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六十萬大軍,這還隻是華夏第一批和第二批動員之後的實力,如果華夏的軍事工業、經濟可以支撐,華夏有能力将這個兵力翻個幾倍。
開戰之前華夏的陸軍不過八十多萬人,僅僅四個月就到了兩百六十萬,而兩百多萬這個數字即便是英法這樣的大國也需要放寬征兵範圍才能達到。
在華夏下達四級動員令之後,協約國和白頭鷹都開始考慮是否停止這場戰争,放任華夏戰局西北地區。
要知道華夏曾經對外宣布過華夏的國防預案,五級動員令是調集現役軍隊加固某個地區的防禦,同時從該戰區啟動地區預備役動員;四級預案則是全國性動員各郡/市、縣的武裝部在役的預備役和兩年内退役的預備役;三級預案是全國性動員屋五年内退役和在役的預備役,二級預案是動員所有經過軍事訓練的預備役;而一級預案則是全民皆兵。
僅僅是四級預案就讓華夏擁有了兩百六十萬陸軍,之後的三級和二級呢?
這個數字增加到六七百萬也不是問題。
如此恐怖在兵力數量在不考慮戰鬥力和補給的情況下,根本沒有國家可以抗衡。
擺在協約國面前的隻有兩條路,要麼一次把華夏打得傷筋動骨然後收拾完同盟國再對華夏進行經濟、外交、科研技術、貿易的全方位封鎖;要麼就是及時停止戰争,避免戰争規模擴大。
然而考慮華夏目前一直和德國關系密切,雖然沒有傳出結盟的傾向,甚至于數次傳出德國和奧匈、意呆利聯合邀請華夏加入同盟國而均被拒絕的消息。
但協約國都認為這是華夏想要結盟的前兆,即便是拒絕了也不排除他們是在演戲。
目前協約國和同盟國的對抗更加劇烈,之前奧匈在巴爾幹強行吞并波黑地區,同盟國觊觎南美洲的礦産和石油、硝石目前和協約國正在明争暗鬥。
協約國可是知道同盟國的短闆在于資源,一旦同盟國勢力在南美洲取得優勢,那麼即便在戰争開始的時候英國和法國的艦隊可以封鎖歐洲的貿易路線,德奧意三國也可以在開戰前儲備大量的物資。
華夏一旦加入同盟國,協約國将會出于極大的劣勢,而華夏目前和協約國中也就法國關系還算可以,這還是法國大量采購生絲、茶葉這些華夏的貿易産品以及河内平原至今沒有收回的原因。
而沙俄、日本和華夏都有領土糾紛,即便拉攏華夏,他們能拿出的利益根本沒有多少。
在1908年見到華夏大量向德國、奧匈出售各種半成品,尤其是出售合金鋼鐵、橡膠甚至和德皇一起開發委瑞内拉石油,這無疑是極大的補充了德國工業資源不足的短闆,從1908年開始德國工業産品降價擠壓英法在市場上的産品就是明證。
當時英國和法國都敏銳的覺察到德國和華夏的貿易合作對于雙方的便利,德國有錢、有技術,華夏有市場、有原料,無疑是極好的互惠。
按照英國人的預計,德國的工業産品價格降低最少百分之十,那麼英國和法國的市場就會最少降低百分之十五以上,英國的商業、工業、企業稅收也會降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