、李二人打入天牢。
潘佑不堪受辱,便自盡于家中,死時正好是三十六歲。
真是才子,人家可是七歲時就知道“谪向人間三十六”了。
得知潘佑已死,李平也在獄中自缢身亡。
南唐被宋滅亡後,李煜長歎道:“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啊!
”
潘佑的改革思路,對後世的王安石影響很深,以至于王安石晚年,選擇寄居在金陵的鐘山腳下,與潘佑隔空對話。
人生難得一知己,此事無關風與月。
◆出兵南漢
開寶三年(970)九月,宋太祖诏命潭州防禦使潘美,為行營諸軍都部署、朗州團練使尹崇珂為他的副手,道州刺史王繼勳為行營都監,發湖南十州兵馬,征伐南漢。
和以往不同,這次趙匡胤沒有兵分兩路,互為犄角,而是隻派出潘美一支部隊。
打仗是要花錢的。
《孫子兵法》雲:“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
大宋經過多年征戰,尤其是征讨北漢,耗費巨大,無果而還,國庫漸漸空虛,兵力和後勤補給都很緊缺。
為了省兵節饷,這次大宋派單軍征伐南漢,深入險地,也是冒着被包抄的危險,沒有穩操勝券的把握。
宋軍主帥潭州防禦使潘美,就是評書《楊家将》裡面那個著名的大反叛潘仁美,我們無意褒貶說書的民間藝人,而此時,作為主帥的潘美卻是一個很會打仗,有勇有謀的老将。
潘美,字仲詢,河北大名府人。
年輕時風流倜傥,曾對同鄉好友王密,說過一番豪言壯語:“我看後漢奸臣當道,恣肆行虐,天下已經有改朝換代的征兆。
大丈夫不在這個時候建立功名,謀取富貴,碌碌無為與萬物一并滅亡,實在是奇恥大辱。
”不久,潘美投軍到郭威軍中,跟趙匡胤成為戰友。
後周建國後,潘美擔任柴榮的侍衛。
柴榮即位,潘美補供奉官。
高平大戰,以功遷西上閣門副使。
不久,出任陝州監軍,改任引進使。
陳橋兵變,潘美帶着趙匡胤的旨意,先去見後周各位執政大臣,宣谕聖旨,成功勸降,為大宋的開基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建隆元年,揚州李重進叛亂,趙匡胤領兵親征,石守信為招讨使,潘美為行營都監。
揚州平定後,潘美任巡檢,行使鎮撫之事,因功授為泰州團練使。
乾德元年,平定湖南後,潘美任潭州(今長沙)防禦使。
南漢後主劉鋹幾次侵犯桂陽、江華、郴州等地,都被潘美擊敗,維護了湖南的安定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