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356章皇帝的煩惱
祭完祖後,嚴青青家設宴,邀請親朋好友們吃了一頓席面,這事就算完結了。
這事告一段落了後,嚴青青也松了口氣,一切又歸于平常。
因為已經進入金秋,又是一個忙碌的季節。
嚴青青家現在有四千多畝地,地裡土豆地瓜豆子和棉花應有盡有。
其實按照嚴青青的規劃是不想種這麼散亂的,奈何條件不允許,隻好每樣都種一點。
當然在嚴青青眼中的一點是普通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
李向平專門派人修建了倉庫來存放這些東西。
但是後來發現這些東西對李家來說壓根就不用存放。
棉花直接入了繡坊,豆類直接進了工坊。
秋季剩下的隻有土豆地瓜了。
李向平來找嚴青青商議,這些東西是不是直接賣了,因為土豆地瓜不像糧食那樣能存放幾年都不會壞。
今年皇帝下旨收購土豆地瓜,要送往邊關給将士們當糧食。
當然因為這東西産量高,所以收購的價格不高。
但是對許多老百姓來說也比種糧食要劃算一些,畢竟這東西高産。
嚴青青想了想說道:“不賣了,這東西現在也不值什麼銀子了。
一塊送到工坊裡吧,這些東西經過深加工還能成為另外一種美食,百吃不膩。
說不定後期你還要大力收購呢。
”
李向平聽到嚴青青又有新點子,笑着說道:“娘真是厲害,就是收購也不怕。
這東西咱們大燕今年幾乎家家戶戶都種了。
就算收購也便宜的很。
這下二弟恐怕又要有的忙了,我前幾天還聽說他要擴展工坊的生意呢。
這不剛念叨沒幾天娘就把現成的生意送到了他跟前。
”
嚴青青聞言笑道:“你二弟一直都是個财迷,凡是對于賺錢的事,他都特别感興趣。
不過這孩子也能吃苦,天天早出晚歸忙的跟個陀螺一樣,我看了都覺得辛苦。
”
對于嚴青青的話李向平很是贊同,這做生意可不是誰都行的。
都說無商不奸,除了辛苦之外,李向安還需要跟各地來的客商進行周旋。
遇到難纏的人,那真是費盡了心思。
随即李向平又提到了上次給皇上上折子的事,到現在一直都沒有消息。
也不知道皇上是沒收到折子還是對他寫的那些東西不感興趣。
自從上次嚴青青吓唬過李向平後,李向平做事就更加勤懇了。
嚴青青見他這樣笑道:“你不必緊張,隻要你認真做事,就算皇上沒有獎賞也不會有什麼處罰的。
”
李向平聽了這才安心了不少,點點頭又道:“娘,您放心!
我一定會盡心盡力的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
其實嚴青青心裡也犯嘀咕,這麼長時間了皇上那裡怎麼着也該有動靜了。
就算不升官發财,好歹也該口頭嘉獎幾句才行啊。
嚴青青心裡想着如果可以的話她真想讓皇帝看看李向平對待農事上有多認真,多積極。
現在皇帝什麼都不表示,這不是打消孩子的積極性嗎。
不過她隻能在心裡想想,什麼都做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安慰李向平幾句。
再說被念叨的皇帝,也正在煩惱。
自從虞貴妃被他下旨降位幽閉之後,大皇子和虞家的人就按耐不住了。
開始頻繁給皇帝找麻煩,皇帝一怒之下,連貶了幾人後虞家才消停了。
後來聽說是虞貴妃被降位是因為扣押了淩子元的奏章。
虞家不敢針對淩子元,就把目光盯在了寫奏折的李向平身上。
抛開李向平寫的那一手字,就那些讓糧食高産的方法,皇帝看了都拍案叫絕。
尤其是那個有機肥的方子,效果要是真有說的那麼好,對于大燕來說也是大功一件。
皇帝本來打算賞賜李向平的,可是虞家人說李向平是明昭碩人的兒子,這一年來皇上對李家賞賜太過。
怕他們這種小民起家的人恃寵而驕,要好好考察一番才行。
當然朝堂上也有很多人向着嚴青青說話的。
說她現在受到的封賞都是她應得的,如果有功不賞會寒了忠臣良将們的心。
再說了正因為李家根基淺薄,他們有功皇上重賞他們才會讓他們對皇上更加的感恩戴德。
對于這兩種說法皇帝自然更傾向于後者。
當然為了堵住幽幽衆口,皇帝還是派暗衛專門跑了一趟丞陽縣。
皇帝看着手裡奏折狠狠的摔在了桌子上。
包括祥公公在内的宮女太監都吓了一跳。
皇帝發火,他們都不敢上前。
祥公公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小心的開口問道:“皇上,您這是怎麼了?
氣大傷身,您喝口茶消消氣。
”
皇帝開口說道:“消氣,你讓朕如何消氣,虞家這個老匹夫越來越不知道輕重。
朕現在還正值壯年,他居然就急着讓朕立太子了。
還說大皇子素有賢名,又是長子,從小養在元後膝下,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
祥公公聽了啊了一聲問道:“這虞家這也太過分了,他們怎麼敢!
”
皇帝冷哼一聲說道:“他們是不敢,不過是鼓動着朝裡幾個糊塗東西當槍使。
若是辰兒在宮裡哪裡還會有這些事啊。
那些人也都是廢物,找個人這麼長時間了都沒找到。
”
說到這裡皇帝忽然意識到了什麼,然後自言自語道:“你說他們會不會壓根就沒用心找。
對,肯定是這樣的。
那些人肯定是被虞家收買了。
要不然不會找了這麼長時間還沒有消息。
别說讓他們找人了,說不定他們還在背後謀害辰兒呢。
”
說到這裡皇帝目光變得淩厲起來,他就是找不到他們謀害蕭墨辰的證據,否則一定讓他們好看。
當務之急是找個靠譜的人去把蕭墨辰找回來。
想到這裡皇帝對祥公公說道:“即刻召裴子盛進宮。
”
祥公公一聽趕緊應下,親自去了裴府傳旨。
裴子盛就是蕭墨辰的親舅舅,當初因為醉酒誤事被卸了兵權。
這兩年一直賦閑在家。
裴子盛自那次事件以後一直懊悔,所以從此以後滴酒不沾。
按說以他的酒量不該喝幾杯就醉的不省人事了。
後來他反應過來才知道被人陷害了。
可是為時已晚,京城守備軍的大權已經到了虞家手裡。
不過裴子盛并沒有有氣餒,就算賦閑在家也一直在努力。
等着有朝一日能夠被起複。