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重生蘇聯

340搶技術

重生蘇聯 維拉德列 2534 2024-01-31 01:11

  盟軍在法國的進展比預期中快,在短短1個月的時間内就把法國全境解放,維希法國向盟軍投降。

  盟軍之所以能赢得勝利,除了是因為他們具有兵力優勢以外,還是因為德國本土近半地區被蘇軍占領,德軍不得不從法國調兵回防,造成法國本土空虛。200萬盟軍在沒有遇到太多抵抗的情況下,迅速占領了大半個法國。

  與此同時,蘇聯紅軍在解放意大利北部之後,也派出了十萬人的部隊往法國藍色海岸推進,解放尼斯、康城、土倫、馬賽等多座城市。

  駐守的維希法國軍隊基本上毫無戰鬥力可言,在兵力、裝備和單兵作戰素質上均占優勢的蘇聯紅軍一路上基本都沒遇到什麼抵抗,法國東南部地區一下子就被染紅了。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挪威那裡,希特勒為了保存德國本土,不但将法國駐軍撤回了德國,還把駐守挪威、丹麥的軍隊也調走了大半,原本挪威幾十萬駐軍最後最剩下幾萬,丹麥那裡也就日德蘭半島西部海岸有駐軍,用來防止盟軍登陸。

  而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所在的西蘭島隻留下了不足一萬人的部隊,主要任務就是維持當地治安和鎮壓當地的叛亂。

  蘇聯國家安全人民委員會及時向最高統帥部和蘇聯紅軍總參謀部彙報了有關的情況,斯大林得知後大喜,下令進入挪威北部的芬蘭方面軍加快行軍速度,并且制定了登陸丹麥西蘭島,解放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方案。

  蘇軍的強勢推進給盟軍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一向忌憚蘇聯勢力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向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提出了登陸荷蘭的建議。

  丘吉爾這次提出的方案和他先前提出的沒有多大區别,都是打算在登陸荷蘭之後,迅速向德國的魯爾區和漢堡、不萊梅地區推進,占領德國西北部的工業設施,從而斷絕德國的軍事工業命脈。

  之前,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自由法國領袖戴高樂擔心蘇軍會從德國南部和意大利北部進入法國,協助法國共産黨取得法國大片地區的控制權,甚至建立起法國共産主義政府,所以才急着啟動登陸諾曼底的“霸王行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登陸法國諾曼底,然後迅速解放法國大半地區,避免法國落入共産主義勢力手中。

  但即便如此,蘇聯紅軍還是從意大利攻入了法國,和法國共産黨一起取得了法國東南部地區,甚至還差點進占了法國最重要的軍事工業區――聖埃蒂安。

  幸好,盟軍的行動夠快,在蘇軍到達聖埃蒂安之前,控制着那片地區的維希法國政府就已經向盟軍投降。

  現在,盟軍已經解放了整個法國,進入了比利時和德國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美軍已經不需要擔心蘇聯及其支持的紅色勢力在法國所造成的威脅,可以放手在荷蘭或是德國西北岸登陸。

  為了确保登陸順利,盟軍在比利時和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向德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将德軍牽制在比利時和阿爾薩斯-洛林一帶,使他們無法顧忌到荷蘭那邊。

  結果,當盟軍在荷蘭登陸之後,一路上根本沒遇到什麼抵抗,在當地遊擊隊(荷蘭遊擊隊的背後是英國佬)的幫助下“解放”了荷蘭全國,部分盟軍也進入了德國境内,開始向不萊梅和魯爾工業區行進。

  此時,德國即将覆亡的命運已經無法逆轉,英美蘇三國都在盡力從納粹德國手上搶占最多的地區,以從這場戰争中獲取最大的利益。

  目前,蘇聯紅軍已經得到了德國南部和意大利北部的精華工業區,控制了包括毛瑟、奔馳、寶馬、保時捷在内的軸心國軍工企業,扼殺了軸心國坦克生産、飛機引擎生産和槍支生産的命脈。

  不過,德國的軍事工業體系并沒有因為蘇聯占領德國南部而崩潰,位于埃森的克虜伯公司依然在為納粹德國生産火炮,杜塞爾多夫的萊茵金屬公司依然在生産各種槍械,卡塞爾的亨舍爾公司也仍然在生産坦克,不萊梅的福克-沃爾夫公司依然在生産飛機。

  這些地區,離蘇聯占領區還有一段距離,但這個距離已經在逐步縮小,斯大林甚至已經打定了如意算盤,成立了相關的小組,負責處理魯爾區工業體系的相關事宜。

  但如果英美聯軍登陸荷蘭的話,英美聯軍将可以更快地從荷蘭一帶進入德國西北部,然後搶占魯爾工業區和不萊梅、漢堡、科隆等工業城市,到時納粹德國剩餘的軍工企業将會落入盟軍手中,蘇聯将不能得到一個完整的德國工業體系。

  在曼圖洛夫眼中,德國的民用工業對于蘇聯的價值而言,比毛瑟、克虜伯等軍事工業還要重要,因為蘇聯在軍事工業上的技術已經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但民用工業的技術卻一直沒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十月革命前的俄羅斯是一個工業基礎薄弱,工業技術落後的國家,在軍工和民用工業方面的技術都處于世界二流的地位。

  蘇聯成立後,蘇維埃政府為了加強軍事實力,保護革命成果,于是就大力發展軍事工業。從1920年代開始,蘇聯的軍事工業開始蓬勃發展,各種軍事工業産品的生産技術都得到了很大的改進。

  到了1930年代後期,蘇聯的軍事工業水平已經處于世界一流的水平,成功跻身為世界一流的軍事強國。

  但是,蘇聯在機床生産、引擎生産、冶金工藝、金屬加工技術,還有民用品生産等方面的技術依然比英美德等老牌工業大國落後,這不是因為蘇聯不想發展,而是因為這些方面的技術含量太高,而蘇聯本身在這些方面并沒有什麼技術基礎,是蘇聯一直以來的技術短闆。

  由于蘇聯在精細加工方面的技術存在缺陷,導緻蘇聯各種工業産品出現了制造粗劣,質量低下等問題,就連蘇聯坦克所使用的零件也不例外。

  要解決這些問題,最好最快的辦法就是吸取别人的技術,自己研發的話,不但要花很多錢,花很多時間,而且效果也未必理想。

  恰巧,德國在精細加工、機床生産、引擎生産和冶金工藝等技術方面都處于世界領先的位置。當蘇聯從德國得到這些技術後,就能夠彌補蘇聯在這些方面的短闆,使蘇聯的工業技術更上一層樓。

  在曆史上,蘇聯并沒有從德國手上拿到太多有關這些方面的技術,因為擁有技術的德國工廠絕大部分分布在了盟軍所占領的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和德國西北部地區。

  現在,蘇聯已經得到了巴伐利亞和巴登-符騰堡地區,但德國西北部地區依然掌握在納粹手上,萬一盟軍從荷蘭登陸的話,他們極有可能會先蘇聯一步,搶占這片地區。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