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她畫的是一架古筝,不是古時候的秦筝,而是現代的古筝,有二十一弦。而前幾日公主府的那一把是十三弦,屬于大概隋唐時期,或者再往前推幾百年的産物。
“是。”
“這是秦筝,為什麼給它加了這麼多弦?”
鄭瑾瑜說:“随便畫的。”
話落就卷了起來。
謝裴煜道:“給我吧,我有認識厲害的琴匠,定能将它做出來。”
鄭瑾瑜猶豫了下,還是給了他。
她本也打算找個琴匠将這把古筝做出來的,可改變這麼大的古筝,想來一般的匠人确實做不出來。
這次謝裴煜過來,兩人都沒有再提兩家的親事。
而是談琴,談曲譜,談頭面,首飾……
最後從她這裡薅走了一隻小金兔。
“上次我送你玉佩,這個就當你的還禮了。”
還提玉佩?
“你不說我還忘了。”鄭瑾瑜急忙從抽屜裡拿出玉佩,“還你。”
“送出去的東西哪有收回的道理?”他揚了揚手裡的小金兔說:“這就是你還的。”
“這隻小兔子不适合你,你看它的粉色蝴蝶結……”
“挺好的,我喜歡。”
鄭瑾瑜:“……”
得咧,“随便吧,你喜歡就好。”
原本她打算把那隻粉色的小金兔挂在女子随身攜帶的香囊上,不想被謝裴煜薅去,成了他腰間玉佩的陪飾。
一個大男人,一隻粉兔子?
……
臨近年關,鄭瑾瑜這套兔子年飾大賣。她賺得缽滿盆滿,大方的給趕工的師傅們發了年獎,并給他們放了年假。
鄭夫人将鄭瑾瑜贊許一番,“沒想到瑾瑜還有這本事,能幹持家,夫家不怕窮喽。”
“娘,公主府本來就不窮。”
“是是,娘就這麼一說。”
鄭宏琦與鄭宏旭直翻白眼。
不就經營了一家首飾鋪子,有什麼了不起的?
他們可都聽說了,從找原材料到建作坊,再到找匠人開鋪面,全是娘在幫她。
要是娘把這心思花在錦繡身上,錦繡能比她做得更好。
接近年關,鄭夫人正是最忙的時候,每天除了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基本見不着她。
而這一天,鄭夫人卻為鄭瑾瑜與人吵了架,還鬧得驚動了宮裡的太後。
她一個貴夫人,與人吵架?都搞到太後跟前去了?
鄭瑾瑜驚訝無比,“可知道因為什麼事?”
春梅說:“二小姐,因為您與辰王的事。您與辰王的婚事不知被誰傳出去了,外頭的人說送走大小姐,是因為鄭家打算将未來的辰王妃換成你。”
鄭瑾瑜蹙眉,瞞得死死的事,竟然傳出去了?
“還有,他們還傳,辰王最近老跑咱們府,明面上是來找大公子的,實際上是來同小姐您私會的。他們說,他們說……”
後面的話丫鬟說不出口,鄭瑾瑜冷笑着自己說出了口,“他們說我勾引了辰王,擠走了自己的姐姐?”
春梅點點頭,又急忙安撫鄭瑾瑜,“小姐别擔心,夫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不是這樣,她會和太後說清楚的。”
鄭瑾瑜苦笑不已。
怎麼說清楚?除非說出鄭錦繡不是親生的,不然怎麼說,人家都會覺得她在找借口。
偏心小女兒,把大女兒送走,逼她讓出辰王。
他們一家會被罵死。
而謝裴煜那邊,他不幫她說話還好,隻要幫她一說,人家就會覺得他已經被鄭瑾瑜勾去了,當然幫她說話了。
然後他倆一個負心漢渣男,一個勾引自己姐夫的渣女,跑不掉了。
看來是鄭錦繡走之前就設好的局,原本以為會在大公主公布謝裴煜娶的人會是她鄭瑾瑜才會爆出這些東西,沒想到未曾公布提前洩露。
誰洩露的?
鄭瑾瑜深吸一口氣,問春梅,“最近三公子可與王家三小姐見過面?”
春梅一怔,驚訝道:“小姐,你怎麼知道?”
“見過?”
春梅忙不疊的點頭。
“見過,上次王夫人托媒人過來為王三小姐提親,被咱們夫人以老家那家已經為三公子安排了親事給婉拒了,不想那王三小姐不死心,私下裡又和三公子見了面,還不止一次。為此,夫人還訓斥了三公子呢。”
她四處看看,壓低了聲音,“主院那邊的人偷偷說的,夫人說王三小姐是攪屎棍,不準三公子娶她。”
鄭瑾瑜哭笑不得,看來,大戶人家的下人圈子很精彩啊。
“三公子非她不娶?”
“他是這麼跟夫人說的,不過奴婢聽到小道消息并非如此。說是三公子故意那麼說,是為了氣夫人。其實他和王家小姐見面,t是因為大小姐給王家小姐寫了信,他是為了打聽大小姐的事才和她來往。”
問到這裡還有什麼不清楚的?
家裡的事,估計是老三那個蠢貨透露出去的。
謝裴煜這些日子總是借口來找大哥而來找自己,都在一個宅子裡,哪裡藏得住秘密?
所以鄭宏旭知道,透露給了王拂珍,外頭的傳言那多半就是王拂珍傳出去的。
哼,就她這樣還想嫁進鄭家?鄭夫人能撕了她。
消息很快傳回來,和鄭夫人撕逼扯皮的人正是王夫人,王拂珍的老娘。
太後還派了人來接鄭瑾瑜進宮。
鄭瑾瑜黑着臉換了套體面的衣服,進了宮裡派出來的馬車。
她所不知的是,她前腳剛進宮,謝裴煜那邊就收到了消息,也開始準備進宮。
長公主自然也不能閑着,她也要進宮。
這下熱鬧了。
鄭瑾瑜直接被宮人帶到了太後面前。
太後看着是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長得很有福氣。
聽說她并不是當今皇帝的生母,而是嫡母,皇帝不光不是先皇之子,還是個庶出的。
不是親生的,就算是嫡母也不敢太放肆,所以太後一直很低調,很少管事。
命婦不顧身份當街争吵是大事,宮中沒有皇後,太後被迫營業。
鄭瑾瑜到的時候,鄭夫人與王夫人都跪在地上,但依舊你瞪我一眼,我瞪你一眼。
“民女鄭瑾瑜,拜見太後。”
“平身。”
“謝太後。”
太後看了看鄭夫人與王夫人,歎道:“算了,你們也起來吧。”
“謝太後。”
“謝太後。”
“賜坐。”
她又讓人搬來秀墩,讓她們三人都坐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