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餘波
趙昺前世最讨厭文山會海,可這世當上皇帝後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其中無奈和苦處又無處訴說。
上午與劉辰翁讨論了半天歸正人的問題,而下午又處分了二師的兩位主官,但他知道處理兩個人容易,善後才是最重要的,不僅要讓全軍上下引以為戒,還要加以安撫穩定住官兵情緒,不能因此而影響到部隊戰鬥力。
因此趙昺在會上再次強調了軍隊的當前任務就是要打敗蒙元,收複中原,一切都要圍繞此事做文章。
一切阻礙實現這個目标的,不論是何人都必須予以清除,如李鴻斌這等為官怕承擔責任而作戰畏手畏腳,沒有擔當的軍事指揮員,及如嚴嶽這種濫用權力,拉幫結夥,打壓同僚的害群之馬定要趕出軍隊。
而後趙昺又在衆将的陪同下前往醫藥院看望了龐福等人,囑咐他們安心養病,然後又視察了二師駐地,召見了都以上軍官開了座談會,宣布罷免兩位主官的決定,并講明了原因,贊揚了官兵在此戰中的英勇表現,命令嘉獎一批軍兵,卻主動承擔了此戰失利的領導責任。
視察完畢後,趙昺沒有離開,而是與衆軍在食堂共進晚飯,又再次對大家進行鼓勵,要他們不要因為此戰失利而背包袱。
要求他們在新任都統的領導下,加強軍事訓練再建新功,争取下一仗打出一軍的威風,不要因此一蹶不振。
考慮到這邊的事情已經處理完畢,而自己與諸宰執約定的日子将近,趙昺便拒絕了衆将的挽留,搭乘燕子矶水營的辎重船折返回京。
除了幾位高級軍官和知府劉辰翁在碼頭上送行,并沒有驚動其他人,正如當初悄悄的來,又悄悄的離開了建康……
“淑妃姐姐,官家怎麼還沒有醒,不會是生病了吧?
”
“不會,官家隻是累了。
自咱們到了建康,陛下便組織營救行動,結束後又忙着善後,三天三夜幾乎都沒有合眼,便是鐵人也頂不住啊!
”
趙昺其實已經醒了,但是正如李三娘所言自己是真的累了,懶懶的眼睛都不願意睜,假寐着聽兩個老婆說話。
雖然這不大厚道,但是他想看看他們背着自己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且覺得很有意思。
正當他心裡美的時候,突然一隻手搭在頭上,吓了他一跳,可他仍強忍着沒有動。
“官家的頭好像有些熱,要不要找醫士瞧瞧?
”王妤又摸了摸自己的頭,不無擔心的輕聲道,卻沒有發現陛下在假睡。
“官家沒有你想的那麼弱,讓他好好休息下便好,咱們那邊坐吧!
”李三娘嘴裡雖說着沒事兒,卻還是摸了摸皇帝的額頭,又給其拉拉被子道。
“這兩小姑娘還挺心疼人的!
”趙昺心中暗樂,眼睛睜開一絲縫隙,偷眼看去,倆人并沒有離開,隻是在旁邊的軟榻相對坐下,依然守着他。
“淑妃姐姐,我覺得官家處事不公!
”王妤點燃炭爐邊煮茶邊言道。
“官家處事不公?
此言從何說起啊?
”李三娘卻是一愣道。
“你看此次作戰失利,官家免去了二師兩位主官的職務,但是對李都統隻是免職,卻沒有進一步深究。
可對嚴虞侯卻要其回京待罪,顯然還要深究其罪的。
”王妤言道。
“噓,宮中規矩是後宮不得幹政,這些事情還是不要議論!
”李三娘聽了卻是急忙阻止道。
“姐姐,這兩人與我們都素不相識,更扯不上任何關系,隻是就事論事,且官家睡熟了,又沒有他人在旁,說說也無妨吧!
”王妤悄聲道,可卻不知其所言都沒有逃過長着雙貓耳朵的皇帝。
“宸妃可曾聽過孔子殺少正卯的故事?
”李三娘想了片刻問道。
“嗯,我曉得!
”王妤點點頭道,“當年少正卯與孔子同時開壇授教,緻使孔子的學生都跑到他那兒去,他的課堂三盈三虛。
後來,孔子當了魯國的大司寇,馬上讓人在兩觀之下把他殺了。
”
“子貢事後不解,問:少正卯是魯國知名人士,老師你殺了他,做得對嗎?
孔子說:人有五種罪行,而盜竊還不算在内:第一種是心達而險,第二種是行僻而堅,第三種是言僞而辯,第四種是記醜而博,第五種是順非而澤。
這五種罪行,犯了一項,就難免被君子誅殺,而少正卯犯下五項,是惡人中的傑出人物,不可以不殺。
”
“宸妃所言正是,少正卯能煽惑孔門之弟子,直欲掩孔子而上之,不可與同朝共事,是害群之馬。
孔子對他痛下狠手,不但因為他一時辯言亂政故,也是為後世以學術殺人的人立下誡條。
”李三娘點點頭道,“無論在朝野,還是軍中,一個人如果隻是沒有過人的才能,又肯受駕馭,都不足以成為害群之馬。
”
“而真正的害群之馬則是指:拉幫結派,私結朋黨,打擊诽謗别人的人;虛榮心重,用奇特的行為嘩衆取寵的人;經常不切實際地誇大散布謠言,欺騙視聽的人;無視規則,專門搬弄是非,煽動衆人的人;計較自己利害得失,動辄興師動衆進行要挾,或暗中與敵人勾結以進行要挾的人。
”
“此五種人就是人們常說的奸詐、虛僞、道德敗壞的小人。
君子便應疏遠他們,不僅不可和他們接近,且應早日除掉組織内部的害群之馬,來維持組織内部的團結和生命力。
而陛下便認為嚴嶽為軍中的害群之馬,其拉幫結黨,嘩衆取寵,散布謠言,打擊诽謗他人,自當要嚴懲。
可李都統隻是缺乏領兵之才,而非品行上有虧,自然隻是免去其職,另行任用了。
”
“原來如此!
”王妤輕輕點點頭,又突然言道,“我曾多有耳聞,說官家不通經史,不喜讀書,隻愛舞刀弄槍,搗鼓技巧之物。
看來亦都是謠言,否則官家又怎知其中典故,下次再讓我聽到了,必會拔了他們的舌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