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城中。
王光恩把原來毀于戰火的城南襄王府重新收拾了出來,經過簡單的修葺後,換上了鄖陽王府的牌匾。
曾經的襄王府毀于闖軍的戰火,隻遺留下了許多斷壁殘垣,唯一保存的較好的也隻有那道九龍壁了。
王光恩很喜歡這道九龍壁,看着這些龍他覺得象征着他王光恩的興達。
晚上,他在王府裡設宴,宴請自己的老部下和兄弟夥們。
他身穿着蟒袍,親自站在九龍壁前迎接。
鄖陽巡撫徐起元,記銜副提督實授襄陽總兵劉調元,記銜總兵實授副将苗時化,楊明起、廷聘、餘啟凡諸将紛紛前來。
自從王光恩決定降清,接受大清授封的鄖陽王爵和湖廣提督之銜後,這些曾經與他一起并肩作戰的将領們,也都跟着降了。
連徐起元也一起降清。
“輔政肅親王、定遠大将軍豪格剛派人來傳令,讓我們出兵收取興安,打通與漢中的通道,前往會攻獻賊,限期半月複興安。
”
城外,饑民困餓,城裡王府大廳,桌上卻是美酒佳肴。
豪格的命令,讓他們皺眉不已。
“糧呢?
”
劉調元很不客氣的問,他原是明将,跟過好幾任鄖陽巡撫,也算是久經戰陣,不過在設忠開鎮前,職位不高,弘光時也不過才是個遊擊,忠開鎮設立後,才升授總兵銜。
本來如他這樣的官軍将領,是不應當降清的,但在王光恩打算降清時,他的态度卻是完全支持的,說到底,也還是朝廷整軍令讓這軍頭不滿,尤其是先有湖南忠武馬進忠等受招安後因潰敗劫掠地方被殺,後又有四川曾英王祥等将不滿整軍嘩變被捕,這些都導緻了如劉調元這樣的軍頭極大不滿。
他們之前獨守孤城,接受朝廷整編為忠開後,官是升了,但其它的支援幾乎沒有,自以為勞苦功高,尤其是還兩奪襄樊,先斬巡撫後斬提督,可就算這樣,朝廷整軍的态度依然不變。
劉調元這個總兵,也隻能改為提督中軍,哪怕仍給他總兵銜,但中軍這個職務,實際上隻是主将的副官,有的兼領标營,級别上并不高,職權上也不重。
忠開鎮上下都極為不滿。
而清廷給他們的招安條件卻很豐厚,王光恩封王,劉調元幾個總兵大将也都封侯伯,加提督、副提督銜等,幾人暗裡一謀劃,便降了。
“之前跟吳三桂的使者說好的,我們這裡招安歸附後,大清就要給我們提供糧草,可是到現在為止,一粒糧都沒有看到。
”
劉調元憤怒的拍桌子。
他們當初決定反,除了清廷給了高官厚祿,以及明軍的整軍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今年鄖陽地區饑荒,大量湖廣陝南甚至河南的百姓逃入鄖陽山區,雖然充實了人口,可今年旱災,鄖陽歉收,鞑子也時不時來掃蕩,導緻糧荒嚴重。
而王光恩等人都大量招兵買馬,文安之之前在時,忠開鎮全鎮是四萬餘兵,而等文安之走後,各将都在拼命擴招,結果全鎮形成了十三協鎮總兵,加起來超十萬人。
兵馬多雖能增加自保能力,但糧草消耗也更大。
漢中馬科降清,再加上關中大潰,鄖陽再次成了孤鎮,僅有巴東可與連接,但那邊山高林密,難以物資相通,更别說那邊情況也不樂觀。
鄖陽諸将都無法養軍,而吳三桂答應歸附後朝廷會提供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