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是曹操在揚州所占的唯一一個郡,孫策大軍入侵,探馬不敢耽誤,立即将消息飛速傳往定陶。
大軍新敗,正勢微之時,自袁紹讓并州給龐真,郭嘉點破,曹營上下皆知本初大軍欲趁虛南下,盡多恐懼。
孔融愛名,奉诏後老老實實到朝中來任職,曹操先得北海兵上萬為用。
前遣往各地募兵衆人,少者得四五百、多者千人,亦開始陸續回歸,募新兵當在兩萬左右。
前番征河南,兖州庫中甲衣、弓矢、刀兵俱用盡,一時補辦不及,兩萬新兵又尚未操練、曆陣過,真逢戰時隻可壯聲勢。
然而又添得許多人馬,或也可略擋一擋本初,上下衆心方得稍安穩下來,隻是等待月餘,并不聞袁軍有什麼動靜。
新軍雖大缺甲兵,于禁卻也操演不息,每多一日,曹軍實力便多回複幾分,眼見袁紹未立即南侵,衆皆稱幸,有人開始懷疑郭嘉判斷失誤,曹操倒堅信袁紹必然南侵。
這個時候,突聞孫策大軍取九江,曹操更是失措,得報并未隐瞞,将之宣于衆,期盼得計謀解此困局。
議事廳中頓時又炸開了。
袁紹南侵、孫策北犯,尚有鄧季在側虎視眈眈,這是大廈将傾?
自家等依附的曹氏還有未來麼?
一時間各種議論紛紛、驚惶難表,獨郭嘉起身立在面色灰敗的曹操面前,對衆人厲聲叱道:“孫策并不足懼!
諸公食祿任事,舍命破家亦為平常,何顯此等婦人态?
”
待衆論稍息,郭嘉才再開口:“孫伯符北犯之軍自号三萬,此詐也!
江東之地,地廣而民稀,丁口不過百萬,便數年大亂,渡江南逃者衆。
再得顧張陸朱四大姓傾力襄助,得兵五六萬,已極矣!
且孫氏與劉表為仇,雖江湖遠隔。
亦未聞有罷兵事,長沙、豫章至今連綿數戰不息,尚需防江夏黃祖水師遠襲丹陽,非留三四萬軍不可防備劉表;嬴秦至漢,山越皆桀骜難馴。
時有叛起,孫氏豈得例外?
諸郡非一二萬軍不可駐守!
以此推之,孫策北上之軍,不過萬餘而已!
”
郭嘉所言極有理,聽他仔細分析完,有數人面現愧色,議論聲終再不可聞,曹操亦回神過來。
郭嘉再道:“為曹公計,今日大敵為本初而非孫郎!
孫氏軍少,莫如自棄淮南。
孫伯符便得之,尚需分兵據守,年内當再無餘力北上!
曹公可得便聚三州上下,先與本初決一死戰!
”
程昱接口:“本初離間龐真、鄧季,必惹司州不喜,吾等尚需遣使往雒陽,示弱于鄧慕安,便不得解仇,亦勿使其助河北!
”
郭嘉、程昱語後,曹操等正在腦中計較此事可行程度。
衆席中突有人高聲道:“聚衆議事,郭奉孝獨立于主公之前,顧盼左右,叱責諸君。
此非僭越乎?
身為軍師,行為失檢非禮,豈可為文武表率?
”
衆人回顧,才見說話的是原劉備麾下的别駕陳群陳長文。
諸人注視下,陳群再責郭嘉:“且袁軍南下,全為軍師臆度。
今尚未見其行。
若其軍不來,妄讓淮南與孫氏,曹公豈不為人所笑?
”
郭嘉建議放棄淮水以南,就要讓出九江、廣陵二郡去,這兩郡行政上一屬揚州、一屬徐州,卻都是戰略要沖之地,輕飄飄一句話就讓給孫策,曹操也是不舍,所以之前一直皺眉算計得失,聞陳群言語,倒先笑了:“長文方正,奉孝亦無心之失,何究其罪?
”
郭嘉名士風流,時有放蕩不羁事;陳群急智斷謀非其所長,然通史治典,亦甚得用,隻是身為大族陳氏宗子,對人對事都甚嚴苛方正,諸事循禮,自降曹操以來,見不慣郭嘉做派,已彈劾過數次。
曹操重用郭嘉,也不願冷落陳氏宗子,不以其言怪罪,隻每次都替郭嘉開脫。
先前一時激動,又忘了尊卑上下,遭陳群斥責,郭嘉也是無奈,衆目之下,隻有躬身朝曹操謝罪。
待郭嘉歸座,曹操見陳群似乎還有話說,先問:“長文可得解今日之局?
”
陳群乃挺身離席,行到亭中,下拜再起身而禀:“臣下愚魯,未得妙計解此危局,實惶恐!
隻自思當今諸侯并起,公志在平亂濟民,匡扶漢室,袁紹、孫策或一時勢大難治,然皆非生死大敵也!
唯司州鄧季,以四等民之策妖惑人心,仗悍卒精兵行暴戾無法,根基日深,方為公心腹之患!
旦夕思之,望除此獠,終偶得一法,或得可用,欲禀于公前!
”
最值得忌憚的是鄧季,聽聞這話,頓時讓荀彧等忘卻袁紹、孫策威脅,凝神準備細聽,曹操也神情一振,急道:“長文且言!
”
陳群方侃侃道:“鄧季所仗者,法度也!
行其法,司州方卒兵精悍、小民受惑,上下效命,故諸侯難讨。
然功勳世家、家有餘财之戶,本天下砥流之柱,盡受其害!
以某愚見,公欲敵鄧季,布王道于天下,亦當制法度,固根本,人棄我取,盡收不容于司州之世家豪傑為用。
或可禀于天子禦前,凡有功者,官賞其戶為世家,世家品評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平、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以品級給付田畝。
品世家之外,亦當同此類品人:世家子弟,得功拔賞,升其家品級;十載無入品賢才出仕,或仕官最顯赫者品級低其家品三品以上者,則降其家之品級。
其餘寒門賢才、軍中勳高者,令其自創世家,觀功高才俊如何,賞以品級!
以此法聚天下賢士、豪傑,敢有不效死者?
或可得與司州抗衡!
”
這一番長篇大論下來,廳中人人早都已屏住呼吸。
曆史上的曹丕時代,陳群所創九品官人法,或稱九品中正制,以郡縣中正官品評人物,是察舉制的一個延續,在創立之初更重視人的德行、鄉評,家世本隻是品評的補充,籠絡世家之餘并不與曹操先行頒布的唯才是舉令相沖突。
隻是司馬懿掌權後,為獲取世家支持,補充設立大中正官,此職為二品才可出任的高官,上上一品隻是虛設,沒人能得,二品全是高等世家,大中正官被高等世家把持後,漸漸變成品評人物隻看家世,不管品行、鄉評如何,才形成兩晉南北朝“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門閥制度。
如今這世多出鄧季來攪局,陳群得到司州制度借鑒,更為了和司州抗衡,提出九品制度已提前好些年,内容也變得面目全非。
唯才是舉其實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到世家大族利益,隻是比起司州制度來,這點程度在世家承受範圍之内,反對聲音小罷了。
如今陳群之法在大幅度拉攏世家的同時,兼顧寒門子弟,亦加重軍功的給賞,确實比唯才是舉更要合用、更能攏聚士心。
若施行此法,或可能正真與鄧季抗衡,禁不住閉目細品良久,曹操才睜眼:“長文且先歸席!
”
再問衆人:“諸公以為如何?
”
這重磅炸彈下來,反應不及的還在權衡其中得失,荀彧、程昱開口贊:“此法大善!
”
郭嘉亦朝陳群作揖:“此非一城一地之謀,實可定百年之基也!
長文之才,十倍勝嘉!
”
這三人盛贊間,其餘文武也漸漸品出其中味道,世家得利、寒門亦有機會、也如司州重賞軍功,可謂面面兼顧,頓時皆交口稱贊、激賞不已,便個别覺得有些荒誕的,也被淹沒在人群中。
見麾下并無阻力,曹操亦覺可行,問陳群:“此法何名?
”
陳群猶豫一下,起身回道:“九品世家法!
”
曹操點頭:“善!
勞諸公同與長文修編,拾遺補漏,待成文,請天子下诏施行!
”
便得短日内探讨成文,真正的争執應該在各族得何品上,沒有個一年半載的,這九品世家法施行不下去,還解不得眼前之局,待此新法成為定論,曹操再問:“孫策北犯,又當如何?
”
得陳群提新法,廳内衆人注意力打岔,此時情緒都穩定許多,曹操問計,全絞盡腦汁苦思起對策。
一會後,辛毗道:“軍師所料非誤,本初早晚定南下!
孫策雖趁虛北犯,難以制衡,然江東軍少,得九江便當屬意外之喜。
以軍師之論,盡讓淮南之地,再遣使示弱于鄧季,聚力先敵袁紹,方為上策!
隻地不當輕與,或可使人傳語孫策,以九江、廣陵二郡地換若幹甲胄、刀兵,弱彼之力,又可充實我新軍,如何?
”
郭嘉、荀彧、程昱皆點頭稱善,曹操便令按此施行。
數日後,曹操請天子下诏,向天下宣告九品世家法,各世家豪族才開始扯皮,都想讨要更高品級,軍中已先得大行其法。
按其法,逢戰斬首二十四級者,可得列下下品之家,許多功勞夠的軍士得依此開創出一個新的世家來,功勳尚不足者,也多摩掌擦拳,準備拼搏一把,軍中士氣大振,一掃之前頹勢。
孫策揮師未至壽春,曹操使者已至。
其實孫氏在江東根基尚淺,顧張朱陸為江東四大世家,都隻是接受眼前局面,還遠未到鼎立支持的程度,孫策此時用來圖謀九江的人馬隻有八千。
聞曹操使者傳語,不費軍力便可得淮水之南九江、廣陵兩郡,兩家又不用交惡至極,尚可留力對付劉表,孫策、周瑜皆喜,立即應允。
待江東調四千甲衣,一萬刀槍至,曹仁已領軍到壽春,大軍取了這筆物資,果然依約退過淮河,将淮南之地盡讓給孫策。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