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明末之成王敗寇

第一百六十五章 殿試(1)

明末之成王敗寇 風中的失落 3441 2024-01-31 01:11

  前往紫禁城參加殿試的時候,吳帆徽将鴻胪寺官員的祖宗八代都罵了一個遍。

  在鴻胪寺的那幾天,吳帆徽不知道磕了多少頭,主要就是拜見皇上的三跪九叩之禮,因為傳胪大典是重典,見到皇上必須行三跪九叩之禮,平日裡的早朝等等儀式,則是兩跪六叩之禮,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所謂天地君親師,見到皇上臣子和百姓是必須要叩首磕頭的,吳帆徽盡管是穿越之人,對于磕頭的習俗深惡痛絕,但也不敢公開的違背,否則不要說參加殿試,恐怕他前面所有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

  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殿試在建極殿進行,由皇上親自主持,考試也就是策論一道題目,也就是皇上直接出題目,詢問你有關國家大政方針的事宜,參加考試的貢士,根據自身的理解,給皇上提出合理化的建議,策論不必要照着四書五經的要求寫八股文了,畢竟這是皇上直接出題目咨詢,若是諸多的貢士都在四書五經裡面找到答案,那孔聖人就手眼通天了,連幾千年之後會發生哪些具體的事情都知曉了。

  所以說殿試是一場很特殊的考試,頗有些結合現實的滋味。

  不得不說,科舉考試的設置,延續了千年的時間,其合理性還是不可否定的,前面所有的考試,都是有關四書五經方面的,包括了策論以及雜文等等,不過都是以四書五經為主的,看你的基礎知識是否紮實,而到了最後一關的殿試,則是考你對于現實情況是不是了解。

  可惜的是,科舉考試延續的時間越長,越是顯得僵化,特别是對四書五經的考試,已經陷入到怪圈之中,大部分的考生主要學習的就是八股文,甚至連四書五經的原文,都不會去專門攻讀了,反正隻要八股文寫的好,就可以被錄取,就可以做官。

  參加殿試的貢士,對殿試也不會報以很大的期望,畢竟殿試的策論題目,盡管是皇上親自出的,可皇上也沒有打算從殿試當中獲取到真正的治國之策,隻是通過殿試,看看參加考試的貢士之中,是不是有可以大力培養的人才。

  終于來到了紫禁城。

  禮部和鴻胪寺的官員,早就在暗紅色大門外面等候了。

  穿越之前,吳帆徽好幾次進入到故宮參觀,感慨這些偉大建築的同時,也在揣摩坐在紫禁城裡面的皇上,每日裡究竟想些什麼。

  那是幾百年之後的事情,紫禁城已經成為了世界曆史文化遺産之一。

  現如今可不一樣,紫禁城是大明王朝的中樞,所有的政策出自于這裡,所有的聖旨、敕書、诰書都是從這裡發出去,所有文武大臣的命運沉浮,所有百姓的生死,與這裡都有着無法割舍的關系。

  穿越的吳帆徽,是明白這個道理的,而且他比這個時代的人,有着更加深切的認識。

  任何人都是追逐權力的,這是人的天性,不過表現的方式有所不同,那些所謂随波逐流、對權力淡漠之人,要麼是遭遇了太多的挫折,要麼是有自知之明。

  明清兩代王朝高度集中的皇權,為世人所诟病,絕大部分人倒不是反對權力集中,在一個龐大的帝國集團裡面,權力若是分散,帶來的後果是悲慘的,衆人诟病的主要還是權力集中到什麼人的手裡,若是皇帝勤勉,而且有着不同于一般的睿智,那麼這個王朝就将蓬勃發展,可要是皇帝昏庸,而且還懶散,那就麻煩了,這個帝國會迅速的衰落下去。

  明朝和清朝就是典型的例子,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永樂大帝朱棣,包括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等等,都是很不錯的皇帝,朱元璋開創了大明王朝,朱棣創建了永樂盛世,朱高熾和朱瞻基留下了仁宣之治,不過僅僅這四個皇帝,不可能支撐大明三百多年的江山,更多的平庸甚至荒淫的皇帝登基,帶來的就是王朝迅速的衰落。

  對大明帝國最終衰落的研究,牽涉到了太多的問題,治國之理論,後來人說的很是輕松,嘴巴一張一合話語就出口了,可惜治國絕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所謂在其位謀其政,沒有親身體驗的人,說出來的話語永遠都是水中月鏡中花。

  穿越四個年頭的吳帆徽,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了,他是絕不會随意開口指點江山的,這種張溥等人或者說複社成員做的事情,他絕不會做,這類沽名釣譽的作态,對于現如今的大明王朝以及大明百姓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求功要求百歲功,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名要求萬代名。

  這是吳帆徽的座右銘,而真正要達到這個目标,僅僅靠着嘴皮子是不行的,必須要腳踏實地,靠着皿汗的付出,才能夠真正的朝着目标前進。

  作為會試會元的吳帆徽,站在隊伍的最前面。

  此刻是崇祯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卯時。

  大明辛未年殿試馬上就要開始了。

  吳帆徽又是幾乎一夜未眠,好在他已經有些适應了,畢竟年輕,偶爾一個晚上歇息不好,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再說殿試的情況不一樣,也就是一天的時間,皇上給諸多的貢士出題目了,從辰時開始,一直到酉時,六個時辰的時間,就要交卷的,你必須回到皇上提出來的諸多問題,再說殿試皇上親自參加的,若是哪個考生在建極殿裡面打瞌睡了,那估計是神經病。

  吳帆徽等人站立的地方,是承天門外面。

  承天門,也就是幾百年之後的天安門。

  迎面的金水橋,一共有五座,中間的橋最寬,稱之為禦路橋,隻供皇上行走,其餘人若是亂走,那是要殺頭的,禦路橋左邊第一道橋,叫做品級橋,供三品以上官員行走,品級橋的旁邊,稱之為公生橋,四品以下的官吏,全部走這座橋,禦路橋右邊的兩座橋,則是供武臣行走的,依舊是三品以上武臣一座橋,四品以下武臣一座橋。

  吳帆徽等貢士,進入承天門,必須走左邊的公生橋。

  但有一點不同,那就是殿試之後,金榜題名的所有的貢士,走出紫禁城的時候,可以走中間的禦路橋,這是皇上的恩賜,所有參加殿試的進士,一輩子都有一次機會從禦路橋離開紫禁城。

  這是兩榜進士一輩子的榮耀,當然也體現了皇上籠絡人才的心思。

  此刻禮部的官員已經開始點名了,不到一刻鐘的時間,點名完畢。

  站在最前面的吳帆徽,沒有回頭,他的身後就是會試第二名吳偉業,緊跟在後面的有陳于泰、楊廷樞和張溥等人,他們之間幾乎沒有什麼聯絡,就連在鴻胪寺培訓的時候,相互之間見面,最多就是抱拳問候。

  禮部官員點名完畢,鴻胪寺的官員再次強調,進入皇城之後,不準高聲喧嘩,不準左顧右盼,必須跟随前面的官員走,絕對不要離開隊伍,否則會被守衛皇城的錦衣衛抓獲,不僅不能夠參加殿試,還會被治罪。

  強調這些話語的時候,鴻胪寺官員的臉色有些發白,語氣也是異常的嚴厲,其實若是出現這樣的情況,遭受懲戒的不僅僅是貢士,還有鴻胪寺的官員。

  卯時一刻,諸多的貢士開始通過金水橋和承天門,進入紫禁城。

  吳帆徽還是有些奇怪的,在他的印象裡面,參加早朝的朝中大人,也應該是在承天門外面等候的,今天為什麼沒有看見,不過他很快就會明白,因為殿試的原因,今天是沒有早朝的,因為皇上要親自主持殿試。

  從承天門最左邊的門進入到紫禁城,四周還不是太亮。

  走在最前面的吳帆徽,沒有四處張望,緊跟着前面引路的官員。

  經過了端門和昭德門,宏偉壯觀的皇極殿終于出現在眼前了。

  吳帆徽突然有些激動了,其實幾百年之後,已經改名為太和殿的這座大殿,他見到好多次了,不過現在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鴻胪寺的官員帶着衆人朝着皇極殿的左邊走去,他們要穿過中左門,從後左門的方向進入到建極殿,想着如同幾百年那樣順着皇極殿的兩邊往後面去參觀,那是絕對不行的。

  盡管皇極殿、中極殿和建極殿是紫禁城内最大的三座大殿,不過使用的頻率不是很高,皇上一般都是在乾清宮早朝和署理政務,前面的三大殿,隻是在舉行某些重大活動的時候,才會真正的使用。

  建極殿的大門早已經打開。

  鴻胪寺的官員帶着諸多的貢士,直接進入了建極殿。

  殿内的桌椅都已經擺好,諸多的貢士對号入座,按照前後的順序就可以了。

  坐下來的時候,吳帆徽終于送了一口氣,還有最多半個時辰的時間,殿試就要開始,一直到四月二十五的傳胪大典和恩榮宴之後,本次的科舉考試就真正的結束。

  到了這個時候,吳帆徽突然有些懷念了,也許參加諸多的考試,還算是輕松的,因為腦子裡面想到的,就是如何做好試卷,一旦科舉考試結束,一腳踏進朝廷,面對的必定是異常複雜的局面,恐怕如此悠閑的時光,将永遠的消失。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