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貞觀帝師

第937章 靠利益來說話

貞觀帝師 石肆 2258 2024-01-31 01:12

  長白山前知世郎,純着紅羅綿背裆。

  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

  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前隋炀帝三征高麗,征發全國兵、民數百萬,“天下死于役而家傷于财”,民不聊生,終于激起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首詩,便是當時隋末農民起義中,一個領袖所作。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如果官兵到了,我想也不想提刀就迎上。假如到遼東戰場上白白送死,相比之下被官軍砍掉腦袋又算得了什麼?!

  此句,足見當時百姓對于隋炀帝征伐高句麗的失望,和反抗。

  其實,隋炀帝雖然暴虐驕奢,但是眼光還是有的。隻是他太過極端,太過急于求成,當然,本身,他的确也太過暴虐,不顧百姓,脫離實際。

  隋炀帝是大暴君,隻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雖然無德,但是有功。隻是他的功業,沒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統一起來,所以才會有“巍煥無非民怨結,輝煌都是皿模糊”的說法。換言之,他沒有處理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關系,反而成了罪在當代、利在千秋,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問題。

  他是個暴君。為了征讨高句麗,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顧客觀條件,任性妄為,把百姓和國家都拖進了災難中,所以叫暴君。三征高麗失敗之後,他才成了昏君,他已經不知道自己的責任是什麼,或者說,已經知道大勢已去,也不想履行什麼責任了,隻是渾渾噩噩地混日子,吃喝玩樂,醉生夢死。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隋炀帝留下了許多利在千秋的東西,這些東西裡面,自然也包括他留下的種種教訓,以及給人的深省。

  就比方說他當年三征高麗的時候,翻下的錯誤。

  “當年炀帝無道,發兵百萬,然其毫無為将之才,不顧兵法常情,一意孤行,偏又獨斷專橫,聽不得其他将軍進言,贻誤戰機,後軍不至,後勤不行,緻使數十萬漢家兒郎皆成枯骨,葬身遼東。”李世民沉聲對兩儀殿中的衆人說道:“遼東舊中國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師者四,喪律而還,殺中國良善不可勝數……朕長夜思之而辍寝,将為中國複子弟之仇!”

  “善!”李道宗立刻一步出列,說道:“臣弟願為先鋒,與之一戰!”

  夏鴻升環伺看看,兩儀殿中諸人,都是支持李世民發動征伐高句麗戰争之人,沒有一個是朝中反對征伐高句麗的大臣,足見征伐高麗一事,李世民已經決斷。

  原本的曆史上,攻伐高句麗,經曆了三代帝王。

  隋炀帝征高麗有點好大喜功,帶着一股四夷臣服的賭氣勁兒。而唐太宗在戰術層面就比較實際。唐太宗打下了基礎,結果身體沒撐住。唐高宗接着怼,總算是徹底滅掉了高句麗。而若是沒有三代帝王的努力徹底蕩滅高句麗,那麼曆史的走向也未曾可知。

  隋唐時最大的外部威脅是突厥,但突厥是遊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住場所,生産力低下,即使軍事勢力強大,當時的隋唐政府也能夠打壓下去,不害怕也不影響隋唐的發展。

  而高句麗位于今天的東北及朝鮮一帶,文化和生産力科技方面秉承了隋唐的特點,基本上是完全中國化,号稱“中國第二”。

  雖然高句麗的地小人少,但由于自身性格決定,誰也不服,總想成為東亞的龍頭老大。高句麗在不斷的對隋唐進行騷擾,并且還暗地裡聯絡突厥,想一起進攻隋唐,占得便宜。

  因為突厥是遊牧文化,不太可能入主中原,而高句麗的文化來自于中原,可以占得很大的便宜。

  而隋唐的領導者也認識到了狼子野心,即使不平突厥,也要把高句麗的野心扼殺在搖籃之中。

  但當時的征遼東不是十分順利,畢竟遼東離中原的補給基地較遠,消耗太大了,且高句麗本身的文化也是從中原文化中滋長,也同中原一樣,依托城塞為防禦。在高句麗國中有大量的要塞式城堡,戰争打到後來往往就是攻城戰,且高句麗的地理條件,更加使得其将城塞防禦發揮到了極點。

  要不是隋唐的盛世,估計都挺不下來。

  最後,在唐高宗時期,經過三代帝王的努力,高句麗被徹底擊敗,永不存在!

  總結來說,隋唐與高句麗之争,主要是東亞老大之争,作為傳統的老大――中國和冉冉升起的新星――高句麗,這場戰争無法避免。

  “征伐高句麗,以我朝如今隻兵力,足以發動這次征伐。隻是……”長孫無忌對李世民說道:“隻是民間……隋末炀帝三征高句麗,百姓民不聊生,子弟死傷無數。現今過去并沒有多少年,縱是朝廷有此能力,隻恐百姓想起隋末之事,如同揭開傷疤,會生出懼意。陛下若要征伐高句麗,臣以為,最為首要之事,應是消除百姓心中對炀帝三征高麗所造成結果的懼意,使百姓不會聯想起來當年炀帝所造之戰禍,甘願再次支持朝廷攻伐高句麗。若不然,實不能行。”

  “不錯。長孫大人所言極是。”房玄齡點了點頭,說道:“如今單論軍力、軍備,大唐實不懼高句麗,可若論民心,隻怕不夠。天時,如今我朝兵卒有棉衣棉被,不懼遼東苦寒,地利,如今我軍中有火藥與諸般火器,亦不懼高句麗山嶺崇峻。唯有人和,隻怕百姓想起當年之禍,再生動亂。”

  “不然。”李道宗搖了搖頭,說道:“前隋動亂,不比我朝。如今大唐方才滅突厥,蕩倭國,收林邑,四夷臣服,共尊陛下為天可汗。百姓皆知此事,當對朝廷,對陛下又必勝之信心,定然會大舉支持。”

  夏鴻升撓了撓頭,這個,不還得靠利益來說話麼?(未完待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