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阿根廷戰事的影響逐漸擴散到整個歐洲範圍内,各國政府相繼發表對阿根廷戰事的看法。
四月一日,英國政府對外發布公告,明确表示将出兵支援阿根廷政府,同時英國政府還對歐洲其他國家做出鼓動,号召法、德意、奧等歐洲強國抽調兵力與英國組成聯軍,共同對漢國進行軍事打擊。
英國政府的戰争宣言猶如一塊石頭投進沸騰的開水中,使得歐洲民間的輿論更加激烈起來。
在英國政府的鼓動下,不斷有來自法國、德國等國家的民間人士宣布出于種族情懷,加入支援阿根廷白種人的行動中,接着,另有圖謀的意大利和比利時兩國率先響應英國政府的号召,答應出錢、出人、出力支持英國政府的正義行動。
當然意大利和比利時兩國軍事、經濟實力遠低于大英帝國,長途遠征派出強萬人乃至幾千人的正規部隊,對意大利和比利時政府而言都是極大的考驗。
從歐洲到阿根廷的距離比到北美洲的距離要遠出不少,而在臨近阿根廷的拉普拉塔地區,阿根廷人自顧不暇,很難對歐洲援軍提供充裕後勤保障,而占據拉普拉塔平原一部分領土的巴西帝國則忙于國内鎮壓國内的黑人叛亂,同樣無法對歐洲援軍提供太多的物資供給。
除去阿根廷、巴西帝國客觀的經濟情況外,兩國政府相對落後的軍事工業體系也無法對聯軍進行完善的武器供應。
要知道巴西帝國雖然擁有豐富的礦産資源,但是那些大型礦場卻大部分掌控在英國手中,少部分新進勘探的礦場也因為佩德羅二世擴充軍事力量,被巴西政府或是抵押或是低價賣給了美國、法國等歐美國家。
以巴西為代表的南美國家雖然在表面上擁有裝備不遜色于歐洲一般國家的軍事裝備,但是南美國家的軍事力量是建立在數額龐大的外購上面,像是鐵甲艦、重型火炮、加特林機槍等武器全部是從歐洲列強手中購買得來,而真正産自本土的武器類别卻十分有限。
造成南美洲國家軍事工業落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便是南美國家内部的因素,南美洲獨立時間與美國相比晚了半個多世紀,同時在獨立過後,南美各國複雜的種族、經濟、政治局面,使得執政黨派無法延續性的執行某一項對國家有利的工業計劃。
而那些政局相對穩定的國家,比如巴西、智利兩國,則是因為擁有豐富的礦産資源,兩國政府不用大力發展見效慢的工業體系,便能夠利用利益巨大的礦産資源從歐洲國家換取最新的軍事裝備,因此,沒有迫切建設工業體系的外部壓力,巴西、智利兩國的軍事工業水平便長期停滞在獨立建國的初期階段,對重型武器和配套彈藥的需求主要依賴于英法等歐洲強國的出售。
另一方面,南美洲殖民地獨立得益于英法兩國肢解西班牙殖民體系的戰略目的,而達成這一目标之後,獨吞南美利益的英國也不願意看到另一批發展潛力巨大的南美國家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進而成為他們在經濟上的競争對手,因此,壓制南美洲國家的工業發展,将南美國家打造成資源供應産地便成了英國一直着手進行的戰略規劃。
意大利、比利時兩國在英法德主導歐洲大陸事務的背景下隻能打打醬酒,跟在三大列強背後撈點微末利益,因此,當阿根廷戰事在歐洲的影響逐步發酵以後,經濟、軍事實力落後主要歐洲強國的意大利、比利時把目标對準在漢國身上,希望借助英國對漢國發動軍事打擊的有利時機,奪取漢國在歐洲的幾塊殖民據點。
漢國原本在非洲有三塊分散的殖民地,後來經過和德國的協議,漢國将位于喀麥隆的殖民據點交換給德國人,而去掉已經移交給德國人的喀麥隆殖民據點,漢國在非洲還剩下剛果、基斯馬尤和姆特瓦拉三塊殖民地。
三塊殖民地中,姆特瓦拉位于英德殖民勢力包裹的坦桑尼亞,意大利、比利時兩國無法插手幹涉。
而基斯馬尤位于索馬裡南部,意大利曾經因為奪取基斯馬尤據點被據點内的漢國部隊打敗,因此眼瞅着有機會報當初戰敗的一箭之仇,意大利便上趕着參與進來。
和基斯馬尤、姆特瓦拉兩個小小的殖民據點相比,剛果才是漢國真正重視的殖民地,在剛果河沿岸地區,國防軍利用征服的黑人土著為開拓先鋒,不斷增強漢國在剛果的軍事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