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章 高論
在請求江萬載勸說太後同意衛王開府瓊州的事情上,其實不隻是應節嚴來過,朝中還有多人通過各種渠道,以各種理由找到他,其中也不乏朝中重臣,但都為江萬載一一所拒而他之所以如此,并不隻是自己一直在權衡利弊,還有一個原因便是顧忌到太後的聲譽
世人皆知度宗皇帝留有三子,嫡子趙顯繼位後短短兩年便丢了江山,被鞑子擄往北方削了帝号餘下兩位皇子在謝太後的主持下于臨安失陷的前夜出逃福州,按說這兩位皇子皆非嫡出,又都是不通世事的幼童,立誰為帝都說得過去
可最終還是落到了趙�的頭上,公開解釋也是說其身份高貴,自幼聰穎,至誠純孝,年紀又稍長但誰都也明白,論出身趙�生母也不過是個嫔,生下皇子才被升為妃,不比趙�生母高多少而同為先帝的兒子,身份高貴豈不是胡言那自幼聰穎和至誠純孝同樣是胡說八道,一個孩子能看出什麼來也隻有年紀稍長還說得過去,符合立長不立幼的禮法
于是乎在趙�繼位不久便有非議傳出,言稱衆臣有意立趙�為帝,但因為其生母已逝而今先帝後妃中楊淑妃地位最高被尊為太後,因為其一意要立自己的親子為帝,所以才在國舅楊亮節的周旋下皇位才落到了趙�的頭上潛台詞便是趙�的皇位是搶的弟弟的,而楊太後則處事不公,偏袒自己的親子,排擠其他皇子
尊太後、擁立新帝的事情江萬載一直參與其中,他當然清楚其中的經過,而那些非議都是謠言,除一些是别有用心的人編造的,還有便是國舅楊亮節因為争權與皇室宗親和朝臣們交惡,從而引起衆多人的不滿,失敗者便用傳言來打擊政敵的這些謠言傳播甚廣,雖然最終被一一澄清,可還是給了楊太後很大的精神壓力
此後又接連發生了衛王誤上疫船與朝廷大隊失散,和衛王主動要求出質蒙古的事件,使得謠言再起,稱太後為保親子的帝位穩固,不惜假手他人除掉衛王知情者清楚這兩件事都與太後無關,但不知情者因為事情太過詭異,卻不由不信
一個身邊有諸多内侍和侍衛看護的皇子,能躲過衆人的視線,獨自離開禦舟,還碰巧就上了疫船,誰也不相信一個五歲的孩子在沒人指引和誘惑下是萬難做到;再有經曆泉州之變的人都知道,衛王在元軍的追殺下曾被吓暈過去,現在過了不到兩個月便自己主動要去蒙古當人質,那隻能說明衛王被吓傻了,或是背後有人教唆、甚至是恐吓,使其不由已而為之
這些事情已經鬧得滿城風雨,把楊太後推到了輿論的風頭浪尖而瓊州那鬼地方什麼樣,大家都心知肚明,現在别看朝臣們一力主張由衛王出鎮最為妥當但江萬載明白這是因為大敵當前,衆人急于離開的原因,待形勢稍緩便會有人稱是太後欲置衛王于死地才如此安排,否則她怎麼不去瓊州避難,那裡去占城更為方便
江萬載清楚自己勸說太後同意由衛王開府瓊州看似順理成章,但也等同于将自己和太後在火上烤,将來沒事還好,一旦衛王稍有差池便會将罪責落到他們的身上,對太後的聲譽和自己的名聲都有極大的影響而他也知衛王雖然聰穎,但年紀終歸還小,威望不足,容易被人挾制,若是遠離朝廷獨自主持一地軍政,他擔心其難以控制局勢,惹出大麻煩來
當然江萬載從心裡也不願意江�前往,其要是出事,自己對不起死去的兄長,也難以給江氏一門個交待而正在他為此苦惱、躊躇之時,應節嚴卻又不合時宜的前來府中說項,大談衛王開府瓊州的好處,不等其說完便惹得江萬載積蓄多日的怒火爆發,将其‘扭送’衛王府對質,卻險些被衛王師徒合夥給賺了……
“江大人,本王以為世人立足于世無非名利二字,追逐聲明自然也無可厚非,但行事為聲名所困,便是本末倒置了”趙�聽着江萬載的感歎,便知其心中困惑,這是既想顧忌親情,又擔心有損自己的清譽,他想了想說道
前世趙�見慣了那些屋裡喝粥出門嘴上抹油、貼身破衣爛衫外罩皮爾卡丹、兜裡明明隻剩下倆鋼�卻要争着買單的人,而他自己也曾做過這樣的****事情說白了無非是怕别人瞧不起,從而壞了自己的‘名聲’,因而隻能打腫臉充胖子,幹些人前富貴人後受罪的蠢事當然他們的情操和聲望雖和江萬載無法相提并論,但心理卻沒什麼差别,都是為名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