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時分,TF48艦隊緩緩地駛過法蘭西港外圍,這是印度洋南部最靠近南極的港口,是法國海外領地的一部分,這個島距離馬達加斯加3000公裡,上面幾乎沒什麼人。
繞過該島後,到澳大利亞珀斯的路程幾乎就走了一半。
天氣已冷得有些刺骨,天氣陰沉沉的,能見度極低,除了必要的執勤人員,其他所有人都蜷縮在艙室裡睡覺。
“日本人占領了中途島?
”艦橋裡的尼米茨垂着頭,低聲問了一句。
為最大限度保密,整個TF48艦隊嚴格實現了無線電靜默,隻收電文而不對外拍發。
史密斯知道他很難過,寬慰道:“這是意料之中的結果。
島上除100多架飛機和幾千地面部隊外,沒什麼其他東西能擋住聯合艦隊主力。
現在太平洋艦隊采用航空削弱法,連續出動B-29、B-17重型轟炸機去空襲日軍艦隊,已連續擊沉敵軍十多條船,包括4艘對日本來說十分重要的油輪,我覺得情況沒您想得那麼悲觀。
”
這套“重轟換輪船”的辦法是特納概括的,勉強還算有點戰果:連續出擊的美國陸、海航用将近300架重型轟炸機的代價擊沉了日軍近10萬噸船舶和40多架日本戰鬥機。
很難說這筆交易是否劃算,因為損失的美軍飛機和耗費的炸彈将近2億美元,而他們取得的戰果滿打滿算最多也就1億美元出頭。
此外,被擊落的300架重型轟炸機背後還有上百架勉強飛回基地,傷痕累累、将近報廢的飛機,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除經濟損失對比不利外,人員損失對美國也大大不利,300個重轟機組連同其他損失的人員近3000人,而日本飛行員和落水船員至少有一半能成功獲救,日本合計人員損失隻有1200多人
中途島距離夏威夷航程超過2400公裡,重轟機群出擊得不到一架戰鬥機護航,這種視死如歸的進攻更顯悲壯。
英格拉姆、哈爾西等人看着飛行員一茬一茬從西海岸過來支援、從基地出擊然後稀稀拉拉地回來。
每個機組在出擊前都被要求寫下遺書,如果機組成員自認為沒做好思想準備,可緩一緩再出擊。
但在愛國激情和同伴效仿的感召下,美軍航空兵暫時沒出現抗命,咬牙連續執行了5天高強度的進攻。
比起冰島、紐芬蘭、加勒比戰役那種每天損失幾百架飛機的絕望,現在這種消耗戰更像鈍刀子割肉:美國人在用近乎5:2的經濟損失、人員損失和日本人耗。
在冷酷無情而又理性的人眼中,這種交換比雖然較高,但依然值得:400架重型轟炸機不過是波音公司開足馬力後一周的産量,如果每周都能消滅日軍10萬噸船舶和相關物資,拼掉對手40架飛機,日本永遠打不赢這場戰争日本一年可造不出500萬噸軍艦。
别說500萬噸軍艦,就是500萬噸最普通的船舶日本也造不出。
隻要堅持不懈地打下去,最終勝利一定是美國,隻是大家不知道這個轉折點什麼時候能來起碼現在看不見希望,隻看到一茬一茬出擊後再也無法歸隊的航空兵。
在這場消耗戰中,機組成員的生命是以天、以小時在計算。
日方對這種消耗戰也深感苦惱,中途島機場修複并部署完畢後,陸基F-190A8、Do-412悉數登場,電動雙聯128mm防空炮和88mm高射炮也架了起來,美國留下的90mm高射炮也被日本官兵拿來使用。
但如果美國還是維持這麼高強度的轟炸頻率,沒有機動艦隊掩護,光靠島上那100餘架飛機和一些高射炮是不可能在夏威夷持續不斷的空襲中生存下來,無奈的冢原一面向國内呼叫支援,一面準備留下幾艘護航航母和寶貴的艦載機飛行員應付空中消耗戰。
東京大本營已緊急向德國提出加大購買Do-412,新增購買Ta-152的請求,并要求陸軍提供飛行員、油輪赴太平洋作戰。
考慮到堀悌吉在幾内亞問題上替陸軍争取了不少利益,連古斯塔夫和K5都能搞來,陸軍認為這個面子要給。
石原莞爾大筆一揮,從印度、中國、關東軍抽調了3個飛行師團共計400個戰鬥機飛行員和12艘噸位參差不齊的油輪準備供海軍使用飛機、燃油、後勤和油輪上的水兵全部由海軍包了。
所有人都看不懂美國人為什麼要這麼打仗不是說美國人最重視人員生命,最不願意拼命的麼?
怎麼現在開始打這種殺敵2000,自損5000的爛仗?
就算美帝财大氣粗不在乎消耗,可他們的總統難道連人命也不在乎,選票也不在乎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