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白龍

第89章 堂堂之戰

白龍 潇騰 2972 2023-04-12 01:03

  劉黑馬打了近五十年仗,有着極為敏銳的戰略嗅覺,他忽然意識到自己差點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就是輕敵。

  人總是容易陷入經驗主義的窠臼,劉黑馬征戰多年,對南宋軍隊的印象可以總結為一句話“能熬不能打”,依托堅城時堅韌不拔,野地浪戰一觸即潰,現在這個經驗似乎不管用了,宋軍還是那個宋軍,但是掌握了更加犀利的武器,攻城拔寨的能力更強了,野地浪戰的能力似乎也有了極大的提升。

  他一邊下令大軍集結開拔,一邊親自詢問來報信的敗兵,果不其然,宋軍有了能遠程噴射鐵彈的新型武器,敗兵為了證明失敗的原因,特地帶了一枚戰場上撿來的炮彈和一袋子燧發槍子彈。

  這枚炮彈比拳頭略大,鑄鐵質地,黑黝黝沉甸甸,上面還粘着皿迹,一個小小的鹿皮口袋裡,裝着十幾顆變形的鐵坨子,是從蒙古軍屍體上挖出來的,據說這個小小的玩意能打穿三層重甲。

  更駭人的還在後面,敗兵說,宋軍連甲胄都不穿,隻戴草帽拿藤牌,三五百人就能當面擊垮一千人的騎兵。

  “南軍有多少損傷?
”劉黑馬很關注這個問題,三五百人再能打也經不起消耗,大不了用人命換呗,一千兌一百,豁出去三五千人把南軍的火器部隊拼完,這買賣也劃算。

  敗兵大為羞愧,連連頓首說,沒看見南軍有傷亡。

  能獲取的情報就是這些了,劉黑馬召集謀士商議軍機,一個參謀将軍說,關于南軍采用新型火器的事情并不新鮮,去年鄂州之戰宋軍就用了能噴射鐵砂的長管火器,據說壽春的宋軍也有此類武器,我軍還繳獲了一些。

  劉黑馬如獲至寶,問哪裡可以看到。

  參謀将軍說:“實物沒有,據說是用粗竹管外箍鐵絲造成,名為突火槍。

  劉黑馬立刻下令軍中工匠不惜一切代價制造,要連夜打造出一千支來,否則提頭來見。

  可是僅憑一句模棱兩可的話,就強逼着連原理都沒搞懂的工匠連夜發明出火槍還要批量生産,簡直就是強人所難。

  劉黑馬不管那個,他也沒法寶押在火槍上,打仗怎麼可能就依靠一千支火器呢,打仗拼的是令出必行,是悍不畏死,是強大的兵力和充足的後勤。

  本來他的計劃是放任宋軍攻打利州,出兵截斷他們的後路,收複遂州,再打合州,趁勢進逼重慶,就算丢了利州又何妨,那一股宋軍就成了甕中之鼈,這是最正确的打法,任何經驗豐富的将領都會如此處理,現在他改主意了,要以堂堂之兵在利州城下解決這股宋軍,殺傷有生力量才是根本,一城一地的得失并不重要。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成都的蒙古軍有五萬之衆,開拔之前的準備工作繁重無比,再快也得三五天時間,在此期間,劉黑馬斬了三個工匠頭目,終于逼着工匠們将突火槍造了出來。

  成都附近不乏竹林,砍伐粗大竹子,搗通關節,尾部用軟木塞死,外箍鐵絲,内填火藥,竹管上鑽一小孔作為引火之用,用時裝上碎鐵渣和鋒利的瓷片,能噴五丈有餘。

  以死囚試之,三丈之内可以打死,五丈之内能打成重傷,但是披甲之後效果大減,鐵渣瓷片并不能貫穿鐵甲。

  

  改進是不可能繼續改進了,以蒙古軍中工匠的能力,不可能掌握無縫鋼管的鍛造技術,也造不出燧發機構,鉛包鐵的彈丸,更無從了解最優黑火藥的配比,不懂什麼叫氣密性,幾百年的科技和工藝上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

  劉黑馬隻能接受現實,再殺就沒有工匠給他幹活了,戰事緊迫,隻能邊走邊制造突火槍,五萬大軍浩浩蕩蕩開出成都府,走金牛道增援利州去也。

  ……

  此時白龍軍已經開拔五天了。

  釣魚城有兩萬兵,張珏帶出來一萬五,留三千鎮守遂州,再扣除兩千水師,還有一萬兵,一萬戰兵,在冷兵器時代是一支很強的力量了,運用好了,不會比十萬人差。

  事實上古代打仗,兵力過多反而是一種劣勢,人多首先會給後勤帶來強大的壓力,人多也難以指揮調動,分兵多路,無法協調作戰,隻能預先制定計劃,萬一有一路失期,這仗就不好打了,幾十萬大軍的指揮非常繁雜艱苦,沒有老練的庶務團隊,光行軍就能把軍隊走垮掉。

  劉骁的八百白龍軍是作為核心的中軍存在的,而且全都配上了戰馬。

  遂州之戰繳獲了一千多匹戰馬,按理說誰繳獲,誰分配,劉骁當仁不讓,分走了五百匹馬,剩下六百多留給張珏,這下白龍軍做到了全軍騾馬化,連火槍手都上了戰馬,但是問題來了,步兵可以突擊學會騎馬,但騎馬作戰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練成的。

  劉骁說,誰說我們要騎馬打仗了,我們是騎馬的步兵,隻是拿來代步而已,這叫龍騎兵。

  此刻龍騎兵們就行進在大隊之中,和他們并行的是穿草鞋的步兵,步人甲太過沉重,無法穿着行軍,背着都不行,隻能放在辎重大車上運輸,等斥候發現敵情,現披甲也來得及。

  前方有一座光秃秃的小土丘,劉骁帶着衛隊從隊列中出來,離近了才發現不是土丘,而是一座廢棄的磚窯,下馬登上磚窯頂端,舉目四望,宋軍四列縱隊齊頭并進,外圍有騎兵來回穿梭奔馳,他們是負責警戒任務的機動隊。

  五裡外,就是最近層的斥候,每隔五裡加兩名騎兵,一直放到三十裡外的斥候小隊是十二名騎兵,在作戰方式上蒙古和宋經曆數十年戰争,已經高度接近,雙方知根知底了。

  這些斥候探馬都帶着卷起來的旗幟,發現敵情則展開揮舞,旗幟的顔色有各種講究,旗語表達的含義也是多重的。

  遇到敵軍騎兵則打紅旗,遇到敵人步兵則打白旗,敵衆則打青旗,敵寡則打白旗,敵情緊急打紅旗,敵情緩則打黃旗,必須接戰則打黑旗。

  其中會遇到氣質顔色相同的問題,則以先後,揮舞高度不同來區分,斥候探馬相隔五裡,曠野中能看的清清楚楚,都是經過旗語嚴格訓練的士兵,斷然不會搞錯。

  三十裡外的敵情通過探馬一層層傳遞到中軍,指揮官就有了緩沖反應的時間,命令士兵披甲,用辎重車組成防禦軍陣。

  而行進在大軍前方的前哨則預備五色旗,遇到森林舉青色,遇到江河湖泊舉黑色,遇到敵人舉白色,遇到山川舉黃色,遇到煙火舉紅色,前哨的舉旗方式和斥候不同,講究是磨旗,就是快速旋轉,總之各有細節區分,不是老軍伍看不明白。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