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不情之請
眼見對鹽場選址出現了三種意見,趙昺不憂反喜,如此才算是讨論問題,而不是為了拉幫結夥搞小山頭,且問題隻有經過充分的‘讨論’才能查遺補缺選出最好的方案。
但是他心中還是有隐憂,在前世開會的時候下屬提出問題,作為決策者的‘大老闆’往往都不會參與争論,隻是聽下邊的小高管們争論,等到火候差不多了才會發言一錘定音,就這麼辦了,底下的人有沒有意見都是它了。
剛剛戚亞卿才通報三個選址方案,文天祥就立刻表明了自己的意見,這其實是不符合官場規矩的。
趙昺不能說其不懂規矩,可也正是他性格使然,做事激進,思想活躍,喜歡拿大主意,做大事,卻不顧及後果。
不過也表明文天祥缺乏一個朝廷次輔的氣量,還不夠沉穩和油滑,若是不改改脾氣,必然仍會受到同僚的孤立。
從趙昺的角度看,陸秀夫同樣不夠老練。
他在文天祥發表看法後,也緊跟着說出自己的看法,這在常人看來不外乎是因為擔心被文天祥搶了自己首輔的風頭,才急于表态,讓人不免覺的小氣了。
而他以為其實不過是陸秀夫下意識的反應,因為其性格保守,做事循規蹈矩,不喜歡冒進,擔心失敗,才希望能借鑒原有成熟的經驗。
且又擔心自己和衆臣被文天祥的意見‘誤導’,因此欲以予阻止。
兩位首輔性格相反,若是能相互配合卻也是相輔相成,也許還能成就段‘房謀杜斷’的佳話。
再看徐宗仁和應節嚴倆老頭兒就老成、油滑的多,眼看事情要陷入衆臣尴尬,皇帝為難的僵局,立刻相互打了個配合提出了第三種意見。
這雖然會讓兩位首輔可能心有不滿,不過卻替皇帝和大家解了圍,變相的把決斷權收過來交還給了陛下,維護了趙昺的權威。
果然随着倆老頭兒的表态,場面又活躍起來,大家展開了争論,既有支持文天祥的,也有力挺陸秀夫的,當然也有持中立态度的,不過随着争論的深入,以及對幾個候選地的進一步對比,意見漸漸統一,綜合的看大多數人的傾向于在昌化軍建場,兩位首輔也不再固執己見,逐漸軟化。
“陛下,建設鹽場之事乃是解決财賦問題的關鍵,宜早不宜遲,還請陛下決斷!
”争論陷入尾聲,這時主持鹽場建設的戚亞卿再次起身啟奏道。
“崖州選址之地乃是俚人世居之地,而漢、俚雙方數百年來争執不斷。
如今雖暫時相安無事,但是若貿然進入,恐仍會引發争鬥,甚至暴亂,因而不宜倉促進入,可待日後再行計議。
另外既然在儋州有熟練的曬鹽工匠,我們大可重金禮聘遷往昌化軍傳授曬鹽之法,指導建設鹽場,豈不是一舉兩得嗎!
”趙昺略一沉吟說道,“綜上總縱,朕以為鹽場建于昌化軍最為适宜!
”
其實趙昺心中早有所屬,在戚亞卿彙報之處,他就回憶起前世海南的最大的莺歌海鹽場就是建在當前的崖州,次之的東風鹽場便在昌化軍地區。
而通過參觀獲知曬鹽方法的地方就是在儋州,想想其它兩處仍在生産,可這裡已經成了‘世界非物質遺産’,肯定是沒有前途的,更是直接便pass掉了。
而漢俚矛盾由來已久,想要一朝化解并非易事,現在若是貿然行事則難免陷入内、外兩線作戰的窘境,也隻能暫時放棄崖州,等待契機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