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湘是真下定決心要聽父母的話,認真生活來着。
可惜不過兩日,就對自己的‘溫馴聽話’有了那麼一絲絲後悔。
她爹果然不愧是村裡出了名的孝‘妻’孝‘子’,為女兒是盡心盡力,隻是盡心過了頭,折騰得顧湘煮個小馄饨的工夫,就見了‘木匠’‘獵戶’‘書生’‘小吏’等五花八門的少年郎。
也不知顧老實短短兩天從哪裡找來了這麼多,還有一個在縣衙大牢當獄卒,顧老實最看好的也是這個。
雖說獄卒的身份上不得台面,可對他們這些平頭百姓來講,那就是‘官’,天然金光閃閃,與這個‘官’字比,孩子不能科舉的弊端實在不算什麼,都是尋常人家,哪個也不至于好高骛遠去。
隻是這些少年郎實在過于普通了些。
生在現代,資訊發達,哪怕如顧湘這般象牙塔裡普通的學生,也當得上一句見多識廣。
世間的好男兒,長得俊的,聰明絕頂的,縱使身邊沒有,也在電視網絡上見了無數個。
于是這村裡能找出的所謂出衆少年,便顯得太過尋常。
顧湘頭上包着幹幹淨淨的藍布頭巾,手指甲也幹幹淨淨,圍裙上一點污漬都不見,明明守着竈台,整個人卻是清清爽爽,一手握着筷子靈活地把餡料卷入薄薄的幾近透明的皮裡,瞬間包出個頗漂亮的小馄饨。
自從顧老實得了縣衙的賞賜,他們家在顧莊那是十分引人注目,顧湘的‘魚丸救命’的故事,也幾乎成了顧莊村民茶餘飯後八卦的熱點,已經擴散到縣城去。
她那一手能把粗茶淡飯煮成珍馐美食的手藝,更是名聲遠播。
因為‘魚丸救命’的事挺傳奇,阿鄭娘家的人也改了心思,不再說什麼出嫁從夫的話,把阿鄭接回娘家去,沒多久,還有熱心的百姓傳了消息,找到了阿鄭的丈夫毛沖,阿鄭的兩個大哥找上門,把那混蛋暴揍一頓,奪回了阿鄭的嫁妝錢。
當然,這都是後話,此時顧湘正費盡心思地做起了小食生意。
。
那日小乙哥開了個頭,其他力工聞着飯香也蠢蠢欲動地求上門,背着柴火,拎點粟米欲要換些口糧。
顧湘就正經在工地上賣飯,每日做什麼吃食便賣什麼,誰想吃都要提前預訂。
今天就有十六個人預定。
顧湘考慮半晌,第一次擺攤還是做最不容易出錯的馄饨好了,有湯有水,老少鹹宜,鮮少有人不愛。
兩文錢一碗,一碗十個。
餡是野菜的。
鮮嫩的野菜配上蝦皮,再磕上鳥蛋調扮,除了蔥姜蒜末外,隻多加了一點醬。
醬一加進去,餡料頓時便脫胎換骨了一般。
這醬是顧湘自己做的。
她讀大學時,每逢放假都喜歡去流浪寵物收容所做義工,收容所的張阿姨就特别擅長做醬,做出來的醬十分适口,也很好用,炒菜可以放,炒飯可以放,餃子馄饨的餡料也能放,就是隻拿白飯拌一拌,也香得不成,怎麼都好吃。
張阿姨看顧湘特别喜歡,就把配方教給了她,有好幾種口味,辣的不辣的,肉末的,香菇的等等,自那之後顧湘年年都要做。
四年大學生涯,她和生活老師的關系融洽,到有大半是這醬的緣故。
現在這醬就為她立了汗馬功勞,她沒敢用肉末的,隻用一點香菇醬便能提鮮提味,不必吃,拌好的馄饨餡隻看色澤便已是十足誘人。
十幾個一早排成長隊的力工們踮着腳張望,個個肚子咕噜亂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