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英國人的請求
潘友新完成了他的任務,很愉快地結束了與委員長的會談。
接下來他就将代表蘇聯政府與華夏政府商談一系列合作的細節,包括這筆戰鬥機采購合同。
委員長也沒有停下來,英國代表團又跟在蘇聯人後面來了。
對于英國,委員長本來就沒有什麼好感,畢竟英國在日本侵略華夏的時候,不但沒有對華夏施以援手,反而還跟日本達成一系列的協議,等于是在幫助日本,正是由于英國對日本的幫助,才讓華夏的抗日戰争進行得那麼艱苦。
後來在緬甸戰役中,英國人又是拖華夏遠征軍的後腿,差點讓華夏遠征國吃敗仗!
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美、英、俄、中等二十六個同盟國發表聯合國宣言,全力對德、意、日軸心國作戰,華夏開始列入四強。
從政治上來說,華夏從以前的殖民地國家,一躍成為世界上四大強國之一,雖然這隻是表面上的,但也展現了華夏國際地位的上升。
作為同盟國的一員,華夏理應與其他國家一樣,享受同盟國中同等待遇,至少憑借華夏戰區在二戰中的重要作用,華夏也應受到尊重。
但是實際上,華夏仍沒得到應用的尊重。
一百多年來的積貧積弱導緻了帝國主義對華夏的輕視,華夏的國際地位仍未得到有效地認同。
在華夏遠征軍取得了仁安羌大捷,救出數千英美軍後,英國仍然對華夏充滿了猜忌,在丘吉爾首相的發言中,很難看到對華夏的感謝,有的隻是藐視。
實際上美國一直拒絕華夏參加英美參謀團會議及軍火分配機構,承諾的援助一直得不到及時兌現。
英國為了維護自身在印度及南亞地區的統治地位,不願意華夏插手印度緬甸問題,這使得中英在聯合問題上矛盾日深,中英的聯合是比較薄弱的。
各國對華夏的支援僅占應得的一小部分!
“七?七事變”後,英國一直拒絕對華援助,一則擔心華夏政府很快崩潰;二則唯恐激怒日本損害英日之間的關系。
中日戰争進入相持狀态後,英國才對華夏戰場的作用予以重新估計,認為中日之間的對峙将有利于英國在遠東的利益。
而且,英國此時正在考慮改變海軍的戰略次序,更希望華夏戰場能拖住日本。
因此,英國開始和美國一起援助中國。
1938年12月,美國給予中國一筆2500萬美元貸款後,英國随後同意給予中國50萬英鎊的援助。
當然,這些援助都是極小的。
委員長知道丘吉爾從骨子裡看不起他,看不起華夏!
英國空軍參謀長波特爾率領的英國代表團一行,緊跟着蘇聯代表團的後面,就來到了委員長的南山别院。
波特爾是英國空軍上将,級别還是很高的,所以在表面上委員長還是非常客氣,他親自在别院門口把英國代表團一行十幾人迎了進去,然後雙方落座交談。
委員長心情特别好,現在是英國有人求于他,這樣的事情還真是少見。
這比緬甸戰役時英國人的求援時感覺還好。
現在美國剛剛宣布放棄了與華夏的一切不平等條約,現在是不是該輪到英國了呢?
委員長準備借着這個機會好好的敲打敲打英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