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06日,這是個值得紀念的時間。
下午兩點四十八分,AIM的全體成員均已在控制室裡就緒,靜靜地等待着。
再過二十三分鐘,此時已經位于火星軌道上的拾火号飛船将穿過火星大氣層,抵達火星表面。
這将是一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經曆。
AIM為飛船設計了一套最為先進的着陸系統,這個着陸系統可以将危險系數盡可能地降到最低。
雖然AIM有過一次成功降落火星探測着陸器的經曆。
但機器并不是人,以2.1萬公裡的時速進入火星高層後,将進入一段“恐怖七分鐘”,在這個過程中飛船内部的宇航員将會承受是自身體重數倍的壓力,這是難以想象的壓迫感。
而成功落地,也隻是拾火計劃的開始。
他們要想要如何面對已在火星上長成茂盛枝丫的機械文明,這才是關鍵。
“還有多久。
”
于晗沉聲問道。
“九分鐘,老師。
”
林祿看了一眼身後,所有工作人員都已經在各自的位置上待命,此時整個AIM正彌漫着一股堅定高昂的情緒。
正是這股情緒讓所有人都團結在了一起。
“好。
”
于晗點了點頭,低聲應了一句。
縱使他語氣堅決,但深知他性子的林祿還是聽出來一絲擔憂。
“老師,沒事的,我們已經做到所有所能做的了,以拾火号飛船的防護能力,穿過火星大氣層應該不是什麼難題。
”
“我知道,但是我更擔心的是另一件事那個身穿裝甲的外星生物,會對他們做什麼?
”
于晗搖了搖頭,目不轉睛地盯着眼前的主控屏幕。
屏幕裡是拾火号飛船的内部畫面,兩位宇航員正在依次檢測所有設備,保證一切就緒。
在穿過大氣層時,也就是在那七分鐘内,由于強烈的電磁幹擾,AIM和飛船之間的通訊會被暫時切斷。
隻有當飛船即将抵達火星表面後,畫面通訊才會再度鍊接。
“三分鐘。
”
...
“一分鐘。
”
林祿看了一眼時間,長呼了一口氣。
他的手也在微微顫抖着,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
整個AIM控制室裡一片寂靜,隻有此起彼伏的儀器聲相互交響着。
“正在進入大氣層,防護裝置開啟,正在失去畫面。
”
一個研究人員急促地說道。
而遠在太空的另一端,拾火号飛船正在緩緩進入火星的大氣層,下一秒,整個機體便朝着下方急速墜去。
飛船頂端的降落防護裝置自主啟動,最大程度地減緩沖擊力。
此時,飛船正在承載着難以想象的巨大壓力,AIM控制中心裡的屏幕畫面也在某一秒内突兀消失,變成一片紊亂的電磁波圖。
所有人的心在此時都像是被一雙無形的大手揪了起來。
位于起源基地中的方良,面罩上忽然閃起了一段猩紅色的彈窗警告。
【檢測到未知事物正在迫降,是否攔截?
!
】
這一段話差點讓方良剛喝進嘴裡的水噴出來。
他猛地起身,而零已經瞬間做出了臨時應對策略。
二十餘台擁有厚重裝甲的軍械機器人眼瞳驟然亮起,兇膛折疊凹陷,一個巨大的螺旋炮口絲滑地伸出,直指天空。
鋼鐵之牆的内部探出一個個棱形激光炮塔,它們緩緩升高,自動旋轉聚焦。
所有的炮口都在此時對準了天空中的某個位置。
隻要方良一聲令下,這個敢貿然進入火星的事物将在脫離大氣層的第一秒鐘内化作無數碎片。
由于監控火星軌道的衛星還未投入制造,方良并不能第一時間得到這個事物的具體資料。
這個微小的纰漏讓方良感到了些許慌張。
不過幸好,方良調用到了幾台遊蕩于火星軌道處的自動巡航飛行器所傳輸回來的最新數據資料。
終于是看到這個進入火星大氣層的家夥的真面目。
是一台橢圓形的飛船,規格不大,擁有十分平滑的構造設計。
放大,再度放大,方良忽然看到了一些十分熟悉的東西。
“零,準許它在地表降落,暫時解除防護姿态。
”
方良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又想了想:“派出皿喉小隊以及一部分工業機器人前往降落地點,在這個飛船着陸器抵達地面後,第一時間控制它。
”
“明白。
”
重型軍械機器人重新收回了螺旋重炮,鋼鐵之牆也恢複了原樣。
隻是數台正在機械研究中心做檢修的皿喉裝甲依次從建築側面的艙體中走出,朝着不遠處的某個方向快速進發。
終于是來了麼?
方良從起源基地中走出,仰頭看向天空的某個位置。
“估算降落時間:還需三分鐘。
”
“我知道了。
”
耳邊恰好響起零的聲音,方良點了點頭,也同樣朝着皿喉小隊前進的方向飛去。
那是着陸器即将降落的預算地點,是一片未經過開發的平原地帶,地勢平緩,應該是火星上為數不多較為保險的降落地點。
這是一台來自華國的載人飛船。
方良在來自華國的AIM總部裡也曾經得知了這個決策。
名為拾火計劃,倒也是挺符合實際情況的名字。
隻不過每天要過目的資料數據太多,方良在得知有東西進入大氣層時,一時半會并沒有猜到會是來自華國的飛船着陸器。
這項被華國高層視為絕密的登陸火星計劃也讓方良提起了興趣。
一邊飛行,方良一邊讓零通過升格網絡重新調出這一份拾火計劃的具體信息。
不得不說,方良很難想象,華國會做出如此冒險的計劃。
他們将在未來的時間裡,大力發展航空航天工業,将更多的相關人員送上火星。
就連方良都知道,以藍星現有的科技水平,載人火箭飛向火星,本身就是一件有去無回的事情。
登火不比登月,這兩個事物之間的難度差距是無法相提并論的。
這已經是一種前仆後繼的沖鋒了。
在發現火星具有外星文明的時候,方良相信在藍星上大多數國家的心中,都已經有了各自的想法。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方良是藍星成員國中的一員,首先要考慮的,肯定是這個外星文明,在将來有沒有可能入侵藍星?
這是一個很直觀也很殘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