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575【李自成去草原混?

王梓鈞 3467 2024-01-31 01:10

  滿清真的遷都了,放棄沈陽,放棄撫順,放棄鐵嶺,放棄開原,一路退到遼長城以東。

  那裡全是山區密林,隻要鞑子重兵駐守關隘,大同軍還真不好去攻打。


  滿清的都城,再次變成赫圖哈拉,也就是所謂的建州衛,最緊要的城堡則是薩爾浒。

  沈陽、開原等城市,被滿清擄掠一空。

  人口沒帶走太多,因為山區容納不了。
牲畜、糧食和财貨,卻是能搶多少就搶多少,就連那些漢奸地主的錢糧都被搶。

  大同騎兵聞訊追擊,斬殺鞑子兩千餘,救回被逼着搬運财貨的漢民數千,截獲大量牲口、糧食和财貨。

  費如鶴那邊,由于李自成倉促回兵山西,沿途城池守軍皆無戰心,大同軍順勢收複整個河北。

  潼關。

  費映珙帶兵攻克渭南,守将劉三虎戰死,大同軍在潼關順利會師。

  宣教官林如昭騎馬來到關下,守關士卒并未放箭。
林如昭喊話道:“田将軍,你雖忠勇,但不可逆勢而為。
你困守潼關已近五月,對得起李自成的恩遇。
潼關的軍糧,差不多也該吃完了吧?
難道你自己效忠李自成,就帶着數萬士卒一起餓死?

  田見秀沉默,軍中已斷糧兩日,若非他領軍能力超強,麾下士卒早就嘩變了。

  左右看看身邊将士,一個個面有菜色,有些甚至都已站不穩。

  林如昭繼續說道:“隻要投降,一律免死!

  田見秀終于開口:“記住這句話,希望你莫要食言!

  “大同軍說到做到,”林如昭喊道,“陝西天災人禍十餘年,百姓所剩無幾。
潼關裡的幾萬人,有方圓好幾個縣征召的民夫。
大同軍又怎會殺他們?
殺了他們誰種地?
他們的妻兒,都還在家裡等着他們回去!

  這句話,說到了守城士卒的心坎裡。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本來就隻是農民,被征做民夫之後,又被田見秀編為軍隊。
離家數月,思歸心切,根本不想打仗,腦子裡念着的都是家人。

  “你們,開城投降吧。

  田見秀對将士說完這句,便朝着東北方跪拜,繼而拔刀橫頸自盡。

  劉體純沒有阻攔,而是跟着自盡。
劉家七虎,揭竿起義,隻剩他這個劉二虎,正好去九泉之下陪兄弟們。

  守關士卒非常安靜,默默打開城門,迎接大同軍入内,然後等着發糧填飽肚子。

  李自成回到太原不久,便收到潼關軍情。
是大同軍送去的,讓李自成早日投降,不要隻剩山西一省還負隅頑抗。

  “丞相是不是早有預料?
”李自成問。

  牛金星歎息說:“放手一搏而已,搏赢了占領北直隸全境,但遲早也會被姓趙的殺回來。
搏輸了,便是這般下場,能保住山西已是萬幸。
若拿元末局勢比喻,咱們就是紅巾軍,一直跟官軍打生打死。
趙瀚就是那朱元璋,咱們頂着官軍主力,他卻在南方高築牆緩稱王。

  李自成又問:“山西還能守幾年?

  “陛下何必明知故問,”牛金星說道,“我軍之敗,在内而不在外。

  一句話,人心不齊。

  陝西之戰,大順軍的将領,有太多望風而降,甚至是主動叛亂捅友軍的刀子。
等趙瀚消化掉河北、陝西,來年再派兵攻打山西,山西的大順軍将領,恐怕也有很多會倒戈。

  山川之險不足守,真正牢不可破的是萬衆一心。

  李自成問道:“丞相想投降嗎?

  牛金星實話實說:“惜命,願降。
但不會賣主求榮,也不會叛亂倒戈。

  李自成感慨道:“這已經很難得了。
如果人人都像丞相,就算隻有山陝兩地,我也敢跟姓趙的争天下。
老營的那些兄弟,以前都是苦哈哈,能吃頓飽飯就歡喜得很。
可咱登基做了皇帝,要他們愛護百姓,卻沒幾個人聽話,都變成前明的官老爺那般。
咱處罰得狠了,他們就不跟咱齊心。
咱要是不處罰,老百姓就沒法過日子。
老百姓過不下去,咱這皇帝怎麼做下去?

  “人心便是如此。
”牛金星說。

  李自成失神良久,說道:“姓趙的怎就成了呢?
他的老兄弟就不埋怨?

  牛金星說道:“這個問題,陛下以前就問過。
南京朝廷,文官有文官的樣子。
武将隻管打仗,隻有在新占之地,武将才能臨時治民。
一旦劃了身份,派了文官過來,武将就不得幹涉民政。
武将不能幹涉民政,就沒法在地方上貪污,就得靠兵部發糧饷。
大同軍的糧饷,有專門的後勤官發放,那些後勤官是都督府和兵部兼管的。
都督府的武官,又不得插手戰場指揮。
層層分權,哪個武将敢叛亂?

  李自成沉默。

  牛金星說:“陛下,我大順也定了制度,但武将的權力太大了。
臣知陛下不信文官,但地方上還得讓他們治理。
陛下雖然答應,讓文官治理地方,但給文官的權力太小,他們處處受到武将的制約。
如此,制度隻是制度,無法落實到州縣。
陛下對百姓好,可這種好心,無法落實到鄉村。
陛下減免田賦,可文官武将,卻變着花樣的收雜稅。
這些事情,陛下都知道,但陛下與臣一樣,沒辦法真正去管。

  李自成還是沒說話。

  牛金星又說:“制度是什麼?
制度就是規矩,定了規矩就不能變。
那趙瀚定了分田的規矩,至今也沒反複過。
便是皇親國戚,照樣得按律分田。
費家出了一個皇後一個妃子,還有兩員帶兵大将,費氏不一樣被分田嗎?
費氏族人犯法,不一樣被處置嗎?
費家都如此,便立了榜樣,别人再犯非得問罪不可。
可咱們呢?
李家和高家,哪個不占了大片農田?
哪個不招了大批佃戶?
皇親國戚如此,陛下的老兄弟們,自然也有樣學樣。
老營的将領如此,中途歸附的将領不跟着學?
将領如此,軍官又如何幸免?
武将如此,文官又怎能守法?

  牛金星估計憋得太久,又覺得大順朝快完了,索性什麼話都往外吐。

  牛金星歎息道:“《大同集》一書,每次翻出來重讀,都有一番新的感受。
陛下,咱們輸得不冤。

  “是啊,不冤,”李自成突然開口,“這次河北大戰,兩軍主力在天津對峙,朕派劉宗敏去攻略保定等地。
保定一線城池,全都是農兵和百姓在守城。
劉宗敏率領我大順精銳,攻打一座隻有農兵駐守的小縣城,竟然打了三個月沒打下來。
聽劉宗敏說,他把城牆都轟塌了,指揮士卒從缺口攻入。
城内的農兵和百姓,拼了命堵住缺口,竟把劉宗敏的精兵給殺潰。

  牛金星說道:“這便是民心。
姓趙的,在南方得民心。
百姓視國為家,樂意為其效死。
隻因農民分了田,城裡人有營生,商賈的财貨也不會被官員無端搶奪,讀書人隻要有功績就能升遷。
士農工商之心,皆在姓趙的那裡。
聽說,就算是百姓力戰而死,牌位也能進英魂廟,跟趙家的宗廟共享香火。
一人戰死,全家皆為烈屬,父母妻子可得撫恤金,子孫考官還有優待。
如此這般,誰不願拼死力戰?
換成我大順朝廷,敵軍攻入河東,官民紛紛開城投降。
何也?
官不能得其位,民不能得其利而已。

  李自成頹然坐在龍椅上,他覺得治國好麻煩,還是以前做流寇爽啊。
打仗就是打仗,不用擔心後方。

  良久,李自成坐直身體,問道:“若敵軍攻入山西,肯定很多将士投降,咱們拼也拼不過,到時候該往哪裡走?

  牛金星說:“漢家之地,肯定都去不得,那就隻能往北。

  “河套?
”李自成問。

  牛金星搖頭:“以那趙瀚的雄才大略,怎麼可能不收回河套。
咱們要走,就隻能去陰山以北!

  李自成不願意:“那咱豈不是成了放羊為生的蒙古鞑子?

  牛金星居然早有準備:“陛下,臣已經打聽清楚了。
陰山南北,原為土默特部所有,被林丹汗打得敗逃,繼而便降了後金鞑子。
鞑酋黃台吉,以其首領俄木布的乳母之夫,勾結大明反清為由,奪了俄木布的兵權,還将其抓到沈陽受審。
而今,俄木布被貶為庶人,草場被鞑子分而治之。
鞑子現在不行了,那裡亂成一鍋粥,你打我,我打你。
咱要是帶着騎兵過去,肯定能占領大片草原!

  李自成猶豫不定,他面疙瘩吃慣了,實在不想去草原放羊。

  可不去草原,又能去哪裡呢?

  大順朝廷内部,此時已經離心離德。
除了老營的兄弟,李自成看誰都像叛徒,指不定哪天就投降大同軍了。

  這種情況沒法打仗,隻要大同軍出兵,山西的關隘分分鐘失守。

  牛金星又說:“陛下若去草原,那就盡快去了山西北上。
而今鞑子大敗,草原是最混亂的時候。
若是遲個一年半載,草原各部已分出勝負,到時再去草原就不好打了。
留在山西又有什麼用處?
無非多享受一兩年富貴而已。

  李自成左思右想,猛然拍闆道:“隻要姓趙的,願意放回李過和高一功。
咱就向他稱臣,獻出山西,帶兵去陰山草原搶地盤!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