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我的嶽父是崇祯

第14章

我的嶽父是崇祯 潇騰 4916 2023-05-15 23:07

  明晃晃的快刀面前,人群安靜了下來。
成群結隊的難民縮了縮脖子,本能的向後退縮。

  周世顯不疾不徐,走到蒸籠旁,抓起一個白面默默,輕道:“還有誰?

  人群一陣騷亂,看着這位貌似潘安的俊秀大人,躊躇起來。
終于,一夥十幾個青年擠出人群,快步走來。

  領頭的是一位身材矮壯,肌肉紮實的青年,二十五六歲。

  他領着一幫後生走到周世顯面前,抱拳一禮:“這位大人,我等要從軍,不過......”

  看起來他要提條件。

  李遷大怒,喝道:“好膽,你可知我們大人是誰?

  區區草民敢在錦衣衛面前提條件,這膽子也太大了。

  周世顯擺了擺手,揮退李遷,和藹道:“講。

  青年咬了咬牙,低低道:“小人青州人氏,這些都是小人的同鄉,小人若投軍,大人可不能将我等拆散了。

  周世顯一愣,心中竟有些感慨,這便是大明的淳樸百姓,這樣一個小小的條件,令人唏噓。

  他點了點頭,輕道:“好,準了,給你一個總旗的位子,你的同鄉今後都歸你管。

  青年如釋重負,雙膝跪地,砰砰砰連磕三個響頭。

  “謝大人恩典。

  周世顯微微一笑:“起來吧,去,吃馍吃肉!

  看着英武青年帶着十幾個同鄉,周世顯心中歡喜,這大明還沒到窮途末路呢。

  從這些糟了兵災的難民身上,他看到了大明中興的希望。
大明不是亡于百姓,是上層歪了。
有了帶頭的,很快東直門熱鬧起來,成群結隊的青壯紛紛擠出人群,響應征召。

  人多了一下子便亂了起來。

  李遷不停的訓斥:“别擠,别擠。

  他一邊維持秩序,一邊摸了摸腦門,擦了把汗,有多少年沒見到過這樣熱鬧的場面了。

  這一刻,讓他依稀想起了當年的遼軍,那些熱皿的遼東子弟。

  他偷偷看了看上官,心中凜然,原本他還對這位上官有些輕視,如今隻有深深的敬畏。

  周世顯此時笑的嘴都歪了:“好,好。

  這些淳樸憨厚的農家子弟,正是他需要的精兵種子,一個個都與建虜有深仇大恨。
這是一張張白紙,可以任由他來塗抹。

  火槍時代了啊,會幾下武藝算什麼,這是排隊槍斃的時代,講究的是紀律,膽色!

  晌午,紫禁城。

  一早散了朝會,周國輔便被崇祯帝留飯了,他恭恭敬敬的跟随王承恩,來到了乾清宮。

  崇祯帝一生節儉,這恐怕是他身上為數不多的優點之一。

  這禦膳隻有青菜豆腐,幾塊鹹魚,青菜還是皇後娘娘帶着公主,皇子們親手種的。

  君臣在殿中落座,皇後,公主,皇子們紛紛落座。

  周國輔端着一碗糙米飯,聽着王承恩繪聲繪色,描述着今日上午在東直門外發生的事情。

  “熱鬧着呢。

  王承恩眉開眼笑,訴說着:“真沒想到驸馬爺,竟還有這樣的手段,這樣的見識。

  皇後聽的一臉懵,崇祯微微發笑。

  周國輔眼皮直跳,驚的險些連筷子都拿不穩了,在心裡痛罵小畜生,非得弄出個家破人亡。

  倒是公主在一旁歪着脖頸,秀目閃爍着奇光,聽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王承恩說到那幾個兵痞,被周世顯下令轟走,乾清宮突然之間安靜了下來,氣氛十分古怪。

  “嗯?

  崇祯帝大為錯愕,卻又若有所思。

  周國輔也是一呆,眼皮也不跳了。

  君臣兩人都是治國理政的行家,對于兵事也不外行,一刹那,竟同時呆滞住了。

  周國輔一哆嗦,忙起身下跪,請罪:“犬子頑劣,不知天高地厚,還請聖上開恩......”

  他心裡直打鼓,三個字在心中冒了出來:“子弟兵!

  這不是胡鬧麼,哪有這樣養兵的,這樣的兵練成了聽誰的,會聽朝廷的調派麼?

  這練兵的法子,在大明也不稀罕,當年戚繼光戚大帥,在江南招募的便是身家清白的子弟兵,後來叫做戚家軍。

  如今在前線與闖軍作戰的孫傳庭,招募的也是子弟兵。

  難不成這小畜生,要練一隻周家軍?

  “嗯。

  崇祯擺了擺手,枯瘦的臉上一陣陰晴不定。

  乾清宮,這一刻出奇的安靜。

  周國輔心中咯噔一下,背後直冒冷汗,别人不知道,他還不知道這位皇爺的性子麼。

  這位皇爺的小肚雞腸,可是連孫傳庭的秦軍都容不下,這些年沒少給孫督師穿小鞋。

  死寂中,突兀的響起一個稚氣聲音。

  “他沒私心的。

  周國輔一呆,偷偷擡頭看了過去,便看到了公主有些發急,秀氣的小臉漲的通紅。

  衆人皆知一呆,良久無言。

  三天後,東直門外,慈雲寺。

  周世顯用了三天時間,募兵五百,正好湊齊了一個營頭,這也是他能供養的極限了。

  兵多了,崇祯帝那多疑的性子,搞不好就要震怒翻臉。

  好處是這五百兵,都是身家清白,白紙一般的山東河南子弟,平均年齡不超過二十五歲。
對這一營兵,周世顯抱了極大的期待,終于在這個時代,他擁有了一支起家的基本部隊。

  千年古刹慈雲寺,早已被兵災中荒廢,被周世顯征用做了營房。

  身為軍校生,周世顯練兵也不含糊,按照一個營頭的編制,又分成三個哨,每哨三個棚,每棚三個伍。

  三三制嘛,這一套他很熟。

  任命了哨官,棚長,伍長之後,便展開了新兵訓練,還是按照隊列刺殺那套來,他也不會别的。

  有了兵,有了營房,周世顯又為裝備發起愁來,還好駱養性送來了一批軍械,以冷兵器為主,都是些腰刀,長槍,鴛鴦戰襖之類。

  錦衣衛衙門裡的火器不多,甲胄也少,畢竟這都是國之重器。

  正犯難的時候,兵仗局來人了,奉崇祯之命送來了三百杆鳥铳,火藥,铳子一批,還有一些火箭車。
李遷等校尉吓了一大跳,周世顯還覺得少了,這應該是崇祯手中最後的家當了。

  連年戰敗,朝廷那點家底早就打光了,三百杆鳥铳不少了。

  大明兵仗局的生産能力,本來是不差的,這些年制造的火槍,怎麼着也有幾萬杆,火箭,火車就更多了。
隻不過這些火器,大多被八旗,闖軍繳獲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