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究其根本
趙昺的執政是從瓊州開始的,當時手下将沒有幾員,官無幾人,隻能依靠胥吏來治理地方。
在實踐中,他發現以那些老吏主政的地方,不僅地方安定,且政令暢通,無論是征收稅賦,還是征發民夫皆能很快完成。
反之正牌進士出身的官員主政的州縣卻問題不斷,工作難以開展。
從那時趙昺就意識到胥吏作為各級官府中的具體辦事人員,雖然隻是奉命處理各項瑣碎的細務,看似不可能有大的作為。
殊不知正是這些看似瑣碎的細務構成了封建國家統治的基礎,因為國家的任何政策法令最終都要細化為各項具體措施,并由胥吏來加以貫徹實施,沒有胥吏的參與和努力,再好的法令都隻不過是一紙空文。
正是由于胥吏對法令典故的熟悉,使得他們在保證各項法令的貫徹與實施方面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官員無論願意與否,在行事時都不得不依靠這些刀筆之吏。
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很簡單,因為科舉出身的官員們根本做不了基層公務員的業務,寫八股、吟詩作對他們行,收稅、斷案這樣的必修課還得雇師爺統籌,更不用說漕運、倉儲、賬目這些專業工種,根本就是一竅不通。
從此意義上說,胥吏在封建官僚統治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容否定的。
且官者的地位決定了他們很難對生活于社會底層的平民百姓的痛苦與需求有深入的了解。
即便是号為“親民”的地方官員,受到任期及回避等制度的影響,很難對任職地區或部門的實際情況有深入了解。
他們每到一地都是被一群胥吏擁圍着,不僅在處理公務時要顧盼左右,就連對民生疾苦的了解也大多來自身邊的胥吏。
而胥吏則不然,他們大多出身自貧窮而清白的家庭。
有些則來自受過教育的階層,但因為本身性情不合或學識不足,而無法進入仕途,成為文官。
少數胥吏也曾經做過官,他們或者因為行為不檢而被革職,或者在極不尋常的大幅裁員下,喪失職位。
他們直接來自民間,因此對社會現狀與百姓疾苦有着比一般官員更深切、更直觀的感受。
随着行朝遷到瓊州,大批官吏随遷而至。
趙昺對胥吏的了解更深了一步,他們從事着本部門的具體的實際的工作,執行其上司所下達的各項任務,其職能服務性和事務性比較突出。
具體地講如管理文書和賬籍、掌看倉場庫物、催督賦稅、維護社會治安以及跑腿打雜等,可以說吏胥遍布于各級政府組織中,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
可聽徐宗仁的解說,到了宋代有流内官品的吏胥地位卻是不升反降,幹脆被取消了合班朝參皇帝的資格,比他們級别低的士人官卻能享受這種榮譽。
甚至還明令禁止中央、地方的吏胥參加科舉考試,連改變命運的機會都給你幹掉了。
趙昺不由的腹黑了一把,假設《水浒傳》說的真事,宋江這個押司小吏,真想做到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除了造反再洗白還真沒什麼可能性。
當然,武德大夫這個表示多少級幹部的職稱本身是南宋才出現的,後兩個職務則根本不符合宋朝的制度,純屬是施老頭兒開了腦洞,也不可當真……
“呵呵,朕有些明白了,在瓊州時朕将那些朝官放到各地州縣,甚至鄉裡充任胥吏,他們并沒有反對,如今到了臨安反倒是有人出聲,看來是把那當做了‘一隅之策’了吧!
”趙昺喝口茶笑笑道。
“陛下所想也不盡然,初抵瓊州之時官員過剩,從而人心惶惶,擔心自己被裁撤從而生活無着。
陛下能為他們尋一處安身之所,感激尚來不及,哪裡會反對。
再有便是陛下所言,以為隻是應時之策!
”徐宗仁想想言道。
“徐尚書倒是直言不諱。
不過事實證明朕當時的想法是對的,進入江南後這些官員受命牧守一方,皆能在身無幕僚胥吏幫襯之下,亦能治理地方、安撫民心,朝廷也是從中受益。
難道不值得繼承和推廣嗎?
”趙昺贊了一句後言道。
“陛下有所不知,欲将胥吏納入正統仕途之列的非是瓊州為始!
”徐宗仁施禮道,“王介甫為相主持變法之時,亦曾把胥吏納入官俸體系加薪,并以重罰約束;另一方面提出任官者應該先擔任胥吏的職務,以學習政務的細節,同時提高胥吏的地位,欲将他們納入品官之中。
”
“哦,原來早已有之,既然……”趙昺聽了有些驚訝,他還以為是自己帶來的‘先進經驗’呢,沒想到卻仍是步前人後塵,不過很快釋然了,後人的制度不也正是來自前人的經驗嗎!
他本想說既然有了這制度,照此辦理便是,還省的口舌了,可轉念一想這制度肯定是早已被廢黜了,否則又怎有此時的難題,搖搖頭讪笑道。
“王介甫被貶罷之後,此事便也不了了之。
其後,朝廷認為吏員太多、太濫,便令中書舍人蘇轍裁減。
當其為吏員難裁犯難時,有小吏白中孚進言稱:昔铨吏止十數,今侍郎左選吏至數十。
事加如舊,而用至數倍者,昔無重法重祿,吏通赇賂,則不欲人多分所入,故竭力勤勞而不辭;今行重法,給重祿,赇賂比舊為少,則不忌人多,而幸于少事,此吏額多少之大情也。
”
“嗯,朕有些明白了!
”趙昺點點頭道。
徐宗仁雖說的隐晦,可他也聽出其意是指一時一地的改革的結果是難以形成制度的。
而其引用小吏之言又指出了其中的弊端,其意就是雖然以前吏員待遇低,但是沒有重罰跟着,所以都收賄賂,就不希望别人進來分肥,所以編制隻有十幾個人;現在雖然待遇提高了,卻有重罰跟着,不敢收賄賂,那就巴不得多來些人進編制,分攤下來,活兒少清閑。
而這套政策之所以被後繼者廢止,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涉及到了皇權——士大夫體制的本質問題,就是這套體制的導向目标究竟是什麼?
答案是,為了穩定。
很意外吧,可就是這麼奇妙。
穩定的核心在于分配,再有第一級的既得利益者進行二次分配,可以是合法的輸送,也可以是灰色的尋租,這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甚至能夠滲透到社會的最底層,在這個體系邏輯中,“浪費”和“低效率”是必須的,因為他們也是下一級分配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