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狼行三國

第九百七十九章 淬毒短槍

狼行三國 諸葛不要太亮 4084 2024-01-31 01:14

  黑夜之中馬上那人的長須随風浮動,配合其雄壯如山的身影更添幾分卓爾不群之意,漢末男子一般到了二十幾歲便都要蓄須,這胡須之處亦是世人衡量美男子的标準,不過男性的胡須太長容易折斷,且很是不好打理,大多都在數寸的長度!而如眼前這般的二尺長髯還能如此飄逸,更有這般健碩的身軀,放眼天下亦唯有一人耳,揚州刺史劉備之二弟,風雲将譜之上排名僅在劉毅之後的神威之将關羽!

  由于朗生到來漢末,劉備并沒有徐州之敗,關羽亦無千裡走單騎之事,因此他另一個稱号“美髯公”便未曾出現,許多本該屬于他的戰功名聲亦無處可取,不過比之另一個時空之中的自己,如今的雲長卻顯得更為成熟幹練,至少他的那種孤傲絕倫并未體現的那般明顯!“其勇與子龍相若,其将才與公明文遠并也。”此乃燕王對關羽的評價,此番燕軍對劉備主動出擊,關雲長就是他們重點關注之将。

  劉毅手下有着劉雲這個情報長才,天耳在他的帶領之下方才能有今日的規模與能力,而劉備麾下亦有着陳登陳元龍這個“五湖四海之士”,單論此處的能力他絕不會弱于劉雲,隻是劉玄德比之劉郎生就要天差地遠了,後者的很多見識與手法都是前者很難想到的。不過在廬江城中,陳元龍玩的這一手迷魂陣可謂極為成功,将關羽、張飛、黃忠三大虎将的行蹤隐藏的天衣無縫,便是天耳中人一時亦難查清。

  表面上劉備對于徐晃的步步緊逼一直沉默相對,似乎将朝廷的旨意執行的極為妥當,可在暗中他豈能沒有應對之策?按眼下的形勢即使劉手中沒有大義的名分在徐南之處與燕軍交手也是下下之策,當日與之共分徐州之時劉備早就看出了這一點,四戰之地的防禦确是太過難于展開,燕軍的實力對他而言又是過于強大,不過正面交手為智者不取,引軍突襲卻不在其列,尤其是大江掌控之權握在手中的情況下,成則給予敵軍重創,不成則可全身而退,當是進退自如也。

  龐統在設謀之時對于諸葛亮能夠看透大局是有所預計的,但卻自信即使卧龍看出此策亦難對他形成威脅,畢竟在實力上燕軍占據着不小的優勢,同門多年他對諸葛可說極為了解!當然這個了解也是雙方的,徐晃用朝廷之命兵進徐南之時他就察覺出了此戰之要不在内陸而在江上,倘若燕軍隻是為了震懾劉備讓之不敢輕動而進軍徐南此手法雖也頗高但總覺太過直白,龐士元加上徐元直,後又有毒士賈诩坐鎮,其計又怎會這般簡單,飛虎軍截斷長江,絕揚州北進之路方是這些謀臣的手段,就算探查不到甘甯的半點動向諸葛亮亦不會掉以輕心。

  劉毅與郭嘉在商讨戰局之時無不對此次徐揚之間的“龍鳳之戰”保持了相當的關注,眼下鳳雛已然出手,接下來就要看卧龍如何應對了。龐統沒有算錯,假若諸葛亮此時單憑揚州之力還真無法應對同門的進逼,這并非說兩人之間已有高下之分,而是雙方實力不對等,但龐統能夠借助自己的優勢進取,孔明亦有借勢之法,揚州一處你難以對燕軍的攻勢應對周全,可若有荊南水軍加入戰場形勢就會改變。

  似孔明這般的全才是絕不會将所有的希望的寄托在孫策身上的,因為小霸王也會有拒不出兵的可能存在,他還是要盡自己最大努力做出一些應對,有機會的話兖州策應兖州的行動就能繼續進行,否則他也需要重新審視如此為之之中所隐藏的巨大風險。劉備占據徐州多年,在徐南一帶自也是耳目衆多,燕軍天耳雖然也盡力加以防範卻不能保證沒有蛛絲馬迹露出,而這些細微之處卻已經夠孔明陳登這般精細之人看出異常所在了,能夠确定燕軍修建水寨便是由此而出。

  在徐南探子發來的情報之中,有着一條關于燕軍馬車車輪印過深的信息,正是這一點讓陳登看出了異常,如今各地所用多是燕地出産的馬車,劉毅在此也從南方三雄之處攫取了不少的利潤。一般而言軍用馬車搭載的多半都是軍械糧草,車印不會如此之深,再結合臧霸率軍直奔江岸的情報,陳登與孔明一番分析之後得出了一個推論,飛虎軍一旦南來,必須在陸上建立水寨與之提供穩定的補給以保證其連續戰力,而江北的六合水寨已經被揚州局盡數摧毀,那麼燕軍馬車之上所載的多半就是修建水寨的各式物資,自然便有這番分量,而此處亦可反證甘甯的大軍怕已在行程之上,否則臧霸的動作絕不會這般快!

  敵之所欲便是我之所要,燕軍一心想要建立水寨作為飛虎軍的陸上根基,揚州軍便要想法設法的加以破壞,在甘甯大隊人馬未到之前,長江水道的掌控權還在自己手中,此時何時渡江,渡過多少士卒揚州軍都不會有所顧忌,也給孔明突襲燕軍的戰略提供了基礎,現在他要做的就是隐秘的将軍中精銳送過對岸并選擇時機發起突擊!援軍快要到達之時應該就是臧霸麾下燕軍最為松懈的時候,遍布徐南的探子對龍骧軍其餘各部的進展都時刻保持着關注,孔明更對他們的行軍能力做出了最高的判斷,因此今晚之時變成了揚州軍動手的最佳時刻。

  關羽出自弋陽小道的皆是丹陽精兵,人數有六千之多,前番的連續渡江隻是為了惑人耳目,揚州軍真正的渡江地點卻不在此處,這走弋陽小道發起突襲亦是孔明陳登等人與劉備共商的結果,江岸之處适合建立水寨的地形并不太多,判斷出大概的範圍并不困難。倘若一邊渡江發起攻擊再輔以這條奇襲之法定會讓燕軍臧霸部防不勝防。

  奇襲之勢在于猛,士卒在精不在多,除了關羽走弋陽小道的這六千丹陽士卒之外,正面渡江發起攻擊的便是張飛親領的七千士卒,此乃新近納入揚州軍之中的山越精壯組成,名之為“無當飛軍”,山越民風彪悍,單兵戰力極強,似這般夜戰混戰更是其所長之處,再加猛将燕人張飛統帥,即使與燕軍王牌龍骧軍交手孔明相信他們也不會落在下風,當然前提還是要有夜色的籠罩,白日擺出堂堂之陣,單兵戰力對上對方娴熟無比的戰陣百變絕對占不到便宜!對于龍骧軍的戰力任誰也不敢加以輕視,他們早已在戰場上證明了自己乃是頂級雄師。

  關羽張飛,丹陽精兵無當飛軍,揚州軍此次奇襲可說是精銳盡出,此外在戰船之上尚還有老将軍黃忠統領的三千白耳兵,此乃劉備身邊親衛,戰力之強悍自不在話下,他們會根據戰局決定出擊與否,且不管戰局如何趕在龍骧軍主力到達之前必要接應登岸的揚州士卒撤回船上,此戰劉備孔明的目的隻在破襲敵寨最大限度的給燕軍以殺傷,一旦完成戰略目的或是時間已至就将飄然而返,絕不會給徐晃留下任何的機會,此外亦有數十艘水軍大型戰船巡遊江上,一旦出現危險他們将會在另外的地點接應部隊過江,諸葛亮的謹慎在此體現十足!

  張飛率領無當飛軍正面沖殺,關羽的丹陽精兵側背包抄,二者既可一虛一實亦可兩者皆實,具體情形将由二将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安排,黃忠的白耳精兵亦在等待岸上同袍的信号,一旦出現機會他們将毫不留情的登岸給予對方緻命一擊!就在劉信率領一半的騎兵營士卒前往弋陽小道之時,登岸的揚州軍在張飛的帶領下已然開始對臧霸所部展開了沖擊,此一戰他們謀劃已久,攻勢一出極為猛烈。

  在初春凜冽的夜風之中,對方士卒卻是一個個精赤上身露出極為健壯的軀體,僅以皮甲護住要害部位,面上五彩相間難見其容,加上那番聲勢頗壯的呼喝之聲,的确讓人會有心驚肉跳的感覺。當然臧霸手下的龍骧軍士卒無一不是身經百戰之輩,在戰場之上都是屍山皿海之中滾出來的精銳,雖是從未見過如此裝扮的士卒,對方又是個個高大強壯卻也并不慌張,略略的驚訝之後就冷靜下來,再過兇惡的裝扮之能吓吓尋常百姓,徐晃的龍骧軍是絕不會在此處露出怯意的。

  面對登岸敵軍的襲擊,臧霸做出的選擇是當要道相迎,敵方喊殺聲震天,燕軍這裡卻是寂靜無聲,王牌軍自然會有王牌軍的傲氣,喊得聲高就能殺人了嗎?前排士卒将一個個齊肩之高的巨盾列在陣前構築起一道盾陣,後面便有數百名士卒極為娴熟的來到盾陣的空隙之間從腰間解下手弩嚴陣以待,一旦敵軍沖近他們便會施加打擊。

  兩百步,一百五十步,一百步,無當飛軍賣力狂奔之下兩軍的距離在不斷縮短之間,燕人張飛手持丈八蛇矛策馬奔在最前,黑盔黑甲黑色戰馬在月色籠罩之下猶如一尊魔神,看見此人出現,臧霸的雙眼不由眯縫起來,相隔數百步他已經能感受到此人身上的滔天殺氣!便直若千軍萬馬一般,且那股氣勢狂暴之極似有摧毀一切之能!燕軍之中猛将如雲,可氣勢能夠暴烈至此者怕唯有戰陣之上的燕王才可以做到,不過劉毅的氣勢帶着一種恢弘正氣,張飛則是瘋狂的霸意。

  氣勢瘋狂霸道,可張飛的頭腦是極為明晰的,己方士卒高呼酣戰威勢驚人,可敵軍的沉靜卻猶如一潭死水,但這份沉靜亦能帶給對手極大的壓力,沒有依仗之處斷然不會如此!此時便是猛如燕人張飛也不敢單人獨騎沖擊對方齊整的陣型,必要讓手下士卒沖近之後他才能發揮出無人可當的實力!燕軍名将雲集,可若論勇武能被張翼德看在眼中的唯有劉毅趙雲二人耳,便是甘甯張合徐晃等輩亦不能讓他有所忌憚,更遑論此時面前的臧霸了,一旦兩軍相接他就能盡展其勇。

  九十步,八十步、七十步……一瞬間兩軍士卒卻是如同約定好的一般同時動手了,無當飛軍抛射手中的短槍,而龍骧軍士卒則開始發射手弩,随之兩軍陣中便有多名士卒應聲而倒!山越士卒的短槍投射很是精巧,他們采取抛射的方法來繞開燕軍前排的盾陣,這短槍有點類似燕軍鐵騎營所裝備的标槍,隻是在做工的精湛與材料上要差了不少,燕軍的标槍具乃精鐵所緻,而山越士卒的短槍很多都隻是削尖了頭部的木棍!但在這種距離範圍之内,配上他們雄厚的腰臀之力與娴熟之極的手法其威力卻絕不下于騎軍的标槍,之間有不少被龍骧軍士卒用盾牌或是手中兵刃格擋,可亦有不少士卒來不及反應而被短槍投中,嚴重者穿心而過,傷及四肢,輕微者隻能劃破皮膚,可他們的傷處無一例外都會立刻流出黑色的皿液,顯見其上定是沾染劇毒!

  當年劉毅為燕軍設計标槍之時也曾想到過這個方面,但戰陣之事乃兩軍堂堂正正之舉用毒未免有些太過卑鄙,須知燕軍可是朝廷正統的代表!還有一個方面便是因為劇毒之藥是極難配置的,更有着一定的危險,縱使以毒王王欣然之能也不可能保證千餘名士卒同時使用,是以劉毅方才打消了這個念頭!可這些山越之人身在深山之中,對劇毒之物有着很深的了解,早便将之用在與官軍的作戰之中,并曾經取得了極大的震懾效果,這一點在戰前臧霸可沒有料及!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