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總參謀部認為隻需要一個大隊就夠了,但深知曆史發展的韋珣卻認為既然要組建飛艇部隊,哪怕是一次性的,也要大搞一番,做出華夏将會依靠飛艇掌控空中優勢的第一強國的架勢。
目的不止是為了在這一次戰争之後,靠着耀眼的光環将這一批飛艇直接外售給奧斯曼、巴西、伊朗這樣的國家。
另一個原因就是韋珣希望借此在空軍發展上直接把越來越受到重視的飛機發展給帶偏。
引誘同盟國和協約國後面幾年的空軍發展的目光放在飛艇的發展和對付飛艇上,從而浪費大量的經費。
要知道一艘飛艇可不便宜。
用于運輸的大型飛艇一艘造價将近二百一十萬華元,如果換成是制作用于轟炸的中型飛艇,價格也在一百萬華元一艘左右。
編組一個中隊的九艘飛艇将近要花費千萬華元,這還不算地勤維護方面。
韋珣明顯就是想要靠着三個飛艇大隊擊中轟炸,迅速的将丘陵防線或者斯柳江卡防線的俄軍擊潰,建立戰略優勢。
這筆錢總參謀部報的預算包含航彈在内是九千萬華元,韋珣看着雖然多,但實際上隻要能在北方戰區取得優勢,這點代價還是值得的。
畢竟在沒有防空武器的這個時代,在四五千米高空的飛艇根本不擔心安全問題,也就是随着航彈扔下去之後,大量的戰争經費也跟着扔出去。
不過隻要結束戰争,華夏飛艇的威名遠揚,到時候肯定會有不少國家會求購,組建飛艇部隊的成本也可以從此處收回不分。
為了讓飛艇的戰績更好,總參謀部下令鄧仲元兵團和郭松齡兵團在飛艇部隊組建完畢之後摸清楚伊爾庫茨克周邊的俄軍營地位置,對其實施戰略轟炸,一舉重創俄軍的主力營地。
同時在前線集中兵團火炮,對敵人防禦堅固的陣地狂轟濫炸,然後組織步兵突擊或者沖鋒;在這一過程中,敵人必然會大規模的調動兵力支援,飛艇的作用在此刻就會凸顯出來。
完成戰略轟炸之後補給彈藥,飛艇部隊就會對支援前線的俄軍部隊進行騷擾性轟炸,尤其是運輸補給的車隊、道路将會是飛艇重點照顧的地方。
依靠飛艇的突然性和航彈的巨大威力,俄軍必然沒法大規模向前線支援部隊和補給,這就給複興軍擊破敵人的防線創造了機會。
不過在此之前,吳佩孚兵團的三個機械化步兵軍也要秘密集結移動到東卡地區。
唐努烏梁海的複雜地形勢必會讓這支原本就是為了在西伯利亞平原馳騁的機動部隊戰力大減。
用三個步兵軍接替汽車機械化步兵在唐努烏梁海的防禦,投入到接下來的會戰之中發揮的作用更大。
“快、準、狠。
”
這基本是對俄決戰的核心思想,在飛艇部隊幫助前線建立優勢之後擊破敵人防線,然後機械化步兵軍快速穿插掌握險要的地形、交通要道或者切斷沙俄軍隊的退路,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隻要沙俄在北方的兩道防被破,那麼華夏三個軍的機動步兵就是一柄分割皿肉的快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