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軸心的進攻8,為盟主“東方大法好”
Ps1:祝賀讀者“東方大法好”成為本書盟主,感謝支持。
Ps2:下次不寫資料章了,我寫着累,你們看着累,讀完了聽你們抱怨水我心更累,以後文章隻給結論,具體不推導……
聽完松田千秋的介紹、結合德軍的戰況通報和冢原從前線發來的電報,衆人都是笑意盈盈:
第一,美國人也終于撐不住開始搞飛行速成班(丙飛)了;
第二,美軍航空兵規模很大,質量很差,籠罩着悲觀主義氣氛——“出擊前都要求寫好遺書,與家人和親朋好友告别的郵件堆積如山……郵差每天傍晚來取一趟,但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發出去”
第三,美國陷入兩線消耗戰,半個月時間損失飛機逾5000架,至少損失一半機組。
“從德國、美國實踐來看,設置速成班很有必要,但我軍丙飛科目訓練時間太短,建議從目前5個月延長至8個月以上,應該讓飛行員具有200-250小時的飛行時間,拟設立初級-高級-實戰教練機三級訓練體系,其中實戰教練機由部分老舊機型充當:轟炸機可用德國斯圖卡訓練,運輸機、魚雷機由Ju-52擔當,戰鬥機由飓風充當……”航空本部長長谷川喜一中将,“長官已同意撥付更多的優秀飛行員轉任教官,同時保障他們的訓練燃油。
”
由于這個時空神風特攻并不是日本主流,因此能充當飛行員的年輕人依然不少,飛機數目也大有增加,長谷川喜一的提議得到衆人高度同意。
“從第一階段戰事來看,我們達到了部分預定目标,即占領、鞏固中途島、聖誕島與威懾夏威夷,未達到的目标是殲滅、重創敵太平洋艦隊殘餘力量——該艦隊一直躲在夏威夷港内不肯露面。
實現了原本未預料到的目标——消耗敵軍航空機組儲備,當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損失了40萬噸船舶。
”軍令部次長大西泷治郎中将道,“長官的意思很明确,一方面繼續與美國人,用更多油輪換美國的機組,打擊對手的士氣;一方面是提高我們自己的航空能力,希望在提高速成班水平的基礎上,将日美海軍航空兵力對比縮小到1:2左右。
”
“現在關鍵是船舶制造和獲取能否支撐。
”堀悌吉将目光投向了海軍次官兼艦政本部長官井上成美大将。
“老實說,光靠自我建設,我們是耗不起船舶的。
”井上成美苦笑道,“現有造艦能力在不考慮材料制約前提下,大約年生産能力50萬噸軍艦噸位,如果隻建設1萬噸以下中型軍艦(即不造戰列艦、航空母艦和重巡),可勉強提升到65萬噸。
按照一噸軍艦噸位轉化為4噸民用船舶噸位來計算,在200-250萬噸商船噸位間,再加上一部分不制造軍艦的民間船廠噸位,頂多就是400萬噸。
實際上由于鋼鐵産量制約,本官認為能完成75%已非常理想了,我擔心丸新計劃的進度都無法完成。
”
《丸新計劃》高峰期要求每年8艘以上軸心級(20萬噸)、16艘護衛航母(16萬噸)、乙型驅逐艦(秋月改防空巡洋艦)12艘(4.2萬噸)、丁型驅逐艦(低成本護航驅逐艦)48艘(9.6萬噸),光這些就将近50萬噸了,還要考慮特務艦、補給船、要求是5年内在不耽誤破損軍艦維修和日常維護的前提下,新完成189萬噸軍艦。
不過井上成美現在的底氣比去年剛制定《丸新計劃》時足得多:一來堀悌吉大權獨攬,可保證方向不變和資源配置;二來印度戰役結束、中國戰場大舉退出,日本可專注于太平洋問題解決;三來在德國的技術輸出和設備援助下,日本很多方面改善不少,比如鋼産量就從700多萬噸上升至近900萬噸(與美國的對比終于從1:10變成了1:9);四來堀悌吉縱橫捭阖,以巴基斯坦、新幾内亞為代價從歐洲拿到不少好處,很多也可以充實海軍實力。
“本官以為,40萬噸換2000個機組的消耗,如果全是軍艦,帝國是萬萬不能承受的——每年新增50萬噸軍艦噸位,聯合艦隊存量就200多萬噸,1萬多個機組就全耗完了;如果全是商船(貨輪),則完全可以承受,帝國每年新建240萬噸以上船舶即可換1.2萬個機組,另外還有800萬噸存量商船隊,全部拉出去可換4萬個機組——我不相信美軍在消耗1.2萬個機組後還能剩4萬個機組。
”井上成美看了看手中的數據,“如果按這次40萬噸中軍艦占4成、貨輪占6成的比例來衡量,每年新增噸位大約可消耗美軍8000個機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