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重生七零嫁大佬,嬌嬌一胎又一胎

  說到荊山縣的故人,還有聯系的也就是林紅夫妻,還有李建國一家了。

  林紅師範畢業以後,就分到了市裡最好的高中當了老師。

  跟周子安兩地分居。

  好在市裡和縣城距離不太遠,放假休息的時候,也能一家子團聚。

  最後周子安努力,加上雙方父母幫忙,終于調到了市公安局,總算是夫妻一家子團聚了。

  如今小日子過得也挺不錯。

  夫妻兩人都是正式職工,福利還都不錯。

  林紅的哥哥林峰當初考上省立大學,學的也是機械制造,畢業後回到了機械廠,沒兩年,就成了機械廠設計部的主任。

  機械廠如今仍舊紅火,尤其是這兩年,已經開始制造姜緻遠當年設計出來的那個聯合收割機。

  那更是訂單源源不斷,做都做不完。

  廠裡紅火,大家的工資雖然還是定數,可加班的補貼什麼的多了,職工們就算是再辛苦,也是高興樂意的。

  大多數人還記得這是姜緻遠的設計,雖然不知道姜緻遠古今是什麼地位。

  可也隐約知道姜緻遠在京城做大官。

  跟後頭進廠的工人或者學徒吹起牛來,那也是曾經和京城大官共過事的!

  再說幾句當年的八卦,吸引着新學徒們跟着驚呼不已,紛紛扼腕沒有早生幾年,沒有早點進廠來。

  這種孩子氣的話,自然讓老員工大笑不已。

  早幾年,機械廠可不會招這麼多人進來。

  林父已經退休在家,不過因為閑不住,偶爾還去車間和設計部轉轉。

  偶爾有林峰他們拿不準的,還得請教林父。

  所以倒也沒有太多失落感,退休後的日子除了更清閑一點,跟以前沒啥太大的區别。

  而李建國那邊,已經成了荊山縣供銷社主任。

  整個縣城供銷系統都在他的管轄範圍之内。

  李建國如今在荊山縣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大兒子大專畢業後,李建國托關系,給在市裡找了個工作。

  也算是城裡人了。

  李建國和林紅如今跟許甯言也就是一年幾封信聯系了,再就是每次逢年過節寄點家鄉特産。

  這麼多年都沒斷過。

  許甯言也曾經邀請他們到京城來玩一玩。

  隻可惜總是有事不能成行。

  李建國開玩笑說,隻能等他退休了,隻怕才有時間去京城,隻希望到時候他還能走得動。

  團結大隊那邊的變化最大的莫過于分田到戶了,再也不是公社大隊集體合作的模式了。

  大家有了自己的田地,更用心了,畢竟土地不會糊弄人,你如何對它,它如何對你!

  靜心伺弄田地的,秋季豐收,交了公糧附加後,剩下的糧食留下口糧外,就要賣統購糧和議價糧了。

  統購糧價格低,可這都是必須要賣的。

  不過議價糧價格就高一些,一家子一年到頭差不多就指望這個議價糧賣出來的錢了。

  若是勤勞肯幹,靜心伺候田地,一般都會有回報的。

  起碼比起以前大隊一起上工,拿公分要強多了。

  不過那些往日裡喜歡偷懶,或者說家裡沒有足夠勞動力的人家,日子就難過了些。

  畢竟以前就算家裡的公分不夠,可有大隊在,總不能看着你餓死,多少會讓人拉饑荒。

  現在卻不行了,你自己能幹肯幹,在農村,日子還是過得下去的。

  當年的那些知青後來都陸陸續續的回城了。

  有考大學考回城的,有後來回城的政策出來了,表現好的知青會允許先回城。

  再到後來,隻要沒和當地人結婚的知青都能返城了。

  唯獨那些和當地人結婚還生下孩子的那些知青,有的選擇了抛妻(夫)棄子,絕情的離開。

  也有的或者因為舍不得,或者因為别的原因,而選擇留在了農村。

  被知青抛下的那些當地人,女人日子會難熬一些,尤其是有了孩子的,帶着孩子在農村活得艱難。

  真是有好幾個想不開,跳水或者上吊,出了人命的。

  大人走了,丢下不懂事的孩子,就算是有娘家的人幫着收養,可娘家人的日子也不好過,又多添幾張嘴,那日子自然是不好過的。

  男人雖然也會被人笑話,可大多很快就會娶上新的媳婦,日子也就過得下去了。

  大隊長給許甯言的來信中,還說過此事。

  他對那些抛棄妻子或者丈夫的知青沒啥說的,畢竟人各有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沒辦法。

  可孩子都有了的那些知青,是如何狠得下心得?

  覺得他們真是沒人性,當初在農村活不下去了,或者想日子輕省一點,好過一點,就找當地人嫁了或者娶了,然後借助結婚,成了半個當地人,日子能過得下去了。

  這一聽說能回城,立刻媳婦(男人)也不要了,孩子也不要了,臉也不要了,良心也不要了,拍拍屁股就跑了。

  有點良心的,還會說兩句好聽的話,說以後回城後會寄錢回來。

  沒良心的,跑就跑呗,跑之前還把家裡的錢都卷幹淨,完全不顧一家子的死活。

  許甯言看到大隊長的信,想起了上輩子看過的一個很老的電視,叫孽債,講述的就是下鄉知青的孩子,被父母抛棄,多年後去大都市尋找自己親生父母的故事。

  裡面那段歌詞,許甯言現在都還記憶猶新:爸爸一個家,媽媽一個家,剩下我自己,好象是多餘的……

  當年聽到這首歌,就覺得心酸,道盡了多少被知青父母抛下的孩子的苦楚。

  如今經曆了這個時代,參與其中,雖然明白那些知青也有許多無奈和痛苦,可對于他們來說,回城的渴t望是遠遠超過了他們對孩子和另一半的感情的。

  可以說是時代的悲劇,大家都是被時間洪流裹挾,更多的,大約是人性的自私吧。

  隻是這種事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誰也不能替代他們去做決定。

  信的最後,大隊長還跟許甯言打聽,這些回城的知青,是真的不能将農村的妻兒帶回去嗎?
真的養不活嗎?

  許甯言看着這幾句詢問裡,大隊長的憤懑,痛心還有不解,也隻能歎息一聲。

  也許大隊長其實心裡都清楚,隻是不能理解吧!

  這樣的信,隻有這麼一封,後來大隊長寫信來,就再也沒有提過這件事了。

  倒是說了幾件新鮮事情來,說機械廠的那個聯合收割機,在他們鎮上,現在叫紅旗鎮了,特别的有名。

  聽說收割莊稼十分的方便,開着車下地,卡嚓咔嚓幾畝地就收割完了不說,連稻子都給直接打好,直接拖到道場上曬就行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