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組織豪傑去抗日

第二卷支援武漢大會戰第75回史河之戰二

組織豪傑去抗日 沃土456 4185 2024-01-31 01:11

  韓行趕緊緊跑幾步,上去緊緊地握住了于學忠的手說:“于軍長啊,你怎麼來了啊,要是有什麼事的話,派個參謀來也就算了,還能勞您的大駕!”

  于學忠也緊緊地握着韓行的手說:“救命恩人來了,我的架子也不能這麼大啊!沒有你們南征軍,哪有我的51軍.走,到了家裡了,上家裡說話去呀。”

  韓行看了看自己的南征軍說:“可不是我一個人呀,南征軍的人太多,你的家裡能盛得下嗎?”。

  “盛得下,盛得下,”于學忠繼續晃着韓行的手說,“整個富金山都是我的家,還能盛不下你南征軍。如今,我們是被窩裡踢腚瓜――沒有外人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飯我都給你們預備好了,快快走吧。”

  “那好,我這就回去安排一下,馬上跟你走。”

  報告軍長,我們回來了。”

  “回來就好!”于學忠懷着複雜的心情看了看徐大昌連,感到心裡有些不好受,把淠河橋委派給徐大昌連守衛的時候,還是一百多個生龍活虎的小夥子,可是現在,隻剩下十幾個人了,而且有幾個人顯然身上還挂着花,不是胳膊上吊着繃帶,就是臉上裹着紗布。

  “戰争殘酷啊!”于學忠心裡不禁發出了一陣感歎。

  “是這樣的,”徐大昌有些嗫嚅着說,“有個事我想請示一下于軍長,你要是批準呢,我們就這樣了,你要是批不準呢,我們也隻好跟随你去了。”

  “有什麼事你就說吧!”于學忠一雙猶疑的眼睛在徐大昌的臉上掃了一圈。

  “我們……我們……我們想跟着南征軍幹了,不回去了。”徐大昌鼓足了勇氣,終于說出了心裡的話。

  韓行聽了這句話,心裡不禁“咯噔”一下,埋怨這個徐大昌連長,守着自己和于學忠的面就說出了這個讓雙方都感到十分尴尬的問題,太不是時候了。

  “什麼……”再有自信心的将領,當聽到自己的部下要抛棄自己而跟着别人而去的時候,也是十分的惱火。果然,于學忠用眼睛狠狠地剜了韓行一下,他一定是認為韓行在後面搗得鬼。

  于學忠盡管是十分的惱火,但還是忍住了,他略微穩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又對徐大昌連長平靜地說:“徐連長啊,我知道你們連受了很大的損失,心裡都不好受。你能不能說一下,為什麼不願意跟着我,而非要跟着南征軍幹的原因嗎?”。

  “是這樣的,”徐大昌鼓足了勇氣又說,“我們是東北人,光吃糙米飯我們受不了,我們要吃面食。”

  于學忠笑了笑,搖了搖頭說:“這隻是一方面的原因,還不是主要的原因。這幾個月來,一直吃糙米,意見雖然是有,但還不至于當逃兵。還有什麼原因,你就直說吧?”

  徐大昌低着頭,又說道:“南征軍的裝備好,還有,他們是真打鬼子的,不像我們放着自己的家不要,從東北跑到了南方,好不容易,才和鬼子打了一仗。還有,我看他們都很有信心,是一支很有潛力的部隊。”

  于學忠笑了笑說:“這才是真正的原因。弟兄們都同意嗎?”。

  徐大昌連長回頭看了看他這個連隊的士兵,對士兵們說:“于軍長問我們了,我們是回到51軍去,還是跟着南征軍幹,大家說說吧?願意跟着51軍幹的話,就回去,不願意跟着51軍幹的,就留在南征軍裡。”

  這十幾個士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大家一齊鼓足了勇氣說:“我們還是跟着徐連長吧,在南征軍裡幹。”

  于學忠聽到了這些話,微微地閉上了眼睛,心裡感覺到很痛心。

  而韓行為了維護于軍長的信譽,卻不得不站出來說話了:“士兵弟兄們,你們願意留在南征軍裡,我可沒有同意啊!51軍也好,南征軍也好,都是中國的軍隊,我個人的意見,還是希望你們回到51軍裡去。”

  于學忠說出了一番話,卻是讓韓行的心裡有幾分感動。

  于學忠對韓行說:“韓參謀長啊,本來有些話我不應該說。逢到誰也好,聽說自己的官兵要跟着别人的軍隊幹,那也是受不了的。不過通過六安這一仗,我也想明白了,戰鬥是一個接着一個,這陣子能喘氣,下一次誰也保不準還能活着。徐連長的人為什麼願意跟着你幹,說明你們南征軍确實有許多過人之處。我承認,我們51軍也有許多緻命的弱點。我相信你兄弟,你也就聽從當兵的一次心願,收留下他們吧?”

  韓行笑了笑,還是搖了搖頭說:“那也不行!是誰的兵就是誰的兵,我不能收留,不能做有違我們兩軍團結的事情。徐連長,你說是不是啊,别叫我為難了好吧!?”

  徐大昌低下了頭,不言語了,跟着徐大昌的士兵也都低下了頭。

  韓行回到了張維翰身邊,對張維翰小聲說:“51軍叫我們過去,你說這個事咋辦?還有一個事是,徐大昌的這些人要跟着我們幹,我看,堅決不能留下他們,要是留下他們,有說不清的麻煩,于學忠恐怕要得罪了。”

  韓行和徐大昌的一舉一動,張維翰早就看到了,這時候也在思考着這些問題,怎樣對待徐大昌的這連士兵?又怎樣和**聯合行動?他的眼睛看了一下韓行,說道:“徐大昌的事情,我同意你的意見。至于,51軍要咱們過去的事,你說,我們應該怎麼辦?”

  韓行說:“醜媳婦早晚脫不了見公婆,我反正要去那裡摸摸他們的底。不過,我想我們應該有一個原則,那就是,無論如何要把**放在正面戰場上,我們隻是配合行動。真要是把我們放在前面,和日本人硬碰硬地打,我們這個南征軍也就全完了。過早地耗盡了南征軍的力量,就沒法發揮我們的優勢,這次南征也就失敗了。所以,無論如何,我們的戰略戰術是靈活機動,最大地發揮我們的長處。”

  張維翰點了點頭說:“你想的和我想的,完全一樣,你就去吧!你辦事,我放心。不過,注意安全,多帶幾個人。”

  韓行本來還想自己單獨去,不過想了想,現在自己已經是南征軍的參謀長了,關系着整個南征軍的安危,不帶幾個自己的人,似乎對南征軍也太随便了。所以就帶了特戰營的張小三一個排,情報隊的潘小安幾個人,還有參謀部的張處長,一塊兒跟着于學忠到51軍去。

  徐大昌的這些人呢,見南征軍不收留他們,隻好默默地跟在于學忠的後頭,往51軍的陣地上極不情願地走去。

  南征軍的人沒有馬,而于學忠的人都是騎着馬來的,于學忠讓騰出幾匹馬來,讓韓行騎。韓行哪會騎馬啊,穿越到這裡來,還沒有學會騎馬呢,隻好實話實說,不會騎馬。于學忠也沒有再勉強,而是和韓行一塊兒步行往自己的兵營裡走去。

  韓行一路走着,拉着家常話,而眼睛卻在注視着富金山的地形。從剛才的辛集一帶往西南5裡地之内全是平原,5裡地之外就是小山了,也就是大别山的北邊,也叫富金山。其中,有一處最為緊要的地方,南北的史河水的一條分支從東到西穿過,往西逆水而上,韓行指着水邊的那座山問于學忠:“那座山叫什麼?”

  于學忠說:“這叫紅花山,前面扼守着辛集一帶的方向,而後面就背着一條河谷,如果從這條河谷裡穿過,也就進入了大别山。”

  韓行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座山的位置好重要啊,誰在那裡守着?”

  于學忠說:“71軍的宋希濂把他的王牌德械師陳瑞河的36師放在那裡了。”

  宋希濂韓行早就聽說過,也早知道他是一員虎将,如果有機會的話,真要拜訪他一下。至于陳瑞河的36師到底打仗怎麼樣,那就要看一看他的具體表現了。

  緊靠着紅花山的西北邊,還有一座山峰,韓行又問道:“這座山是什麼山,誰駐守在那裡?”

  于學忠說:“這座山叫後沖山,我們51軍就駐守在這裡,是富金山的左翼,另外77軍,在孫大莊、孫老莊、劉家樓一帶,為富金山的右翼,也就是和71軍共同扼守着東西走向的河谷一帶,一左一右守衛着這條大峽谷。”

  至此,韓行才算對**的防禦陣地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點了點頭。照此來說,**的部署也算可圈可點,日軍要想從此進入商城、信陽一帶,此山擋着,如果要想從此進入大别山裡,此山又擋着。可以說,此山日軍攻不下,那就是武漢大會戰别想參加了。

  辛集到後沖七八裡地的樣子,不一會兒也就到了,就在山下,51軍依山傍水紮下了大營。有幾座綠色的大帳篷,這就是51軍的司令部。

  而後沖山上呢,正在大興土木,按照教課書上的野戰工事,正在緊張地構築着,山上此時幹得真是人仰馬翻,熱火朝天。

  于學忠解釋說:“我們也隻是臨時在這裡駐紮,鬼子來了,就把這塊風水寶地讓給小鬼子了,我們呢,就要到山上喝西北風去了。”

  聽到這句調侃話,韓行也有些想笑。甭管怎麼說,居高臨下,就死死地在山上守着,就叫小鬼子仰着頭地往上進攻吧!

  進了司令部的帳篷,帳篷裡有一些參謀人員,機關人員,周光烈師長也在。

  韓行見了他,眼睛一亮,對周師長說:“周師長啊,還記不記得和我約定的那個事呀?”

  “哪個事呀?”周光烈師長一邊和韓行握着手,一時想不起來哪個事了。

  “打賭的事呀,”韓行說,“真是貴人多忘事呀,我說的鬼子一定要進攻固始縣城的事情,你不會忘得這麼快吧!”

  “噢,”周光烈師長突然想起來了,哈哈笑着說,“想起來了,就是如果鬼子進攻固始縣城,我請客,還學狗叫的事情。這不是鬼子還沒有進攻固始縣城嗎?”。

  正在這時候,參謀人員送來了一份電報,電報上說,根據偵察,日軍的第10師團濑谷支隊先頭部隊,正在從北邊繞過史河,向固始縣城推進。

  于學忠就和發壞似的,故意把這份電報遞給了周光烈,說:“周師長啊,你打賭的事情,輸了。”

  “啊――”周光烈拿起了電報急看,看完了電報,對韓行說,“韓參謀長呀,我算服了你了。好了,打賭的事情我認輸了,什麼時候我請客,你說。什麼時候叫我學狗叫,你說。”

  韓行拍了拍他的膀子說:“認輸就好。請客的事情,現在确實沒有空,鬼子進攻固始縣城,這裡也脫不了一場大戰。等打完了這一仗,我們再約個時間請客。”

  “那好!”周光烈豪爽地說,“到時候,你不來,那就是你的事了。”

  于學忠就攆着他們說:“你們都出去吧,我和韓參謀長還有點兒私事兒。”

  參謀機關人員一看軍長發話了,都知趣地退了出去,周光烈也忙着部署自己的防務卻了。警衛人員看到有生人來,可是不退。

  于學忠說:“你們也出去吧!”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