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東胡别種。
——《後漢書》《三國志》《晉書》
鮮卑,東夷國。
——韋昭注《國語•晉語》
山戎、北狄,蓋今鮮卑。
——東漢服虔
秦築長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鮮卑山,引以為号。
——東漢應奉
鮮卑者,秦始皇遣蒙恬築長城,徒亡塞外。
鮮者,少也。
卑者,陋也。
言其種衆少陋也。
——《漢名臣奏》
。
。
。
牽縣令一張老臉,冷硬地如軍都山上的花崗岩:“聽我命令,準備射擊!
”
“大人,可下面是俘虜和百姓!
”
“縣君大人,有幾個俺們見過,就是旁邊縣的,下不去手啊!
”
“執行命令!
”
“大人!
”
劉備在一旁亦不忍動手:“牽君,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麼?
”
“慈不掌兵!
不能為了2千人,把數萬人置于險地!
”
“可否像昨日那樣放入甕城?
”祖茂看來,軍人就是保家衛國,怎麼能射殺被俘虜的己方士兵和百姓?
牽縣令搖搖頭:“這可是兩千人,不是幾百人。
我們全城甲士才千餘人,加上昨日招募的壯丁,也不過3千多點,太危險。
”
祖茂:“可我,就是下不了手。
”但昨日之敗,讓他沒有質疑牽縣令的底氣。
牽縣令:“我也不願如此,可并無其他法子!
也罷,鮮卑既然敢攻城,城内或許有内應。
你可率領200騎兵,加緊巡邏。
若有異動,殺無赦!
”
牽縣令也不再争吵,拉開裹絲大弓,向城外射出一箭。
好家夥,别看他是個文官,竟能拉開3石裹絲大弓!
那可是81斤力。
強弓需緊握,裹絲可防滑。
漢軍中善射之士,稱為積射士,一般使用2石或2石半的普通漢弓。
少量更加精銳的強射士,膂力過人,可使用3石強弓。
能使用3石半以上弓的,就是鮮卑、烏桓射雕勇士,漢朝射聲士的水平啦,百名壯士中隻有數人。
劉備目前一般使用2石雙曲弓,馬上、馬下皆可用,最多使用兩石半弓,由不得不佩服。
箭矢射中俘虜們身前二十步地上,牽縣令令士卒大呼:“來人止步!
若再前進,殺無赦!
”
城外的俘虜、難民們望着城上拉弓上弦的漢軍,有些臉上顯示出迷惘之色,也有些心存僥幸:“别射箭,我是漢人!
”
“我是烏桓人,不是鮮卑人。
”
“我是上谷郡居庸關人。
”
“我是涿郡良鄉人。
”
牽縣令繼續令士卒大呼:“鄉親們,無論是漢人還是烏桓人,皆我大漢子民,敵在城外不在城内。
拿起武器,轉過身去,鮮卑人才是我們的敵人。
不要讓親者痛仇者快!
”
一些俘虜停下來,畏畏縮縮轉過頭看背後鮮卑人,一些向兩側逃去,然而回答他們的是鮮卑人的箭矢和彎刀。
一些打定主意投降的,在鮮卑勇士的帶領下,沖向城牆。
騎着馬匹的鮮卑人,在城下旋轉馳騁,不斷把弓矢抛射向城樓,殺死逃亡的俘虜,掩護登城。
對死亡的懼怕,對鮮卑人的畏懼,讓大多數俘虜們繼續前進,推着攻城雲梯和沖車,硬着頭皮往網上沖。
“聽我命令,齊射!
”牽縣令這次真怒了,拉弓就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