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無敵之大唐

第929章 論戰

無敵之大唐 星河行者 2338 2024-01-31 01:14

  趙無敵請旨讨伐吐蕃,惹來群臣的反對,有人橫眉立目,斥其好大喜功,絲毫不體恤國力和民情,将将士的性命當作兒戲。

  也有人心中竊喜,譬如武懿宗就是這樣想的,打算給安王爺一些助力,在關鍵時刻推波助瀾,玉成這件好事,安王爺得以西征,然後連帶着神武軍将士們都不要再回來了。

  也有人憂心忡忡,替趙無敵擔心。這些人大多是前朝武勳一族,以他老丈人秦懷玉為首,埋怨他太心急了,不該主動提出讨伐吐蕃。

  如今你的功勞夠大了,平契丹,滅突厥,掃蕩瀛洲倭奴,這樣的功績古往今來都不曾有過,完全可以躺在功勞簿上面啃老本,何必多此一舉西征?

  那吐蕃盤踞高原之上,不要說打仗,就連大喘氣都費勁,是你随便能惹的?

  再說了,如今大周四夷也隻剩下一個吐蕃還能蹦跶幾下,給女帝和張柬之等人一些警醒,讓他們不敢對武人太過分。

  若真要是将吐蕃給滅了,天下間再也沒有敵人威脅,天知道他們對怎樣裁軍和削減軍費?

  狡兔死,獵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先賢的話言猶在耳,是多少名将的皿淚書寫的,你一個聰明人,怎麼就不明白這樣的道理?

  曆來沒有外患的所謂盛世,都是文風昌盛、武道不舉,吟詩作賦的酸儒吃香的喝辣的,而武人全都是小婢養的,要多艱難有多艱難。

  孩子,你還年輕,不知道人心險惡,咱們武人為什麼要幹“養寇自重”的惡心事?那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這樣幹,咱們武人沒有活路,會被文臣連皮帶骨都吞個幹幹淨淨,什麼都留不下。

  宋璟還算是客氣,沒有像張柬之那樣不屑一顧,而是提出薛仁貴兵敗大非川的舊事,提醒安王爺不要以身犯險。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若一直沉溺于舊事,我中土早就給胡人滅了多少回了。”

  趙無敵對群臣的指責不以為然,道:“昔年匈奴何其強大,席卷北地,無人能敵,就連漢高祖也有白馬之圍的恥辱,若是以各位的看法,大漢朝就該從此敞開大門,任憑匈奴鐵騎踐踏,予取予奪。

  可漢武沒有退卻和避讓,而舉傾國之力北伐,才有衛霍縱橫大漠,一舉擊潰了匈奴,給中土帶來了數百年的安康。

  匈奴如此,突厥也一樣,本王不照樣将他們給滅了?”

  他的話也有道理,面對異族若是一味的退讓,别的不說,就說百多年的五胡亂華時,恐怕世上再也沒有漢家苗裔了!

  突然,那在城樓上對趙無敵口誅筆伐的老者開口,須發顫動,目露火光,戟指怒斥:“屠夫,隻知殺戮,不識教化,老夫羞與你同殿為臣。汝皿屠萬裡,伏屍數百萬,心裡就沒有一絲愧疚嗎?那些人也是人,不是牲畜,被你殺得皿流成河,積施如山,亡靈夜夜在風中哀嚎和哭泣,就連天地都在悲傷……”

  趙無敵怒了,指着老者喝道:“腐儒誤國,汝隻看見異族皿流成河,莫非忘了五胡亂華耶?忘記了在突厥鐵蹄下被踐踏的邊民乎?”

  他轉身朝女帝谏言:“陛下,臣舉薦此人即刻前去吐蕃,教化吐蕃之民,若能讓吐蕃舉國來降,臣當在定鼎門前向他請罪,并就此卸甲歸隐,永世不再出月落湖一步。”

  他要讓老者去吐蕃高原,以聖賢之言教導那些蠻子,讓野蠻人下高原投降。

  姚崇連忙相勸,請安王爺息怒,并朝那老者使眼色,讓他閉嘴。尼瑪,就老者那走三步路就大喘氣的模樣,還上吐蕃高原,到時候骨頭都不得還鄉。

  可那老者卻脾氣倔強,依然在不依不饒,開口趙屠夫,閉口豎子,将女帝給惹毛了,将金吾衛把他給攆出宮去,準他告老還鄉了!

  此人是博陵崔氏元老,論輩分算是崔缇的叔公,在朝中雖然沒有什麼實權,可卻是清流的領頭人,如今被趕出朝廷,算是自韋安石之後的又一大損失。

  女帝對西征吐蕃一事倒也沒那麼反感,對趙無敵能擊敗論欽陵一點都不懷疑。她關心的是高原作戰,将遷延時日,耗費的錢糧可就海了去了,大周府庫未必能夠支持下去。

  戶部尚書哭喪着臉,道:“安王,自倭奴犯海東,契丹人作亂,天下間災荒不斷,府庫并不充盈,實在是無力擔負數十萬大軍的供給啊!”

  “是啊,如今國事艱難,民力不足,還請王爺體恤民力,不要妄動刀兵!”姚崇拱手道。

  趙無敵掃視群臣,然後對女帝道:“臣此番打算從揚州調兵馬五萬,遼東五萬,共計馬步軍十萬,再加上安西四鎮現有兵馬,足以覆滅吐蕃。

  而且,朝廷隻要按照平時撥付錢糧即可,至于此番征戰額外所需……

  陛下,臣家薄有資财,願全數獻出,已供大軍食用!”

  群臣皆震驚得不行,看來安王爺是鐵了心要打吐蕃,竟然隻征調區區十萬兵馬,且破家為國,獻出家産維持大軍所需。

  這不是安王爺第一次這樣幹了,昔年海東之戰,揚州趙家就這樣幹過,連帶着滿朝文武和勳貴都大出皿。

  今日不會是要故伎重演,又要逼咱們納捐了吧?

  女帝凝視着趙無敵,神色複雜,好半晌才緩緩開口:“安王,你才剛過三旬,将來有足夠的時間攻伐吐蕃,卻為何如此急迫?”

  趙無敵喟然長歎,渾身散發出無盡的蕭瑟和落寞,道:“陛下,臣倦了,心也累了,想趁早滅了吐蕃,為大周掃除最後一個外患。然後,臣要歸隐了,也許,蒼茫大海才是臣最後的歸宿吧。”

  他要走了,不想在紅塵中争渡。

  群臣聽了,反應不一,有人被感染得長籲短歎,有人心中腹诽,也有人暗中大罵。

  是啊,在滾滾紅塵中争渡,摸爬滾打多少年,卻舉世茫茫、知音難覓,那麼這一世的執着所為何來?

  少年出家門,踏入了茫茫大世中,為了功與名,青絲變白發,最終也得以位列廟堂之上,可午夜夢回,仔細想想,卻什麼都沒有得到。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