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祝書友們牛年萬福,事業牛氣沖天!
新的一年自然要有新氣象,從今日起若無特殊情況,将會每天兩到三更,希望書友們多多支持!
再次求推薦求收藏!
------------------
推廣一種新興作物,自然不是簡單的事,李世民和陳季平商量了土豆推廣的事宜。
第二天吃過早飯便離開了。
三天後,派來了一名叫殷峤的長史給他當助手,各地鎮守和吏員皆可調遣。
有一名副手可以呼來喝去,走到哪裡都能享受到衆星捧月的招待,還有二十名護衛随行護衛,陳季平頓時明悟了為何有些人如此癡迷權力,那種感覺實在是很爽,沒當過官的根本體會不到權勢的魅力!
若不是兩世為人的灑脫,若不是有了更高的追求,陳季平還真擔心自己會迷失其中。
忙碌讓他迅速抛掉了雜念,推廣土豆當然要有“種子”,劉家寨的那些還不夠他們自己填飽肚子的,隻能從長壽村百姓那裡用糧食置換。
跟官府打交道可不比對待劉長保,何況一比一的置換,并不吃虧,又有神猴弟子從中斡旋,村民們都沒有二話,除了留下少量自用,長壽村數萬斤土豆都被換走了。
數萬斤聽起來不少,但是分散出去就顯不出來了。
為了起到示範作用,陳季平選擇幾處條件不好不壞,農戶集中的地方建設了“實驗田”。
聲勢弄的很大,并且邀請了各鄉村的代表前來觀摩整個過程,這些人有的是大地主,有的是豪門旺族的管事,這就是官方出面的好處,上邊壓下來,你不想來也得來!
在土豆種下之後,陳季平請這些人吃了一頓“土豆宴”,并跟他們來了個約定,若是土豆豐收,希望他們都能種一些,并且帶動其來農戶來種植。
嘗到了土豆制出的美味,那些心存怨念之人也心平氣和了,紛紛表示,隻要這些示範田真能豐收,他們願意起到帶頭作用。
土豆種下了,田間管理也是細活,那些被雇傭的老農,依然保持固有的粗放式種田方式,他不得不親自上陣進行糾正和示範,一段時間下來曬得跟從“西牛賀洲”來的昆侖奴一樣。
不知是不是老天對他辛勞的獎勵,還是某位仙家暗中相助,一場小範圍的雷陣雨,讓這些土豆長出了嫩芽。
有了些許效果,衆人的幹勁十足,都巴望着三個月後能收獲一陀一陀的土豆。
殷峤對農業方面不僅很有造詣,還是個非常細心的人,每當陳季平對種地提出不同的見解,或者說出什麼真知灼見的妙語,他都會記錄下來,不太明白還會請教,絲毫不在意雙方年歲的差異。
“小郎君,你說的‘早晨棉絮雲,午後必雨淋’已經應驗了,不知那首‘鋤禾日當午,差點就中暑,喝碗綠豆湯,又忙一下午’是何人所作,雖然略顯粗糙,不過道盡了農人的辛苦!
”
陳季平汗顔,不過是魔改了首“憫農”來發發牢騷,就被這位聽了去,以後千萬要注意,一不小心成了文抄公就麻煩了。
“随口謅的而已,見笑了!
”
殷峤沒笑,卻是又在後邊加了“陳三郎作”幾個字,不久後,這首打油詩便落在了李世民的案頭,他看了隻是微微一笑,卻不想這首詩後來流傳了出去,百年以後被一個叫李紳的人聽到,修改過便成了千古名詩。
實驗田的土豆茁壯生長,雖然依然幹旱,不過開挖的深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滴灌之下,豐收不成問題。
說起挖井,還要感謝一下力牧神君,若沒有他指點,找水脈也不可能一找一個準,虛名陳季平擔了,他的小神仙之名更加做實,投桃報李,他也請李世民走了一趟兩界山,重修了山神廟,并親筆提下了“神君尋土豆救萬民,守護華夏千百年”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